德魯克說:「如果不能衡量,就無法管理。」
績效考核指標是績效管理的基礎和依據,是所有工作的出發點,所謂差之毫厘,謬以千里,若考核所選指標有問題,那由此導出的結果必然有問題。
為了激勵員工,某公司決定實施績效管理。老闆四處徵求意見,決定採用很多企業廣泛使用的「月度績效考核」方法。誰料,該方法實施一個月後,員工的積極性不僅未見提高,反而原先表現積極的員工也不積極了。每個部門上交的考核結果也日趨平均,甚至有的部門給每個員工打了相同的分數。整個公司的人際關係也變得有些微妙,沒有以前和諧了,同時員工的離職率也開始上升。
總經理覺得很困惑:「不都說績效管理好嗎?為什麼我的『月度績效考核』得不到一個好的效果,反而產生那麼多負面影響?」
從考核結果看,由於有些工作的評估難以實現量化,因此上級在給下級做業績評估時,難免會因為個人喜好,導致評估結果出現不公正,難以讓人信服。
績效考核是衡量員工工作成果的最常用手段,要做到考核指標的高度量化,用數字做管理,具體可通過一些科學合理的計算方法,使結果更客觀、公平、公正、易操作,及時反映工作任務進度,以便及時調整改進。
設計績效目標、績效指標必須有標準,有衡量尺度,衡量標準有四個維度。
績效目標衡量的四個維度如下圖所示:
具體來說,對定量的目標,可以多從數量、成本等角度進行衡量,如招聘人員的數量、檢查次數等;對於定性的目標,可從質量、時間的角度去考慮,如人員對職能部門服務的滿意程度,可以通過人員投訴率、服務及時性來表示;方案起草的好壞可以運用通過率來表示,方案是一次通過還是數次被通過等。
所謂「四化」,是指「能量化的儘量量化;不能量化的先轉化;不能轉化的儘量細化;不能細化的儘量流程化」。
績效考核指標的四個標準如下圖所示:
績效考核不是什麼工作都可以量化的,如果一刀切硬性量化,就會出現僵化。不過,不能量化的工作也要進行考核,這類考核由於沒有量化指標,就叫作定性考核,也叫質化考核、職能考核、功能考核、效能考核、定性考核等等。考核的對象主要就是那些職能性的部門和人員,比如辦公室、人力資源部等等。
定性考核的主要內容如下圖所示。
定性考核方法一般多以公開述職和民主評議的方式進行。在述職中和評議中,也可以採用表格的方式進行打分。
績效指標和績效目標的量化只是企業做好績效管理的第一步,完善的績效考核體系,必須堅持以量化(定量)和非量化(定性)相結合。藉此,推薦一款個人成長課,涵蓋「運營、 營銷、管理、激勵、領導力、股權、戰略、商業、文案」等,實用落地。
如果感興趣,請點擊下面的"了解更多" 連結,助你2019,變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