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大江大河,覺得學習值得

我們共同被一部劇——《大江大河》給圈粉了。

《大江大河》的出現,讓很多在開播前信誓旦旦說絕不會看土不拉幾的年代劇的觀眾,紛紛打臉表示真香。不少人表示這部劇讓見證過那個時代的人熱淚盈眶,也讓未曾身處過那個時代的人,能感同身受般地體會到在那個巨變叢生的年代裡,一切關於成長的美好。

在學業繁重、工作繁忙的年末,你們可能沒有時間追劇了,那我就來劇透一把吧。

接下來是我追這部劇獲取的一波精神糧食,希望對現在在學習道路上內心不堅定的你有所幫張。

《大江大河》給我的第一觀感:

能夠心無旁騖地學習,真好。

NO.1 求知的「倔」

「豬圈牆壁上寫滿的公式」,這是《大江大河》的第一幕。

主人公宋運輝是個因出身不好而備受歧視的農村子弟,他沒能夠上高中,初中畢業後就直接去山裡插隊,日常打豬草喂豬。但不論在多艱難的條件下,他都沒有放棄學習,而是用自身的努力換來了全縣第一的高考成績。

看過大江大河,覺得學習值得

但當拿到大學的入場券時,他卻因為家庭成分的原因,被取消了入學資格。

在烈日下他一遍遍背著《人民日報》,只為了能讓革委會主任幫他遞交政審資料,去上大學。最後他把握住了1978年恢復高考的機會。

這不是倔,這是一份不肯向宿命低頭的頑強。

進入大學以後,他不談戀愛、不約會,沒有業餘愛好,也不出去玩,有時間就宅在圖書館或宿舍啃書、看報、研究專業知識。

你覺得這樣的大學生活很無趣?不,我想這對於宋運輝來說,恰是生活最應該的樣子。

每個人生活的方式不同,但只要目標明確,並為之努力奮鬥,就應該被尊重與敬佩。

畢業後他進入了國營企業,本想運用自己的學識實現偉大抱負,卻因為企業內鬥而差點淪為政治的犧牲品。但他沒有放棄,即使是作為一名大學生卻被安排到生產線做最苦最累的活,他也能將其視為一種學習的機會,每天勤學苦幹。

結局當然是他平步青雲。

NO.2 博學的「睿」

你會看到很多幕宋運輝運用所學的知識給人出謀劃策的場景。

從學習理論知識,到形成自我認知,最後對生活中的問題做出判斷、給出答案,這就是學習最酷的地方。

這樣的劇情讓我想起了《奇葩說》里的辯手——詹青雲

一名從哈佛法學畢業的博士

在那一場要不要飲下一杯消除悲傷的水的辯題中,她帶著我們從《西線無戰事》走到了《霍亂時期的愛情》,又穿越到了《美麗新世界》,最後留下一句:「那些曾經使我悲傷過的一切,也是我最熱愛的一切。」

面對著辯題里一個讓前任雞飛狗跳的按鈕,她又引用了金庸的武俠小說中蕭遠山面對自己的殺妻仇人慕容博,也能相視一笑,血海深仇盡歸塵土的故事。

對任何問題都能發表自己的真知灼見、引經據典的她,我想由衷地說一句「好美」。

當知識在你心中逐漸積澱,你獨特的磁場會由內向外散發磁力,吸引所有人的目光。

而這份磁力、這份目光專屬於你,任何人都剝奪不了。

NO.3 大學的「廣」

宋運輝四年的大學時光,會讓踏入社會的人想重返校園,會讓還未結束高考的人無限憧憬。

當你遇到的問題解決時,舍友會涕淚橫流地抱在一起,又唱又跳,從眼底露出真心實意的開心。

當你累得倒下的時候,舍友會跟伺候自家傻孩子一樣照顧你。

大學宿舍是一群原本天南地北、互不相識的人,被隨機分配到十幾平米的房間。卻因為某種羈絆共同接受命運的雕琢。看到這種妙不可言的緣分,心中總是柔軟的。

為了這些可愛的舍友、豐富而自由的大學生活,就該好好拼一把。

NO.4 歷史的「深」

很多人不喜歡歷史,覺得它枯燥乏味。也因為它與我們相隔甚遠,而失去了了解的興致。

錢穆在《國史大綱》的序言中說「對歷史要抱有溫情與敬意」。

那這溫情與敬意從何而來?

是你拼了命的獲取知識以後,能真切地感受到那個時代的風雲變化,那些人物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

你會發現歷史書上那些沒有生命的時間、地點、人物開始躍然紙上,而「改革開放」「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不再只是書本上毫無生氣的文字。

1978年,2018年。

四十年過去了。

歷史的洪流裹挾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奔湧向前,我們站在江邊上,掬起一朵漂亮的浪花。

路遙在《人生》扉頁上有一句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我們無法確定人生選擇的正確與否,但我們知道

幾率最大的結果是「天道酬勤」,「盡力而為」一定是最優項。

越努力,越真誠,越幸運!

以此共勉。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今日頭條「數理化歸納總結精析」,可能有你感興趣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