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土豆1塊5?海底撈確實漲價了

近日,一位網友在微博曬出重新開門之後的海底撈結帳單:「人均220+,血旺半份從16漲到23元,八小片;半份土豆片13元,合一片土豆1.5元,自助調料10塊錢一位;米飯7塊錢一碗;小酥肉50塊錢一盤。」微博引起網友熱議,海底撈漲價了?漲得多嗎?還要不要去?

記者探訪

記者於今天午飯時間,來到海淀區一家海底撈。這家店位於一座商場的四層,是前天開始恢復營業的。

對於漲價一事,店員向記者介紹說:「素菜每道漲了1-2元錢,肉菜每道漲了3-4元錢。」至於漲價的原因,店員表示:「因為疫情,進貨不方便,所以漲價了」。

今天是節後第一個工作日,客人不算多,雖然門口等候區空空蕩蕩,店內還是有不少桌正在用餐。據了解,剛剛過去的周末,客人還是挺多的。

目前在店內就餐時,需要先登記、測體溫,並用酒精消毒。每一桌的用餐人數上限是6人,兩桌客人需保持一米以上距離。

不過,記者出門之前曾用導航搜索,導航仍顯示這些門店「暫停營業」。

針對網友吐槽的土豆片「半份13、一片1.5元」的價格,有網友曬出了去年的結帳單。去年,土豆片整份22,半份11。

發微博吐槽的不止本文開頭那位,也有其他網友曬出了菜單。有網友表示,最近兩個人就吃了372元。

有網友說倆人吃了344。

在微博上,有媒體和網友發起了對海底撈看法的投票。

從微博評論來看,支持者認為,眼下成本都在漲,再加上疫情受到巨大損失,「海底撈有漲價的權利,吃不吃是你們的選擇」。而反對者的聲音是,工資沒漲,消費卻漲了,不可思議。

據新京報,4月5日晚間,海底撈相關負責人回應,漲價是受疫情及成本上漲影響,但整體菜品價格調整控制在6%,各城市實行差異化定價。

疫情曾導致

堂食停擺近50天

近日,海底撈發布了2019年的年報。年報顯示,2019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65.56億元,同比增長56.5%;實現凈利潤23.45億元,同比增長42.4%。實現了營收、凈利雙增長。

而在2020年,受疫情影響,海底撈旗下門店 2020 年 1 月 26 日起停業,2 月 15 日起外賣恢復、3 月 12 日起堂食陸續復業,按此計算海底撈堂食業務 1 季度停擺近 50 天。據中信建投此前發布研報,判斷疫情估計為海底撈 2020 年的營收帶來損失約 50.4 億元,歸母凈利潤損失約為 5.8 億元。

漲價的還有西貝

土豆條燉牛肉80

近日,西貝莜麵村也被眼尖的網友發現漲價了。「本來以為海底撈漲價漲得有點多,轉眼看了下西貝的外賣菜單,土豆條燉牛肉80了,酸菜封缸肉80多。」

據北京商報,一位餐飲業內人士判斷,「只要疫情沒有完全被控制,防疫工作還要繼續,餐飲消費不能完全放開,會有越來越多的餐飲企業遇到這類問題,參與漲價的企業也很有可能會越來越多。」

不過,旺順閣(北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裁張雅青表示,目前旺順閣堂食正在穩步恢復,暫時沒有感到食材成本上漲。而在嘉禾一品創始人劉京京看來,餐飲食材成本有些許漲價,目前沒有漲價的意願。

觀點

機構:仍然看好海底撈的前景

東方證券在此前的研報中表示,繼續看好海底撈公司發展,競爭優勢愈發寬廣,門店拓展空間仍可觀,疫情影響過後成長黃金期仍在:

1)公司已經形成了品牌、供應鏈和人才梯隊三大先發優勢,後來者難以超越:海底撈「服務好」的品牌已經根深蒂固,後來者難搶奪心智;公司擁有完善的供應鏈體系,其關聯公司頤海國際和蜀海供應鏈已經成長為行業標杆;人才梯隊難以復刻。

2)公司開店數量尚有翻倍空間,仍具備較大的成長潛力:公司一/二/三線及以下城市的長期門店中樞為246/552/753家,合計1551家,相較於目前中國大陸716家(截至19年底)的門店數量還有翻倍空間;每年200家左右的高速開店有望持續至2022年,疫情的一次性影響過後,公司仍處在發展的黃金階段。

專家:漲價6%對海底撈粉絲影響不大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從海底撈漲價也看到了餐飲行業的發展趨勢,頭部企業趁勢而為進行漲價,在消費端,漲價對消費者有一定情感因素的影響。但對於消費能力來說,沒有太大的影響,因為海底撈的粉絲、重度消費人群是中等偏上的消費人群。所以漲6%其實對於這些消費群體來說是可以忽略不計的。但對企業來說,利潤將會有所提升。

朱丹蓬認為,疫情對中國的餐飲行業來說是一個分化器,也是淘汰洗牌的加速器,頭部企業依託自身的綜合實力、抗風險能力、品牌力等紅利擁有漲價的話語權、定價權。但更多的中小型企業可能是進行促銷活動,所以分化的趨勢將非常明顯。

您怎麼看?

來源:北青社區報海淀版、新浪微博、藍鯨財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