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小腸
1、益心氣——黃芪、人參、黨參、太子參、茯苓、灸甘草;
2、溫心陽——桂枝、肉桂、制附子、乾薑、薤白等;
3、補心血(陰)——當歸、白芍、阿膠、丹參、酸棗仁、柏子仁、龍眼肉、紫河車、熟地、麥冬、玉竹、百合;
4、安心神——酸棗仁、柏子仁、五味子、夜交藤、遠志、丹參、茯苓、淮小麥、松針、龍齒、珍珠母、磁石、琥珀、硃砂等
5、清心熱(火)——黃連、梔子、連翹心、竹葉、木通、蓮子心;
6、開心竅——菖蒲、鬱金、遠志、麝香、蘇合香
7、溫小腸——肉豆蔻、烏藥、肉桂
二、肝——膽
1、補肝血——當歸、白芍、制首烏、阿膠、熟地、枸杞子、雞血藤、紫河車;
2、滋肝陰——地黃、枸杞子、女貞子、旱蓮草、山萸肉、制首烏、潼蒺藜、龜板、鱉甲;
3、理肝氣——香附、鬱金、柴胡、薄荷、橘葉、青皮、川楝子、元胡、白蒺藜;
4、清肝熱——1,桑葉、菊花、柴胡、夏枯草、青黛、鉤藤偏清熱;2,梔子、龍膽草偏瀉肝;3,桑葉,白菊花,青葙子、決明子、谷精草、密蒙花、夜明砂偏清肝明目;
5、溫肝寒——吳茱萸、肉桂、小茴香、荔枝核、橘核、仙靈脾;
平肝潛陽——1,菊花、鉤藤、天麻、白蒺藜清熱平肝;2,珍珠母、石決明、生龍骨、生牡蠣、磁石、鎮肝潛陽;3,鉤藤、僵蠶、地龍、全蠍、蜈蚣、蟬衣、天麻、羚羊角熄肝風;
6、瀉膽火——龍膽草、梔子、青蒿、茵陳、
7、利膽——茵陳、梔子、鬱金、苦參、金錢草、玉米須;
三、脾——胃
1、補脾氣——黃芪、人參、黨參、白朮、薏苡仁、山藥、扁豆、灸甘草、大棗;
2、溫脾陽——乾薑、附子、益智仁、肉豆蔻、草豆蔻、砂仁、蔻仁;
3、理中氣——木香、蘇梗、佛手、香櫞、枳殼、陳皮、砂仁、厚朴;
4、祛脾濕——藿香、佩蘭、蒼朮、厚朴、半夏、薏苡仁、茯苓、蔻仁、草豆蔻;
5、升中氣——升麻、柴胡、葛根
6、養胃陰——石斛、花粉、玉竹、北沙參、生地、麥冬、蘆根、烏梅;
7、清胃火——生石膏、寒水石、知母、黃芩、黃連、大黃、大青葉、竹茹、蘆根等;
8、散胃寒——高良姜、生薑、吳茱萸、丁香、附子、肉桂;
9、消食積——神曲、山楂、麥芽、谷芽、雞內金、炒萊菔子、檳榔、陳皮;
10、降胃氣——沉香、丁香、旋復花、代赭石、蘇梗、半夏;
四、肺——大腸
1、補肺氣——黃芪、人參、黨參、百合、灸甘草;
2、養肺陰——天冬、麥冬、山藥、熟地、玉竹、黃精、南沙參、百合、阿膠;
3、清肺熱——桑葉、黃芩、梔子、瓜蔞皮、桑白皮、地骨皮、茅根、生石膏、知母;
4、溫肺寒——麻黃、乾薑、細辛、紫菀、款冬花;
5、止咳化痰——前胡、杏仁、枇杷葉、百部、橘仁;
6、斂肺定喘--------五味子、白果、烏梅、胡桃肉、訶子、五倍子、米殼等;
7、澀腸止瀉——伏龍肝、芡實、蓮肉、肉豆蔻、烏梅、赤石脂、石榴皮;
8、潤便瀉下——火麻仁、郁李仁、大黃、芒硝;
五、腎——膀胱
1、滋腎陰——熟地、元參、山萸肉、枸杞子、女貞子、旱蓮草、制首烏、桑寄生、潼蒺藜、紫河車、龜板、鱉甲;
2、溫腎陽——附子、肉桂、鹿茸、仙茅、仙靈脾、巴戟天、葫蘆巴、肉蓯蓉、補骨脂;
3、壯筋骨——杜仲、續斷、狗脊、懷牛膝;
4、澀精縮尿——龍骨、牡蠣、金櫻子、覆盆子、蓮須、桑螵蛸、益智仁、五味子;
5、利水——茯苓、豬苓、澤瀉、車前子、冬瓜皮、防己、木通、滑石;
6、通淋——萆薢、扁蓄、瞿麥、海金沙、金錢草、木通、滑石、甘草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