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積食會誘發孩子生病?
中醫認為,小兒「脾常不足」,形氣未充,臟腑嬌嫩,五臟六腑的功能還沒有發育完善。而孩子又是生機勃勃的,發育迅速的,需要脾時刻運作,運化食物轉化為營養物質。因此孩子的脾時刻都處於超負荷的狀態,一旦飲食不注意,超出脾胃的承受範圍,孩子就會發生積食。
所以,幾乎所有孩子多多少少都會面臨「積食」的困擾。偶爾幾次並沒什麼,但如果家長不及時處理,久而久之,損傷了脾胃的功能,就會慢慢出現五臟六腑不協調的各種表現,孩子吃飯、睡覺、情緒都會受到影響,隨之而來的就是抵抗力變差,動不動就生病了。
怎麼判斷孩子有沒有積食呢?
在這裡,我教大家一個小口訣,可以方便你們判斷孩子有沒有積食:一看胃口和情緒;二看口氣和大便;三看舌苔厚不厚。
1、胃口和情緒
如果本來吃飯很正常的孩子,突然對飯菜沒胃口,不想吃飯,或者喝奶時吐出奶嘴,甚至有些孩子見到食物就想吐,嘔吐物酸臭明顯,那麼,孩子多半是積食了。
胃口變差,主要是因為吃得過多,影響了胃的受納功能,甚至導致胃氣上逆。孩子積食後,未消化的食物積聚在胃腑、腸腑,腸腑氣機不暢,不通則痛,這時,孩子常會出現腹痛的情況。
身體不舒服,孩子的情緒就會受到影響,大點的孩子會顯得煩躁不安,睡覺翻來覆去;而小月齡的寶寶,則表現為哭鬧不止,按揉腹部反而哭鬧得更厲害了。
2、口氣和大便
有些孩子沒有腹痛、腹脹的表現,胃口也和平時差不多,但口氣變重了,尤其是起床後口氣大,洗漱後還持續存在,靠近講話時更是能明顯感受到口臭,這也是積食了。
有些孩子大便異常,拉肚子,拉出來的便便味道臭,或夾雜有未消化的食物,又或者突然好幾天不拉大便,這也是積食了。
出現這兩種情況,說明孩子胃的受納功能還沒有受到影響,主要是食物堆積在腸腑,小腸分清泌濁的功能和大腸的傳導功能暫時還未跟上步伐,糟粕集聚而化熱,內熱充斥中焦,食物腐熟過程中產生的腐臭氣味被內熱蒸騰,向上充斥口腔,向下充斥腸腑,引起口臭、大便臭,及大便中含有未消化的食物。而如果內熱太盛,影響了腸腑傳導的功能時,孩子就會便秘。
3、舌苔情況
積食的孩子舌苔往往是厚膩苔。舌苔由胃氣所生,胃氣向上熏蒸於舌而成。胃有熱時,胃氣太盛,舌苔就會厚膩,如果胃裡化熱,還會表現為舌苔黃、厚、膩。
如何應對孩子積食?
1、 馬上調整孩子的飲食。積食的孩子胃口差,不想吃飯時,家長不要強迫,要明白這是脾胃給出的信號,飲食應以清淡為主,可適當給孩子煲點陳皮、山楂水,或者服用保和丸等幫助孩子消食。
2、 用小兒推拿幫助孩子消食化積。小兒推拿幫助孩子消食化積,是非常優勢的方法。具體怎麼操作呢?
【清大腸】
精準取穴: 食指橈側緣,自食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線。
推拿方法: 用拇指指腹從孩子虎口直推向食指尖,1~3分鐘。
功效主治:清大腸能清利腸腑,調理體內熱毒積聚。
【清胃經】
精準定位:拇指第一掌骨橈側緣。
推拿方法:用拇指、食指握持孩子的拇指和掌關節,用另一手的拇指指腹從孩子拇指根處向掌根處推大魚際外側緣,來回推1~3分鐘。
取穴原理:推胃經有清中焦濕熱的作用,可以和胃降逆、疏瀉胃火。
【掐揉四橫紋】
精準取穴: 在掌面,食、中、無名、小指的第一指間關節橫紋處。
推拿方法: 用拇指指甲掐揉孩子四橫紋5~10次。
功效主治: 掐揉四橫紋可健脾和胃、消食導滯。主治寶寶氣血不調弓起的積食。
【揉板門】
精準取穴: 手掌大魚際肌肉隆起最高點。
推拿方法: 用拇指指揉板門,1-3分鐘。
功效主治: 消除積食,改善食欲不振,揉板門對改善飲食積滯導致的發熱、口臭、煩躁、口瘡、便秘等症狀有很好的效果。
做完手法後,孩子可能會排出較多臭且粘膩的大便,還有些孩子會有其他熱邪向外發散的表現,這些都是正常的,說明孩子體內的熱邪和積食排出來了。此時再配合食療調理幾天,孩子積食的症狀基本就會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