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好像是咳嗽的專屬季節,到哪都能聽到咳咳咳的聲音。有些家長聽到咳嗽聲恨不得馬上就能給孩子止住,給孩子吃各種各樣的藥,最後咳嗽沒止住,反而還越來越嚴重。
你是否有親身的經驗?
小兒咳嗽中較為常見的就是支氣管炎導致的咳嗽,今天就來聊聊支氣管炎吧。
為什麼一咳就是支氣管炎?
支氣管炎是西醫定義的一種疾病的概念,西醫認為是因為病毒和細菌的反覆感染形成支氣管的一種炎症。
中醫認為,引起孩子支氣管炎有內因與外因兩方面。
內因是臟腑功能失調,脾胃不和導致的。
孩子的臟腑嬌嫩,五臟六腑還沒有發育完善,尤其是脾肺腎不足。我們常說「脾土生肺金」,脾是肺的媽媽,所以脾和肺的關係是緊緊相連的。
脾胃不好的孩子,往往肺的功能也會比其他人差。而肺功能差,就容易出現呼吸道疾病,比如感冒、支氣管炎、肺炎等疾病。
外因是因為風熱濕邪。
這些風熱濕邪就是我們常說的外邪,冬季天氣比較寒冷,正是支氣管炎高發的季節,孩子稍不注意,就容易感受風寒。外邪入侵,孩子體內的正氣不足,無法與之抗衡,自然就生病了。
這個時候,孩子怕冷的症狀比較明顯,開始咳嗽起來,然後病邪開始入里,就表現為支氣管炎。
支氣管炎、肺炎兩大「兄弟」
打噴嚏、咳嗽,這是支氣管炎、肺炎早期可能都會出現的症狀,和感冒的症狀很像,甚至在早期的時候是很難判斷的,但到了中期,支氣管炎、肺炎會有所區別,那我們應該怎麼分辨呢?
位置不同
脾主運化水濕,當寶寶脾胃虛寒運化無力時,體內的濁氣、廢渣就會慢慢形成痰塊,通過氣血交換形成有形的痰上到毛細支氣管或是肺部。
支氣管炎與肺炎的區別在於痰液附著的位置不同,一個在支氣管上,另一個在於更深的肺部。
症狀不一樣
支氣管炎有慢性和急性之分。
急性支氣管炎主要症狀為咳嗽,沒有明顯的發燒,剛開始的時候大多為乾咳,後慢慢的出現痰音,轉為有痰的咳嗽。
如果是年紀太小因為不會咳痰,會通過大便的形式排除。如果孩子咳嗽較為嚴重,可能還會伴有嘔吐的症狀。
慢性支氣管炎則是會表現為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以及反覆發作的慢性過程。
肺炎主要表現為咳嗽、發熱、呼吸急促的症狀。一般最先表現的症狀是發熱或咳嗽,體溫一般是在38~39 °C。有肺炎的孩子大多食慾不好、精神差、睡眠不安,有些孩子還可能會出現嘔吐、腹瀉等症狀。
肺炎比支氣管炎更嚴重
急性支氣管炎病程一般是一到兩周,多數孩子隨著咳嗽、痰液的變少病情會變好,少數孩子會因為護理不當、處理不及時發展成為慢性支氣管炎甚至肺炎。
肺炎,一般症狀會比支氣管炎嚴重。孩子年紀越小的孩子,因為五臟六腑還未發育完全,自身的免疫力較弱,無法與外邪抗衡,肺炎的發生率就越大,也更容易出現呼吸衰竭的情況。
不管是有支氣管炎還是沒有支氣管炎的孩子,平時的護理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懂得如何去應付,不慌了手腳,孩子得了支氣管炎或是肺炎就再是可怕的一件事。
調理分這兩步走
引起孩子支氣管炎的兩個原因,外因我們無法控制的,我們只能從內因抓起,內因是因為脾胃失和導致的,我們應該從調理脾胃開始,只有脾胃運化能力好,身體的陽氣足,就算外敵再強大,也無法入侵人體。
調理孩子的脾胃,可以從這兩個方面做起:
1、調理脾胃這樣吃
孩子本身脾胃就比較虛弱,一旦吃多了或者吃寒了,就會加重脾胃的負擔,脾原本運化水濕的功能就無法發揮出來。
體內的水濕就會積滯到各個臟腑之中,時間一長就開始變的渾濁黏稠,附著在支氣管上。支氣管的體積被增加了,管腔變窄,氣流通過時就會造成孩子發癢咳嗽不止。
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的飲食上面就需要下大功夫,千萬不能再吃寒涼生痰濕的食物了。例如一些甜食、肉類、奶類和豆類暫時可以停一停。
還要防止孩子積食,食量可以調整為每餐7分飽,給孩子熬碗大米油,可以調理腸胃還很有營養。
2、調理脾胃這樣做
患有支氣管炎的孩子總是咳咳咳不停,家長認為孩子一咳,就要立馬給孩子止咳,給孩子吃各種藥。
而且使用藥物,效果有時候並不明顯,更會對孩子的體質帶來一定的傷害。因為大多藥物其實並沒有祛濕排痰的作用,只能做到短時間的鎮痰。
咳嗽最重要的就是排痰,吃藥物實際上只是讓寒痰沉積到身體的深處,並沒有將身體內的痰真正的排除,這些痰會濃縮甚至聚集,等下一個爆發的機會,並且寒涼的藥物到了孩子的體內只會讓孩子的身體越來越虛寒。
我們常說的小兒推拿就是針對臟腑通過推拿疏通經絡穴位,完善和修護受到了傷害的脾胃和肺腑。同時,推拿比吃藥打針更安全、綠色環保,不會產生副作用。
【清補脾經】
定位:拇指橈側緣,自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線。
操作:用拇指指腹從孩子拇指尖直推向指根來回推,300次。
作用:和胃消食,增進食慾。
【板門】
定位:手掌魚際平面。
操作:指端揉,稱揉板門或運板門。400次。
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化滯,止泄,止嘔。
脾胃虛弱是百病之源,容易頻繁的支氣管炎的孩子往往都是脾胃虛弱的孩子。
不管是正在生病或已經康復的孩子,都需要及時呵護好孩子的脾胃,提高孩子的抵抗力,才能真正避免支氣管炎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