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在阻礙你變美?為什麼有的人「不敢變好看」?

2021-02-22     一隻馬丁靴

原標題:什麼在阻礙你變美?為什麼有的人「不敢變好看」?

- 變美阻礙 -

去年丁丁的工作室新來了一位小助理,一直穿學生氣的衛衣緊身褲。明明她又高又瘦,完全有條件穿得更有特色。

後來聽她說,知道這個搭配很一般,但一直都不敢穿得太好看。

之前也有讀者留言,說自己「連嘗試都不敢」:

知乎還有類似的提問衝上熱榜,看來挺多人被這種心理困擾著:

這讓我想到,有些讀者說看了很久文章還是沒進步,問題可能不是行動力不足,而是心理這一關沒過,知道再多技巧也不敢去用。

那今天我們就來開個走心的「宿舍夜談會」,聊聊到底是什麼讓你不敢穿得太漂亮?

看看下面說的9個點有沒有戳中你吧!

這些外界環境因素,

有沒有在無形中壓抑著你?

楊笠有一場脫口秀聊時尚,她說很羨慕那些打扮特別誇張的時尚潮人:

(《「時尚黑洞」楊笠:身材平是對男人的不屑一顧》)

「因為她們那麼瀟洒,那麼自由,所有的東西,從頭到腳,都在向你傳達一個信息——這輩子沒人管得了我!」

但完全脫離環境和他人目光的打扮,真的需要很強大的心理,很多人都做不到。

更理性的做法,還是根據環境身份來定位審美需求。在周圍環境和自我展示之間找到平衡,就不用承受太大的心理壓力。

那你有沒有好好觀察過,自己身邊的環境是怎樣的呢?

▍ 大環境的開放程度

這個老掉牙的笑話大家可能聽過了:一到過年,城裡的Lucy、Linda、Vivian、Julia回到各自的家鄉,又變回了翠花、小紅、丫蛋、二妮子。

不同環境的開放程度,的確會影響我們的選擇。

顯而易見的就是小地方VS大城市,小地方一般更加保守,如果想要挑戰這種氛圍,那總得接受打量的目光。

如果你內心足夠強大,這些不是問題。但如果很介意,就不要去挑戰這種環境,畏畏縮縮也美不起來。換成彼此都能接受的程度,一樣能穿得很美。

不同的大城市也會有差別,城市的支柱產業、主要人群、氣候條件,對「漂亮」的接受度有高有低。

開頭的小助理家鄉是傳統工業城市,穿衣比較粗獷簡單,氣候冷,受到的限制比較多。另一個妹子呆過十八線小城市-廣州-上海,也覺得氛圍差別很大。

有的自由隨性,有的小資文藝;有的網際網路為主,有的主要是外企/金融/藝術。不同城市對「穿得漂亮」這件事重視程度不同,阻力也就不一樣了。

即便在同一個城市,不同區域也有些差別。比如有個知乎提問說到:

在魔都也會有這種感覺,夏天穿露膚多的衣服,在時尚的街區感覺自己平平常常,畢竟路上的精緻小姐姐太多了。同一身衣服逛完街回郊區,卻會被上下打量。

我們很難僅僅為了穿衣就選擇在哪個城市,那就認清環境,然後把時尚調節成周圍環境也能接受的程度。

一些看似不夠潮酷/性感的風格,其實跟你自己的風格對上了,也能很好看:

比如少年感、大家閨秀風、娘man休閒風等等,在日常里接受度也挺高的。

所以我之前才鉚足了勁兒,寫了那麼多篇風格解析(戳這裡可以看目錄)。就是希望用更接地氣的方法拆解時尚,讓普通女孩也能找到和時尚的聯結。

▍ 周圍小環境對美的看法

聊完上面說的大環境,就要說到我們具體接觸的小環境了——比如學校、公司。

有的小環境對美的看法比較積極,你穿得好看,大家會夸衣服好看,真誠地問種草。

有的小環境會持一種調侃的態度,比如調侃你是要去見誰、是不是有活動。有的女生會這種反應很介意,就不敢穿得太好看了。

還有的環境更加保守,會直接說你穿得很怪。比如前面那個知乎提問還寫了很長一段話,說到自己周圍是這樣的:

師範類院校,校風保守,同班女生也不熱衷於打扮,時間久了我也不願意鶴立雞群,而且大家時尚品味水平不同,很多風格接受不了,會說我穿的很怪。
我聽了也不開心,但是大家關係很好,可能下次就會在保守範圍內穿衣了。

如果你是在積極的環境里,卻還是不敢穿得太漂亮,那可能更多是搭配審美方面還要提高,後面第三部分會講到。

如果你是在後面兩種環境里,那阻力確實大一些。怎麼去消化這種外在環境的壓力,也會放在下面第二部分講。

▍ 從小環境的壓制

不少女生小時候受到的教育,就是不能花心思在打扮上。穿得漂亮這件事被污名化,賦予各種各樣不好的動機。

比如說,「穿得漂亮,就是沒把心思花在學習上,甚至是為了引起男同學注意」。愛美跟不學習、歪心思划上等號。

再比如說,「穿得漂亮,就是在衣服上亂花錢,沒有勤儉節約,對不起父母」。愛美跟不實用、不聽話划上等號。

這種邏輯從小種植在腦海里,長大後還是很難擺脫。穿漂亮點,就擔心會不會被誤以為沒有能力。或者每次買完衣服都內疚,覺得是在浪費錢。

不過,這些環境因素畢竟已經過去了,意識到之後,就別讓它們持續影響你。

讓自己的思想、經濟都真正獨立起來,穿衣這件事,是取悅自己,是精神世界的外化,也不需要對此愧疚。

也要堅信,美本身就有意義。打扮好看,內心對自己充滿認同和肯定,是很值得的事情。

這3種內在心態,

也可能在默默影響你

聊完了外在環境,我們再來看看內在心態。

▍ 漂亮是一種出眾,有些人很怕被注意到

穿得漂亮就意味著亮眼,會被人注意到,甚至會得到一些反饋。

但有的女生就是很怕被注意到:

這和不同人的性格、對美的態度、對自我的肯定程度有關。

之前和小助理聊天,她說有時候穿得漂漂亮亮出門,會被朋友注意到,調侃她或誇她,就感覺很不好意思。

我當時就很驚訝,以前還在上班的時候,我穿了一身好看裙子去辦公室,被注意到被誇獎,只會覺得很開心。

有的人會覺得被看、被誇獎,是很值得驕傲的事情,是一種認同。

有的人相反,被關注到就不知所措,覺得膈應,只想做普通小透明。

這可能和一些女生從小受到的教育有關,不能出挑個性,最好內斂低調。久而久之,對漂亮、被關注這件事感到莫名的羞恥在意。

之前這句話引起很多人共鳴:「有些男生為什麼他看起來那麼普通,但是他卻可以那麼自信?」

而很多女生卻正好相反,極度缺少主體心態,為無足輕重的目光而尷尬。

但你想想啊,人生只有這麼多時間,還要這樣束手束腳,豈不是很浪費?

想跟很多明明很美的女孩子說,別把自己放在很被動、被觀賞的位置。你綻放你的美,別人能看到是ta的幸運,沒什麼要為此不好意思的。

▍ 漂不漂亮自己沒底,只能等著他人評價

有的女生可能不擔心被關注,但會特別在意別人的評價。

比如說嘗試不一樣的搭配,就會一直糾結:真的好看嗎?別人會不會覺得俗氣?會不會氣質不對?

但其實你要想想,這些評價你的人,他們的觀點價值有多高。

  • 他們的審美背景如何?

如果他們平時也並不在意自己的穿搭、生活、氣質,審美環境落後,那可能他們對審美的喜好也會比較單一,這種意見的參考價值並不大。

  • 他們是出於什麼態度來評價?

如果你們是要好的關係,那可能是直言不諱。如果是很普通的關係,還來說你穿得不好看,也可能是出於嫉妒,也可能潛意識裡就是想打壓別人。

別人的評價可以聽,但別當做你搭配的唯一標準。我們的審美標準更要向有水平的人學習,比如一些審美好的時尚雜誌、博主、自媒體。

別因為周圍人一兩句負面評價,就斷了做出改變的心。

▍ 漂亮一定招爛桃花?你的品味也體現你的氣場

還有一類觀點也不少見,就是覺得女生穿得漂亮太「危險」了。

有人說認識一些美女因為不夠高冷,常招來爛桃花。結論是:花時間打扮還招來麻煩。而她描述中的美女,是「網紅美,皮膚白又高」。

其實你的打扮品味也體現你的氣場,如果打扮成網紅美、總是很弱勢的樣子,很容易被視為囊中之物。

漂亮又不等於就要網紅美。

有一種美就是可遠觀而不可褻玩,你可以穿得時髦好看性感,又絲毫不會有弱弱的印象,反而美得很有氣場。

比如下面這個對比,都是凸顯曲線的穿搭,姿態表情不一樣。高姿態才能讓身體隨之高貴起來,周圍的人必須拿出尊重的態度。

以性感著稱的脫衣舞娘 Dita ,說過她對性感的認識:你本來就是這麼穿的,他能正好遇見,是他的幸運。

當你建立起這樣的內心,即便身材和穿搭女性化,也會坦坦蕩蕩,有一股讓別人不敢造次的氣場。

對搭配的片面理解,

也在限制你的選擇

▍ 「太漂亮」=露膚緊身?

說到「穿得太漂亮」你會想到啥?很多人想到的就是短裙短褲、緊身衣裙、弔帶低胸。

如果把漂亮定義為露膚和緊身,那確實很挑戰自己和環境的接受程度。但其實漂亮有很多層面,不是露膚很多、曲線明顯才叫漂亮。

跟你的氣質符合,簡單的衣服也能穿得很美,不需要特別奇裝異服。

比如之前我們詳細寫過的大家閨秀風、知性優雅風,看起來比較平常:

也有讀者覺得這樣的風格不夠有辨識度,滿大街都是。

但其實把選款、搭配細節都摳仔細了,這些風格也會很耐看,穿在適合的人身上漂亮又有氣質。

左邊是讀者投稿的穿搭,圖案顏色、款式細節等等,都有優化的空間。

▍ 硬套潮流模板,風格不合適

我們對漂亮的認知,總是不知不覺受到潮流、社交媒體、電視劇影響,莫名嚮往那些突出的風格,比如潮酷運動,嫵媚妖艷等等。

不過殘酷的現實是,有些搭配雖然你覺得漂亮,但你的臉蛋、身材條件都不合適。

這樣的衣服穿上身,整個人就會畏畏縮縮,很不自在。就像有人說的:「覺得衣服太好看,自己配不上。」

比如成熟冷臉穿可愛小裙子,假小子穿嫵媚蕾絲裙,幼態暖臉穿朋克風。

丁丁會更建議拓寬一下眼界,穿衣還有很多形式的美,很多可以選的風格。

當你的見識打開了,就會發現「漂亮」不是非得穿那幾個流行單品。扔掉潮流模板,你才能讓自己的外形條件發揮真正的美。

▍ 沒有自己的審美體系,害怕「打臉」

最後來說說一種心態,這個也被很多人提起:

「總感覺自己改變形象是好尷尬的事情, 害怕搭配得不好看被別人指出來,感覺似乎已經 丑習慣了。

害怕被別人指出來,是因為自己也不知道什麼才是正確的。

如果你有自己的一套思考,就不會被別人一說就覺得自己錯了,而是會自己去推斷和驗證。

而且,轉變形象本來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可能你突然有一天頓悟,一天內把整個衣櫥換掉,從此就和以前那個不夠漂亮自己一刀兩斷。

每個人的認知總是有一個更新的過程,先大大方方把你現在覺得漂亮的衣服穿出來,再慢慢去提高。

很多人總是懼怕「打臉」,於是什麼都不敢去行動了。其實有什麼關係呢?只要是經過認真思考的,後來認知升級把自己「打臉」了,說明你在進步呀。

在衣品快速提升的幾年裡,我也總是會發現——幾年前我竟然挑這樣的衣服?而且當時還覺得很好看??

最近清理掉一些質量差的快時尚設計感單品。

但這也讓我發現自己確實在進步,把審美體系建立起來,就會懂得怎樣的自己好看,不會完全依賴於外界評價,也不會一直懷疑自己了。

好啦,今天聊了很多心裡話,沒什麼實用技巧。但我發現情緒心理往往才是那隻看不見的手,阻礙我們的行動。

前陣子群里有位讀者姐妹發了一句話:

現在在大家看來,我確實自信了很多,但其實六七年前,我曾經和開頭的那個小助理一樣,也是一個不那麼自信的女孩,也經歷過這種心態上的糾結。

這一路,我自己也在和大家一起成長,現在擁有的這份「自信」,不過是我們作為普通女孩丟失了的本能。

希望這次的「夜談會」,能幫你破解心中的魔咒,新的一年大大方方去變美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ffxIy3cBMMueE88vktW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