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明明越來越好看,卻越來越不自信?

2021-01-02     一隻馬丁靴

原標題:為什麼你明明越來越好看,卻越來越不自信?

- 提升自信 -

寫公眾號以來,丁丁聽過很多好消息。時常有姐妹留言說,找對辦法變好看了,還得到不少誇獎。

但看讀者群里大家的日常聊天,我也發現了一個問題——有的女生明明越變越好看了,卻感覺越來越不自信,這是為什麼呢?

很多男生普通卻自信,女孩們變美了反而不自信,如果你也有類似心情,今天記得也來留言區里分享。

站在2021的開端,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希望大家都能用更好的心態,開啟新的一年。

審美概念懂得越多,

越覺得自己處處是 bug

▍ 懂得越多,也容易越煩惱

現在一打開社交平台,就會看到各種審美概念。

比如「鼻唇下巴三點一線,才是完美側臉」,再比如「高顱頂才好看」,還有「鼻基底凹陷很土氣」:

這些你可能多多少少也聽過。

知道了這些概念,實際上就握住了一把雙刃劍。

好的一面是,當你想讓自己看起來更美時,知道從什麼地方修圖、化妝能夠四兩撥千斤,而不是套用美顏模板。

不好的一面是,P圖時一瞅,發現自己哪裡都要P;照鏡子一看,覺得整張臉都要整!怎麼長得歪瓜裂棗啊……

最近還出現了耳朵整形的概念——因為大耳朵更顯臉小。可能更多女生要對自己的長相不滿意了。

知道得越多,煩惱也更多,那是不是「啥都不知道」還更好呢?

▍ 審美差異肯定存在,轉換思維你會輕鬆些

丁丁覺得問題的根本,不在於你知不知道這些概念,而在於你怎樣看待這些概念。

應試教育讓我們習慣了唯一的「標準答案」,在審美方面也忍不住做選擇題。發現幾處長相不夠「標準」,就像對不上答案那麼痛苦。

其實當你調整了思路,會發現美是一道開放性問答題。你覺得好看的,在別人眼裡反而不好看,沒有一個固定標準。

比如下面這張側臉照,你一般會怎麼修臉型呢?

是日本演員佐藤玲的一張照片。

一些人會覺得臉小=好看,就會把下頜往前推,讓臉的面積小點。另一些人卻會反著來,不僅不動下頜,還要把面中往前拉,臉看起來還更大了:

把下頜往上收

臉變小了

把面中往前推

臉更大了

「喜歡把側臉變大」的人,其實是持有另一種審美——不覺得側臉小就會好看,而更在意「面部摺疊度」。

這個概念是近幾年出現的,簡單來說,是把我們人臉骨骼看成摺紙,把側臉折起來:

摺疊度高意味著側臉更加往裡收,正面看顯臉小,側面看更縱深。

摺疊度低意味著側臉更往外攤開,正面看顯臉大,側面看更扁平。

可以看看日德混血的特林德爾·玲奈 VS 宮野真菜。

知道這個概念的人,喜歡把側臉P得更寬,顯得更有縱深感。

不知道這個概念的人,卻會覺得奇怪:為什麼要把臉P大了?

類似這種審美差異,最近我在了解雙眼皮手術時也感受到了。

我本身是內雙,經常用雙眼皮貼,眼皮鬆了,就想乾脆去割一個。但面診了幾位醫生,有好幾個就建議我同時開個內眼角,眼型才比較精緻。

而我覺得這樣並不好,我的眼距本來就比較近,開內眼角會顯得更近,很容易顯凶。沒必要為了單個五官的精緻,而犧牲了比例。

▍ 怎麼做好審美問答題?放大你的優勢

美是一道問答題,我們要做的就是抓緊自己的優勢,堅信並去強調它。

有的女生五官精緻度不高,勝在比例舒服,大小和諧。那你用不著去拼精緻,也別用濃妝破壞比例。適當加強色彩感就很耐看了,做個秀氣小美女。

就像堀田真由這種類型。

有的女生骨骼比例顯成熟,勝在眼型鼻子精緻,那就不要去跟別人比拼軟萌幼態,走落落大方的輕熟路線就好,率性姐姐也自帶魅力。

土生瑞穂走大姐姐風就好看很多。

還有的女生很難減肥,一直都有點微胖,那也不要逼自己節食,圓身這種身材特點其實很有親和力和女性感,發揮暖風格優勢就很好看。

比如身高155的微胖身材磯山沙也加。

而且大部分人動態都會比靜態好看,抓住動態美就行了,沒必要對「硬照」過分在意。

看照片,你可能會注意臉胖不胖,眼睛大不大。但看動圖時,是不是感覺更美了!眼神表情都讓五官更靈動。

上鏡本來就會損失一定顏值,日常中也沒人盯著你的每個細節看。

別貪心,牢牢記住你的優勢就行。

跟他人比較,

參照物太多心態失衡

▍ 開啟了比較,心態就容易失衡

「和他人比較」的心態真的太難避免了,前陣子梨主任和我講了一件小事,可能你也有經歷過。

事情是這樣的,梨主任去選車牌,在他之前是一位女士和她老公。他們選到3997的號碼,大家都夸這個數字好,女士自己也很開心。

接著梨主任進去,選到000的連號。女士一聽非常懊惱,責怪她老公,要是晚一點就能連號了。

緊接著又有人選到連號,那位女士氣到當場發脾氣,大吵大鬧,瞬間覺得自己的號碼太爛,好心情變成了「沒得到更好」的壞心情。

美國的一個精神科醫生 Judith Orloff ,在《Emotional Freedom》這本書里提到:

總是拿自己去和別人比較,歸根結底還是對自己缺乏自信,同時不認同自己獨一無二的人生軌跡。

換句話說,上面這位女士一開始就沒有真的覺得3997這個號碼有多好,所以很容易被其他人影響。

放到日常比美這件事情上,也是一樣的道理:

如果你對自己的外表沒那麼自信,被人夸的時候,就會覺得自己長得還不錯,是個長相中上的美人,打個90分吧。

一刷小紅書,心情頓時掉到谷底——怎麼美女那麼多!個個這麼完美!瞬間連鏡子也不想照了,覺得自己長得太平庸。

但問題是,你真的不美嗎?還有你看到的那些美女真的就那麼美嗎?

▍ 很多「美」也帶有欺騙成分

好看的臉更容易被推送出來

如今社交媒體的推送機制,決定了好看的臉更容易吸引點贊,得到推送;也就更容易出圈,被更多人看見。

每天看著這些信息,好像目之所及的其他人都是這麼美,無形中也給了自己巨大壓力。

最好看的一面才會分享出來

另外你有沒有想過,我們看到的那些美,可能都是萬里挑一展現在我們眼前的?

最近我對雙眼皮手術很糾結,就發了一條微博,結果看到兩位讀者的反饋很有意思。

一位說自己看到的都是成功例子,另一位說自己投稿雙眼皮失敗案例卻發不出來。

有時我們會以為自己看到的就是世界的全貌,但其實還有很多沒看見的部分,可能是被有意隱藏,也可能是你沒注意到。

而且大家在分享時,也多是想被別人看到最美好的一面,雙眼皮失敗了,不一定有勇氣發出來。

我們打開社交平台,看到的那些不費力的自拍,可能都是她們百里挑一選出來的。長期的美貌競爭下,「好看」的閾值也越來越高。

一些美照也有拔高成分

回到美本身,很多也是有作弊成分的。

只要一發照片就會被比較,美到極致才能出圈。

所以很多女孩已經不滿足日常的那種好看了,照片里就想精修出神仙級別的完美。

而關注她的女生們看到照片,會以為本人就是這麼完美,一比較就開始自慚形穢。只能暗下決心把自己P得更好,甚至覺得差距太大想去整容。

年底出現了一個詞叫「內卷」,用來形容這個現象也很適合。在這種虛幻的比較中,很多人會覺得自己不夠好看,陷入過度修圖/整容執念里。

快樂或悲傷,都被輕易地掌握在了別人手裡。

▍ 放下比較和輸贏,用敞亮的心態去欣賞

這種心態失衡,歸根到底還是在一個「比」字。

有比較就有輸贏,沒有人希望自己成為輸家。輸了自然難過失落,渴望靠修圖/整容翻盤。

但美這種東西,真的是一場非強即弱的競爭嗎?

之前一位讀者在留言里反思自己,這種理性很值得我們都學習一下。

心態更加開闊的女孩,關注的不是輸贏,而是各種實實在在的美,只想用平和的心態去欣賞。

就像另一位讀者所說的:

欣賞其他人的美,也不卑不亢地堅信自己的美。那種過山車式的自卑情緒,也會慢慢煙消雲散。

越在意就越脆弱,

別把優勢局限於長相

▍ 太在意的美,會變得脆弱

追求美貌其實也和追求其他東西一樣,太在意的時候反而會變得敏感又脆弱。

大學的時候有一次參加競選,我非常非常想得到那個職位,原本上台演講對我來說不是難事,那次卻緊張到聲音發抖。

過於在意那場得失,導致心態都變了,結果反而發揮得不好。

——同樣的道理,太在意自己的美時,美也會變得脆弱。

比如你特別在意自己的樣貌,和別人講話的時候就會想著是不是最顯臉小的角度、是不是把鼻樑展示出來了,表情都變得僵硬。

精心打扮去聚會,準備炫耀自己的美貌,結果來了一位更好看的女生,馬上就掉回自卑模式。

越想要做最美的那個,就越容易被打擊到。

很多人吐槽過流量明星的表演,也是太在意美貌,不敢做表情,每個角度都要是最完美,拍戲拍出播放PPT的感覺,就談不上什麼演技了。

沒必要時時刻刻想著「艷壓」、成為焦點。心態放鬆,反而美得更生動自然。

▍ 別把美當作你唯一的優勢

張檬說她很後悔去整容:

「整容有兩個原因,一個是2012年演天龍八部王語嫣,受到網暴一度覺得自己是醜女;其二當年為愛整容,當時的男友說我丑。」

出道時因為美貌引起討論,可能也讓她太在意自己的長相了。

如果她很堅定地相信,美貌不是自己唯一的法寶,演技照樣是自己的競爭力,大概就不會對長相如此焦慮了。

才華、美德、美貌,都是一個人能夠擁有的光芒。

之前看到一個視頻,採訪音樂劇譯配程何。這個90後姑娘幾乎是全國唯一的職業音樂劇譯配人,譯配了不少經典音樂劇中文版。

她喜歡拎個半空的行李箱,到全世界去淘書。說起在倫敦淘書看劇的經歷,瞬間神采飛揚起來,說「這簡直是人間天堂一樣的生活。」

當時覺得她特別美特別有魅力,整個人都在發光!但是上面飄過的彈幕,卻在說她胖……

這個細節讓我挺感慨的,感覺真正可悲的是發彈幕的那些人,其他方面都不夠突出,只能抱緊單一又片面的「美」,陷入弱肉強食的角逐中。

輸了就氣餒,想整容。看到更漂亮的就害怕,在這種比較中永無止境。

比如這位姐妹描述的心理,可能很多人都有。

其實仔細想想,在你眼裡,除了長相,你自己和別人難道都沒有別的閃光點嗎?

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不妨警覺起來,看看自己是不是視野太小了,沒有其他成績能撐起自己的底氣。

平時我一直在寫文章,幫大家認識自己、發揮個人風格,但以前就講過,追求外在美不是我人生的全部,也希望不是你人生的全部。

社交媒體讓彼此之間的距離都更近了,脫離網絡,只有我們自己才會對我們的人生負責。

大部分人都渴望被關注、被認可,但這也會帶來很多不必要的焦慮和壓力。

谷歌前產品倫理學家 Tristan Harris 在紀錄片《The Social Dilemma》里提到的一個觀點

少被其他人的負面評價影響,先從你的角度學會欣賞自己,為自己培養一份強大的自信心。

新的一年,希望所有看到這篇文章的女生,外在美貌和內在力量都能同步增長。我們一起越好看,也越自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G050wnYB9j7PxaI7uLr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