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瞿塘峽是長江三峽中最短的一個,僅有8公里,但其險峻與雄偉堪稱「之最」。
瞿塘峽位於重慶奉節縣境內,兩岸斷崖壁立,相距不足一百米,形如門戶,名夔門,也稱瞿塘峽關,山岩上有「夔門天下雄」五個大字。
瞿塘峽究竟有多險?古人如此形容:「案與天關接,舟從地窟行」。
其峽雖短,但位置之險要令人難以想像, 能「鎮渝川之水,扼巴鄂咽喉」,有「西控巴渝收萬壑,東連荊楚壓摹山」的雄偉氣勢。
不論是站在白帝城遠觀,還是矗立在三峽之巔俯瞰,瞿塘峽的險要環境令人情緒緊張,它散發著一股叫人感到心驚肉跳的不可抵抗的氣息。
萬里長江上有三個地段最危險,第一險就是瞿塘峽(第二險是灩澦堆、第三險是長風沙)。長江上游的萬千激流,裹挾著巨大力量,浩浩蕩蕩的來到這裡。從巴蜀下行的船隻,稍不注意就會觸礁沉沒。
在瞿塘峽兩岸,有這兩座高山對峙。左邊名為赤甲山,相傳古代巴國的赤甲將軍曾在此屯營。右邊名為白鹽山,不論天氣如何,總是迂出一層層或明或暗的銀輝。
杜甫還曾為此寫過一首詩:「赤甲白鹽俱刺天,閭閻繚繞接山巔。楓林橘樹丹青合,復道重樓錦繡懸」
據悉,也正是這首詩,後人依此打造出三峽之巔這個景區,並以此命名。如今,也是觀賞瞿塘峽雄峻風光的絕佳位置之一。
當然,如果近距離感受瞿塘峽的壯闊風光,除了白帝城遙望、三峽之巔俯瞰,還不能錯過「泛舟其間」,即坐船遊覽瞿塘峽。在進入峽內的那一刻,你會明顯察覺到風浪之大。
長江辟此一門,浩蕩東瀉,兩岸懸崖峭壁如同刀削斧砍,山高峽窄,驚險的體驗感也隨之而來。尤其是在站在船頭,往往稍不注意就會被風浪撲了一個「全身濕」。
但這卻是最能體驗古人過瞿塘峽時的那種驚險。作為長江三峽的西大門,瞿塘峽的水深流急並不是胡亂形容,江面最窄處不及50米,波濤洶湧,呼嘯奔騰,令人心悸。儘管其程度遠不如千百年前,卻可想像當時之艱難。
尤其是當看到瞿塘峽摩崖石刻、懸棺等古蹟遺址時,更覺得不可思議。哪怕,這些就在眼前,依舊感到難以置信。不得不去佩服古人之智慧、之勇氣、之謀略。難怪說,最險的地方往往有著罕見的風光。
瞿塘峽摩崖石刻主要位於瞿塘南岸白鹽山西側,在一片面積達千餘米的大青石上,布滿了自宋至近代的碑刻共十二幅。這些石刻均為陰刻,字體有楷、隸、草、篆等。但最讓後人感到困惑的就是瞿塘峽懸棺究竟是如何安放上去的?
懸棺的蹤跡並不算罕見,在福建、江西、廣東、廣西、湖南、湖北、貴州、四川等地都有發現。但它是怎樣地被運置在崖壁之上的,仍是未解之謎。而在瞿塘峽發現的懸棺,更是令人好奇。
面對如此之險的瞿塘峽,我想,它最溫柔的一面大概就是來自奉節臍橙的香氣吧。秋天來遊覽瞿塘峽,還能在風浪中聞到陣陣香氣。當地人在瞿塘峽兩岸種植了許多臍橙,是重慶奉節的一大特色產品之一。
金秋十月,要不就來這吧,開啟一場又險又香的瞿塘峽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