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名山何其多,矗立華中大地的武當山值得一游嗎?
千巒收斂處,玉帶縈迴地,太極故事正是從這裡開啟。這座被譽為「亘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的名山,武當山的山林草木間充滿了剛柔並濟、行雲流水、海納百川的傳奇故事。
什麼是武當
地處秦嶺與大巴山交會處、黃河與長江的中間點、秦楚兩國的溝通咽喉,武當山自古就是人文薈萃之地。
它是中國道教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武當山古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稱,以「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的「五嶽之冠」地位聞名於世。
自唐以來,歷朝皇帝曾封號武當。唐朝屬「七十二福地」;元大德八年封號「武當福地」;明永樂十五年封為「大岳」,位列五嶽之上;明嘉靖三十一年,封為「治世玄岳」,被尊為「皇室家廟」。
武當地位之崇高,之顯赫,是天下名山中的佼佼者。宋代大書法家米芾稱讚武當,披頭寫下三個大字「第一山」。
它創建了中華武術重要流派之武當派(武當武術)
元末明初,張三丰集其大成,開創了聞名於世的武當派,素有「北崇少林、南尊武當」之謂。武當派不僅傳承至今,還吸引了無數外國友人前來學習。2023年第七屆武當太極拳國際聯誼大賽,就在武當山下如期舉行。
強調內外兼修的武當派,結合自然與宇宙,既具有深厚的傳統武術文化底蘊,又含有精湛的科學道理。2006年,武當武術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中國太極文化的象徵之一。
它是「天下第一仙山」
這裡常年紫氣氤氳,雲霞迷溕,有「天柱曉晴」「陸海奔潮」「雷火煉殿」「月敲山門」「祖師出汗」「海馬吐霧」等四時奇景,處處彰顯了武當仙境的神秘空靈。
眾峰嵯峨,高險幽深,氣勢磅礴。勝景有箭鏃林立的72峰、絕壁深懸的36岩、激湍飛流的24澗、雲煙霧蒸的11洞、玄妙奇特的10石9台等。
它是世界文化遺產
武當山古建築群始建於唐貞觀年間(627- 649年),宋、元時期均有建設。
明永樂十年,明成祖朱棣為了加強皇權,便在武當山敕建宮觀殿堂,興建了以金頂為核心的大批道教宮、觀、祠、廟,確定了武當山的建築群格局,並成為明代最大的皇家宮觀建築群,代表了中國明代道教建築和藝術的最高水平。
1994年5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考斯拉、蘇明塔加先生在考察武當山後,稱讚「武當山自然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之一」,又讚嘆「中國的偉大歷史,依然留存在武當山。」
1994年12月15日,武當山建築群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中國古代建築成就博物館
關於武當山,很少有哪座山會像它一樣,「五里一庵十里宮,丹牆翠瓦望玲瓏」,如此和諧的將古建與自然融合一起,或建於高山險峰之巔,或隱於懸崖絕壁之內,或藏於深山叢林之中。
當年朱棣一紙赦令,三十萬工匠十餘載的建設,巍巍大岳得以高聳世間。整個建築群嚴格按照真武修仙的故事統一布局,並採用皇家建築規制,達到了「仙山瓊閣」的意境。
秋色正濃,金頂金,紫霄翠,宮牆紅,道袍藍,是誰也無法抗拒的東方絕色。航拍之下,大有玄妙超然、渾然天成的藝術效果,充分體現了「天人合一」的思想。難怪,武當山會被譽為「中國古代建築成就的博物館」。
武當山古建築群的整體布局以天柱峰金殿(又稱金頂)為中心,以官道和古神道為軸線向四周輻射。如果想要感受這個被稱「掛在懸崖峭壁上的故宮」,那麼就得從金殿開始。
武當山金殿:中國現存最大、等級最高的銅鑄鎏金大殿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當你站在金殿,遠望群山,俯瞰整個紫金城的時候,可能會跟我一樣,不由讚嘆:真不愧是古代規劃、設計、建築的典範。
金殿是武當山古建築群中的最重要的核心建築, 坐西朝東,面闊三間5.8米,進深三間4.2米,高5.54米,採用皇家專用的重檐廡殿頂,為仿木結構鎏金銅殿,始建於明永樂十四年(1416年)。
武當山紫金城:天上故宮、雲外清都
紫金城又名皇城、紅城,因金殿在其上而得名。這是明成祖朱棣按照自己居住的「紫禁城」,為真武大帝在人間修建的「玉京」,於永樂十七年(1419)敕建。
紫金城環繞天柱峰逶迤而立,周長344.43米,四方各建一座仿木石建築天門,象徵天闕。
但東、北、西三門面臨絕壁,只有南天門可通。南天門又設神門、鬼門和人門。神門設在中間,高大威嚴,也是皇家的專用通道。
進入南天門,是靈官殿長廊。靈官殿是武當山現存稀有的錫制建築物,殿旁有御製聖旨石碑數通,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穿過靈官殿長廊,拾階而上,即可抵達金殿。
在紫金殿下方還依山建有許多其他重要建築,如皇經堂、大岳(岳)太和宮等。
皇經堂:始於明代,清代多次修葺,至今還保留有明清兩代的許多建築工藝和作法,具有歷史和研究價值。 堂外額書「白玉京中」四字,堂內上懸金匾一塊,匾書「生天立地」四個金色大字,為清代道光皇帝御賜。
大岳(岳)太和宮:大岳太和宮是武當山的最高勝境之一, 據說只有走進太和宮,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到了武當山。
明永樂十年,明成祖朱棣下令敕建太和宮,建成後嘉封武當山為「大岳太和山」,封這座建在絕頂上的道宮為「大岳太和宮」。皇帝的嘉封使武當山的地位一舉而成為五嶽之首。
武當山太子坡:利用陡坡開展建築的經典之作
如果說,金殿(金頂)是「天上宮闕、白玉京中」,那麼太子坡的建築則呈現出一種靈秀之美。太子坡又名復真觀,建立在武當山獅子峰的60度的陡坡上,是八百里武當最負盛名的景點之一。
太子坡整體布局左右參差,高低錯落,協調而完美,充分體現道教「清靜無為」的思想內涵,並巧妙利用地形結構出「一里四道門」 「九曲黃河牆 、「一柱十二梁」 「十里桂花香」等著名景觀。
九曲黃河牆:走進山門,眼前便是依山勢起伏的夾道牆,流暢的弧形牆體,似波浪起伏,氣勢非凡。紅色牆體的建築風采令人眼前一亮,配以綠色琉璃瓦頂,更是歡喜不已,體現出皇家建築的氣派和豪華。
一柱十二梁:這是太子坡最奇特的建築設計,所在建築為五雲樓(是現存武當山最高的木構建築)。一根柱子上有十二根梁枋穿鑿在上,交叉疊擱,計算周密,是力學與美學高度完美的結合,被譽為中國古建築的奇蹟。
南岩宮:天下第一香——龍頭香
南岩宮全稱「大聖南岩宮」,地處武當山南岩之上,許多建築建在峭壁之上,十分險峻,又不失壯觀。主要由南岩石殿、南天門、碑亭、兩儀殿、皇經堂、八封亭、龍虎殿等建築構成。其中,最讓世人獵奇的就是被譽為「天下第一香」的龍頭香。
龍頭香位於「天乙真慶萬壽宮石殿」外絕崖旁的一座雕龍石樑上。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龍頭香吸引了許多人前來朝拜,但由於龍頭香的香爐石立在懸空的石樑上,寬約30厘米,墜岩殉命者不計其數 。
紫霄宮: 「紫霄福地」
紫霄宮又名「太元紫霄宮」,坐落武當山天柱峰東北的展旗峰下,整體建築對稱布局,中軸線上為五級階地,由上而下遞建龍虎殿、碑亭、十方堂、紫霄大殿、聖文母殿、兩側以配房等建築分隔為三進院落,是武當山保存較完整的皇家廟觀建築群之一,明永樂皇帝封之為「紫霄福地」。
五龍宮:武當山古建築群「九宮八觀」之一
五龍宮作為武當山古建築群組成部分,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根據文獻記載,五龍宮是武當山最早敕建的道教宮觀,唐太宗時敕建「五龍祠」,宋真宗時敕升為「五龍靈應觀」,元世祖時賜額「五龍靈應宮」,元仁宗時賜額「大五龍靈應萬壽宮」,是武當山道教活動中心,直到元末毀於兵火。
隱仙岩: 掩藏山林的古老遺址
隱仙岩是武當山三十六岩中的一座大型岩洞,位於 五龍宮之北,在中國道教歷史上久負盛名。據史料記載,古代有許多高隱之士這裡得道,如漢代著名方士尹軌就曾在此修行。
與武當山其他建築群所不同的是,隱仙岩實際上是一座大型石窟,現存五座石殿,其正殿里現存有兩座石像,分別是「太陽星君」和「太陰星君」。由於地處偏僻,外地人幾乎不曾來此,使得隱仙岩倍感幽靜,歷史長河的悠久氣息瀰漫周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