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籃世界盃慘敗出局,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籃球的未來一片黑暗。恰恰相反,目前國內的籃球格局,如一道破曉之光一樣照亮了明天——
在五人制的職業賽場上,湧現了楊瀚森這樣的後起之秀、在民間的舞台上,村BA如火如荼舉行、而在三人籃球的賽場上,更可謂是大牌雲集,競爭激烈。
而對於上海上實來說,其更是順應職業籃球發展趨勢,在這個夏季休賽期,一口氣引入了威姆斯、王薪凱趙率舟等多名強援。一時間,上海上實集齊了當年東京奧運會「夢幻陣容」——
趙率舟、李浩南、鄭毅和劉恆驛四人齊聚一堂;而這正是當年很多球迷心中東京奧運會陣容的「意難平」。上海上實的這番操作,讓夢想照進現實,讓情懷落地。
此外,威姆斯、趙率舟這樣的CBA大殺器空降三人籃球賽場,不僅證明了目前這個舞台的職業性,高規格和競爭性;同時也意味著三人籃球正越來越受重視,其整體的強度、知名度正越來越大。
對於超三聯賽來說,其已經度過了剛剛開始發展時候的稚嫩期,正在一點點地成長並步入巔峰;對於上海上實來說,也正是如此。很多球迷朋友可能會有個誤解,「只有五人籃球不要的球員,才會去打三人籃球」。
其實不然,三人籃球和五人籃球是兩個維度的籃球比賽——對於三人籃球來說,它的攻防節奏更快、身體對抗更激烈;一場10分鐘的比賽,球員的體能損耗甚至會高於五人比賽。同時,他對於球員的全面性要求更高:球員不僅得攻守平衡,在進攻端也需要做到個人進攻和球隊梳理相兼備。
即使作為前CBA冠軍外援,威姆斯在剛剛踏入三人賽場時也花了不少時間適應戰術和比賽節奏。
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見證了威姆斯一點點成為超三賽場上的絕對大殺器,經常單場比賽個人獨得15分之多。我們見證了王薪凱的蛻變,其從原本一個在CBA的定投投手的定位,成長為屢次貢獻全面數據的三人賽場多面手。
我們也見證了趙率舟在日照爭霸賽上從一開始的不適應,投射狀態低迷;到後來的找回自信,三分箭如雨下的過程。趙率舟的職業生涯並不一帆風順,經歷了多次起起伏伏;但在來到上海上實後,我們再一次看到了他的自信在球場上綻放。
我們見證了鄭毅作為三人籃球賽場的先行者,他在球場上的領導能力;見證了李浩南、劉恆驛、趙率舟和魏正賢的默默努力,甘願在賽場上擔當綠葉,甘願全情投入防守,干髒活累活。
在今年的超三聯賽上,我們看過了太多美好:看到了威姆斯的暴力虐筐、看到了王薪凱的萬箭齊發、看到了鄭毅的果敢堅毅......
雖然上海上實最後有些遺憾得奪得季軍,但「只有歷經風雨難,方能見到彩虹」。正如威姆斯賽後激勵隊友那樣:if we wanna be a champion, we need to play like a champion.
所以新賽季,目標更近一步,直指冠軍!上海上實的明天,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