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每吼一次孩子,小孩性格會悄悄發生以下變化,傷害超乎你想像

2023-02-17     母嬰參考

原標題:你每吼一次孩子,小孩性格會悄悄發生以下變化,傷害超乎你想像

你每吼一次孩子,小孩性格會悄悄發生以下變化,傷害超乎你想像

吼叫式教育,可謂是中國父母最拿手的伎倆。

幾秒鐘就能KO掉小孩,不傷一兵一卒。

然而你們知道嗎,每天積累的幾秒鐘吼叫,對孩子的傷害可能貫穿一生。

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你每吼一次孩子,小孩就會受傷一次

蒙台梭利博士曾說:「每一種人格缺陷,都是由他們在兒童初期承受的某類不正確看待導致的。」

蒙台梭利博士曾說:「每一種人格缺陷,都是由他們在兒童初期承受的某類不正確看待導致的。」

孩子成長的初期,經常會犯錯、鬧騰,尤其是三歲以前,他們壓根聽不進去道理,這讓父母頭疼不已。

教育一番之後,看著小孩依舊像一顆頑石,父母的怒氣值頓時拉滿,不得不使用「殺手鐧」——大吼一頓,提高自己的音量,震懾住寶寶。

結果發現,好像確實挺有效果,久而久之,為了省事,只要自己心煩,就會拿著孩子出氣。

小孩,成為了大人們最好的出氣筒。

成本低、收益高,這聽起來是個好手段,殊不知,它就像一劑慢性毒藥,正在「荼毒」你家小孩的人生。

你每吼一次孩子,就相當於下了一點毒,小孩就會受傷一次,直到最後他們的身心承受不住,徹底崩潰。

「吼叫式教育」,對孩子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父母每一次吼叫,短期雖然對孩子影響不大,但長遠來看,它會致使孩子的性格悄悄發生以下變化。

1、變得自卑敏感

2018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也曾公布過一項研究報告,裡面提到從小被監護人打罵、吼叫的小孩,性格自卑的幾率占79.25%。

心理學家蘇珊博士認為:「小孩是不會區分事實和玩笑的,他們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並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

心理學家蘇珊博士認為:「小孩是不會區分事實和玩笑的,他們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並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

幼年時期,一個人的自我認知尚未成型,他們依靠父母和老師等權威性人物的評價,來完成對自我價值的判斷。

而吼叫式教育中,父母經常會因為情緒失控,給孩子們貼上很多負面標籤,例如「你太笨了」、「你真是無能」、「你什麼都比不上別人」等等。

也許父母只是在說氣話,暫時對著孩子發泄情緒,可小孩卻信以為真,認為自己真的如此不堪,久而久之,個性也會變得敏感自卑起來。

2、開始焦慮抑鬱

華爾街日報曾經針對多名孩子和父母的相處日常進行過調查比對,結果發現,那些從小生活在父母吼叫聲中長大的小孩,相比於正常家庭的孩子,更容易出現抑鬱傾向。

父母在吼叫孩子時,通常都會提高音量、面容嚴肅,這些情緒變化很容易被小孩感知到,進而引發其畏懼、內疚、羞恥等負面情緒。

孩子的心理負擔也會隨之增加,如果事後你們沒能積極引導孩子走出負面情緒中,其實會摧毀他們的心理防線,導致他們容易焦慮抑鬱,未來容易被壓力擊垮。

中科院發布的《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9~2020)》報告中顯示:

「2020年中國青少年的抑鬱檢查率為24.6%,其中輕度抑鬱為17.2%,重度抑鬱為7.4%。」

中科院發布的《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9~2020)》報告中顯示:

「2020年中國青少年的抑鬱檢查率為24.6%,其中輕度抑鬱為17.2%,重度抑鬱為7.4%。」

而在這些抑鬱兒童中,父母長期的吼叫,也可能成為擊垮他們的最後一根稻草。

建議你們平時多關注孩子們的心理健康和個性發育,避免因一時疏忽而釀成悲劇。

3、叛逆激進

這將是另一個極端,相信很多父母也看出來了,有些小孩,你無論吼多少遍,他們就是聽不進去,甚至會跟你對著干,愈發叛逆起來。

其實,當孩子出現這個變化時,恰好說明你們的吼叫,已經「毒」到了他們的內心深處。

其實,當孩子出現這個變化時,恰好說明你們的吼叫,已經「毒」到了他們的內心深處。

人都是有自我防禦機制的,當他們不斷地受到某種刺激,已經傷害到身心健康時,有一部分小孩會選擇「自我毀滅」,開始向負面情緒妥協,出現上述的自我封閉、焦慮抑鬱等情況。

但也有一部分小孩,選擇跟負面壓力對著干,父母越是施壓,他們越要反彈,所以你們的每一次吼叫,其實都會刺激孩子的逆反心理,導致他們變得更加叛逆激進。

從長遠來講,這並不利於孩子的個性完善,將來進入社會後容易吃虧。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長期吼叫式教育,除了影響孩子的性格以外,還可能導致他們的大腦發育出現不可逆的損傷,孩子們開始變得反應遲鈍、注意力無法集中、出現語言障礙等等。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長期吼叫式教育,除了影響孩子的性格以外,還可能導致他們的大腦發育出現不可逆的損傷,孩子們開始變得反應遲鈍、注意力無法集中、出現語言障礙等等。

既然吼叫對孩子的影響那麼大,作為父母,我們有哪些「自救「的辦法,能更好地跟孩子們溝通,儘量控制住自己的壞脾氣呢?

當你忍不住吼孩子的時候,看看這些

美國著名的教育學家羅娜雷納提出一個「A-B-C-D-E」法則,幫助父母平復情緒。

Ask:自問

在發脾氣前,先給自己一分鐘問問自己為什麼生氣,是個人原因,還是因為孩子的失誤,避免出現把小孩當成自己情緒垃圾桶的情況。

Breath:呼吸

在情緒上頭的時候,容易衝動行事,所以多做幾次深呼吸,讓情緒慢慢平緩,思緒回歸以後,再去解決問題。

Clam yourself:自我平靜

這是前兩步的延伸,目的是為了讓自己真正平靜下來以後,再理性去分析孩子的問題。

Decide what your child needs:確定孩子的需求

當孩子犯錯以後,大人要學會換位思考,多考慮一下他們的需求,有時候父母生氣,可能並非是因為他們做錯了事,僅僅是因為小孩和成人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引起的。

Empathize:同理心

大人有時候也需要體諒孩子們的處境,想想你在童年的時候,是不是也曾經因為某些事情孤立無援,渴望得到大人們的理解。

多一點耐心、多一份體貼,更有助於拉近你和孩子的關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fa66d9ba05fd8733d4c25ee800390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