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容易被家人無視的一類媽媽,你付出再多,丈夫和孩子都不知感恩

2023-03-20     母嬰參考

原標題:最容易被家人無視的一類媽媽,你付出再多,丈夫和孩子都不知感恩

最容易被家人無視的一類媽媽,你付出再多,丈夫和孩子都不知感恩

媽媽,是一個家庭的靈魂。

經常聽人用「女超人」、「女子本弱,為母則剛」等詞彙來形容媽媽這個角色,至少在外人看來,媽媽是無所不能、無堅不摧的形象。

可現實生活中,大多數女性在家庭中的付出和回報都無法成正比。尤其是有一類女性,你付出再多,也會被家庭成員無視。

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這類媽媽最容易被家人無視

即奉獻犧牲型人格的媽媽!

即奉獻犧牲型人格的媽媽!

一位認識多年的閨蜜就是這類母親,她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賢妻良母才是好女人,讀再多的書,以後終究要回歸到家庭,做好丈夫的賢內助。

所以畢業後沒幾年,她就自願成為了一名家庭主婦,在家精心照顧丈夫和孩子。

在我們看來,閨蜜已經十分全能,每天把家裡收拾得一塵不染,家務活一個人全包,廚藝相較過去,有質的飛躍,一日三餐都為家裡人安排好。

甚至小朋友的興趣班,每次都是由她親自把關,為了更好地輔導孩子,她竟然也悄悄學習了鋼琴課和繪畫課。

每次見到她,都能發現新的驚喜。

可閨蜜越是成功,內心愈發空虛,因為無論她付出多少,丈夫和孩子都看不見,兩人似乎很少真正的關心她。

例如,前段時間閨蜜染上了甲流,半夜發起了高燒,丈夫竟然讓她獨自前往醫院,整個生病的階段,家裡人非但沒有表現出一絲安慰,反而埋怨她體質太弱,留下了一堆家務沒人干。

聽說閨蜜的事情後,我們姐妹都為她傷心難過,勸她以後多為自己考慮,不要總想著討好家人,因為付出的越多,越容易把家人慣壞。

可就我們跟閨蜜的相處經驗來看,不徹底地撞上「南牆」,她心底里終究放不下家庭。從小就被要求為家庭犧牲奉獻的個性,一時半會是無法改掉的。

為何奉獻型人格的媽媽,總是容易被忽視?

1、人性向來是貪婪的

我們的周邊,有不少奉獻型人格的媽媽,她們從小就被教育要擁有世俗認定的「母性特質」,賢惠、聽話、懂事、溫順等等。

從小在這種「女性就要賢良淑德」的邏輯中成長起來的女孩,她們日後進入到婚姻關係中,很容易就成為被動方,為家庭犧牲奉獻是她們的宿命。

從小在這種「女性就要賢良淑德」的邏輯中成長起來的女孩,她們日後進入到婚姻關係中,很容易就成為被動方,為家庭犧牲奉獻是她們的宿命。

可人性向來就是貪婪的,你付出得越多,相對應的別人對你的要求也就越高,當習慣奉獻的那一方,感覺到個人的付出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時,往往就會感覺到痛苦。

然而從小養成的思維定勢又導致她們無法停止個人的付出,以至於她們會陷入到痛苦循環之中。

2、奉獻背後伴隨著索取

再者,心理學家認為,習慣討好別人,願意奉獻的女性,其實大部分內心都比較敏感脆弱,她們找不到個人的存在價值,通過討好別人換來對個人的肯定。

高度奉獻精神背後,實際上也是對他人擁有著高需求,她們自身渴望被人照顧、被人珍惜和疼愛,所以把這種心理投射到他人的身上。

因此,我們會發現,大部分人一邊犧牲奉獻,一邊會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去索取。

現實生活中很多母親,把所有的家庭重擔都包攬在自己身上,一邊要對家裡人說不辛苦,表示都是自願完成的,一邊又去埋怨家裡人不懂得體貼,並以「我這麼辛苦」、「我為這個家付出這麼多」為理由,去掌控家人的一舉一動。

妻子反覆強調的犧牲感,其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會導致丈夫和孩子感覺到窒息,進而忍不住想要遠離。

妻子反覆強調的犧牲感,其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會導致丈夫和孩子感覺到窒息,進而忍不住想要遠離。

所以,在家庭教育中,我們總是強調,先愛自己,再去愛別人,先搞清楚個人的價值和真實的需求,然後再去探索跟家人相處的邊界,真誠地告訴家人你需要什麼,而不是通過犧牲自己,感動自己,來換取對方的同情。

父母應該如何做?

孩子的個性和三觀往往是從家庭教育中塑形的,所以為了避免女兒日後變成這種犧牲奉獻型人格,父母要從小做好相應的工作。

1、鼓勵女孩做真實的自己

如今的家庭教育中,總是教育女孩要隱藏真實的自我,學會「忍」字,母親教育女孩要忍耐不完美的伴侶,在家庭中當個啞巴,不要頂撞丈夫。

父親教育女孩要忍耐不如意的社會,吃了虧也不要張揚,女孩不比男孩,名聲比什麼都重要。

父母從小教育女孩這些多「忍者教育」,卻偏偏忘記了詢問女孩,她們究竟想做什麼,她們的內心需求是什麼,在女孩自己的心中,面子和尊嚴哪個更重要,個人幸福和表面和諧的家庭,哪個更重要。

2、讓女孩學著愛自己

愛自己是每個人一生都要學習的課題,可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卻先要求女孩要愛別人,首先要聽話懂事,愛父母,其次要賢良淑德愛丈夫,最後要犧牲奉獻愛孩子。

女性的一生都背負著社會職責賦予她們的道德枷鎖,她們要成為父母的貼心小棉襖、丈夫的「賢內助」和孩子的「超人母親」。

女兒、妻子、母親,這些身份都讓女孩把別人放在前面,把自己放在身後,結果導致她們很難找到個人的價值,進而難以擁抱真正的幸福。

希望父母能夠摒棄掉這些有毒的教育觀念,從小讓女孩多學著愛自己,有個豐盈的精神世界,內心才能擁有汲取不斷的能量,支撐著她們走完一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bada510239b6047c5bc909e802af3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