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要從娃娃抓起!3招強化孩子安全意識,遠離意外傷害

原標題:安全教育要從娃娃抓起!3招強化孩子安全意識,遠離意外傷害

俗話說「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孩子的安全,牽動著千家萬戶的心。最近這幾年,國內兒童意外事故發生的頻率呈逐漸增長的態勢。兒童安全一直以來都受到家長、學校和社會的高度重視。孩子是祖國未來的花朵,我們任何一個人都應該為之盡到自己的責任和義務。社會問題的解決不是一朝半日可以完成,但安全意識必須要從小培養,甚至是灌輸。孩子的安全意識是否足夠,取決於家庭的安全教育,只有與孩子朝夕相處的家長不斷強化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才能讓孩子更加主動地去規避有可能發生的意外危險。

兒童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每年有近100萬左右的兒童因意外傷害死亡,占兒童死亡率20%以上。在中國,平均每年有2500萬左右兒童因為意外傷害就診,近20萬名兒童因意外傷害失去生命,高危年齡段是1—4歲。其中,觸電、交通事故、高空墜落、溺水、燙傷、火災等是造成兒童傷亡的重要原因。所以,安全教育問題實際上就是生命意識的教育,從小培養孩子的安全常識顯得尤為重要。

令人遺憾的是,現如今家長們過於重視孩子們的知識教育,關注孩子能背多少唐詩,會說多少英文,讓孩子學唱歌、跳舞,卻極少身體力行的教孩子懂得如何避免意外傷害。忽視安全教育,直接導致兒童的安全意識薄弱,也因此產生各種悲劇。

全球兒童安全組織的創建者馬丁博士曾說過:「沒有『偶然』的事故,很多意外傷害,如果能做好防範措施,確實是可以避免的。」

曾經看到一篇新聞報道:廣西南寧某小區住戶電磁爐發生爆炸,火勢蔓延至整個廚房,當時家裡只有兩個孩子,其中一個年僅6歲的男孩沉著應對,撥打119報警電話,準確地說出自己的住址以及起火的問題,並成功地自救逃生。

火災及時被撲滅,沒有人員傷亡,可謂是教科書式的報警求助,這不難看出父母對這孩子安全教育問題的重視。關鍵時刻,孩子的安全教育意識能撿回一家人的性命。

國內外的實踐經驗也說明,安全的意識、思維、習慣,安全防護、應急和自救的技能和知識,應從兒童抓起,通過安全科技文化的傳播和滲透,提高兒童的安全文化素質。安全教育能影響兒童的思維和行為,能使兒童從小就養成珍惜生命、自律安全的行為和品德,這是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深遠戰略意義的大事。

兒童安全教育的原則

安全問題,是我們每個人生命中頭等大事,沒有安全,一切都是空談。安全教育是每個人都要學習的課程,安全問題不是小事,都需要認真對待。

1、時刻準備著,危險就在身邊

寶寶慢慢長大,對外界的一切都充滿好奇,也想要知道更多,總是喜歡到處摸摸、看看。但是外界總是有危險的,儘早安全教育,可以使他們更方便、安全地探索未知的世界,滿足寶寶的求知慾。

自1996年起,教育部等七部委將每年3月份最後一周的星期一,確定為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但是,安全問題並不是在某個階段才會發生的,安全教育是不能間斷的工作。

寶寶吃飯會燙著,走路會摔跤,小玩具會卡著喉嚨,游泳會喝水,晚上睡覺會掉床下面等等,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大事。所以,安全教育應該滲透在日常生活的點滴之中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大,父母應在平時向孩子進行適合他們的安全教育,講一些通俗易懂的道理,用各種例子告訴他為什麼那樣做不安全,不應做。讓孩子學會辨別危險,知道如何保護自己。

2、預防為主,防患於未然

對於孩子來說,他們的世界是美好而五彩斑斕的,他們對於任何事物都充滿了好奇,什麼都想去親自嘗試一下,許多潛在的危險就暗藏其中。

作為家長,這個時候就需要充當一名安全宣傳員,告訴孩子什麼是危險的,什麼是安全的,而不是習慣充當消防員的角色,等的孩子受到傷害以後,才對孩子進行教育,這時候悲劇已經發生了,事後教育是挽不回損失的。

所以,家長一定要正確地引導孩子,加強孩子的自我保護的安全意識,只有有了自我保護的安全意識,才能遠離一切潛在的危險因素。

3、教會孩子保護自己和自救

安全教育就是指孩子解決各種安全問題的能力,良好的安全教育可以讓孩子在沒有大人幫助的情況下也能自己保護好自己。孩子從小就要學會自我保護,這樣才能遠離危險,好好享受生活。

許多家長一貫的手段,總是想方設法的保護孩子,而不是教給孩子如何去保護自己。對孩子是過分的溺愛,當孩子面臨危險時,父母會去幫他們處理好,這可能是出自父母的本能。

但是有沒有想過,父母保護得越好,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就越差,如此孩子在面對危險時的自救能力也更弱。

所以,家長能做的就是在孩子年紀小時,引導孩子認識世界,培養孩子擁有良好的安全意識,教給寶寶一些必要的安全常識,以及處理危險突發事件的辦法,好讓孩子在單獨面對危險時,仍然擁有良好的心態和自保的能力

如果事故不可避免的發生了,如何在事故中儘可能的保護自己也是必須學會的,因此家長也要教育孩子一些在事故中的自救知識,比如快速報警,說明事故地點與受傷程度,如何安全快速的遠離事故現場等等,這些也應該學會。

如何進行兒童安全教育?

放眼全球,防止兒童意外傷害都是個世界性難題。據統計,全世界每年有近100萬14歲以下的兒童死於意外傷害。

在中國,這一現實情況更是讓人揪心,因受意外傷害而死亡的兒童占死亡兒童總數的26.1%,且該數字還在以每年7%-10%的速度快速增加。

其中,水的傷害、道路交通傷害、危險行為傷害是造成兒童死亡人數最多的3類傷害,死亡人數占該類傷害受害人數比例分別達到75.8%、57.8%、55.8%。

作為父母,安全教育是我們不能忽視的話題。安全教育絕不是在事情發生後進行的,我們需要有安全意識,能做到防患於未然,所以孩子從嬰幼兒時期開始,就要進行安全教育,讓他們在頭腦中固化安全意識。

美國心理學家,哈佛大學教授布魯納曾說:「任何知識都能以適當的方式,教給任何年齡的孩子。

那麼,對於認知和理解能力還都有限的學齡前兒童,家長怎麼才能用直觀易懂的方式給孩子進行安全教育呢?

1、和「說教式」兒童安全教育說「再見」

據我所知,中國在教育孩子安全問題時,大多都停留在"口頭教育"或是"書面教育",像每一年孩子學校都會發一些關於安全教育的書或是報紙,教孩子如何避免安全事故,或是在遇到安全事故時要怎麼做。但是效果是微乎其微的,口頭、書面教育給孩子的警惕實在是太少了。

單靠「說教」是沒有用的,要在「實踐」中告訴孩子安全的重要性。比如說教孩子不要闖紅燈,孩子闖了紅燈之後才告訴他闖紅燈是不對的,還不如在他過馬路前告訴他,小朋友過馬路要走斑馬線,要牽著爸爸媽媽的手,「紅燈停,綠燈行」,只有在人行道上的綠燈亮起來才可以過馬路,過馬路的時候不能低頭,要注意來車方向……

實踐中教給孩子道理,比長篇大論要有用得多,孩子在親身感受的氛圍中一再重複接受這種教育,慢慢地自然也就養成了遵守交通規則的習慣。

2、結合生活實際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

任何僵化的經驗性的教育都不是對孩子最正確的教育。真正能夠讓孩子在危難關頭保護自己的,就是孩子自身對危險的感受力。只有平時潛移默化的讓孩子了解到這些危險的客觀存在,他們才可以很好的進行處理。

為孩子培養安全意識的時候,可以結合一些實際的例子,在真實的案例中,孩子們更能聽進去,對他們的觸動也更大, 而且父母可以根據案例的內容對孩子進行提問,讓他們真正的做到思考,獲得啟發,而且在孩子回答錯誤的時候不要生氣,做好糾正與講解,這樣才能讓孩子不斷地加深安全意識。

3、讓孩子在遊戲中強化安全教育

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必須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水平和特點來進行。在教育方法上,家長須注意正面引導和隨機教育,在教育過程中最好都是通過玩遊戲,看繪本,分析案例,這種以直接感受為主的授課方式來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