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家長有兩怕:一怕給孩子輔導作業,二怕給孩子做早餐。輔導作業關乎孩子的學習成績,早餐關乎孩子的健康成長,都很重要。「雙減」政策大大減輕了輔導作業的壓力,孩子的早餐就成了小學生家長關注的焦點。
早上7點多,就聽到斜對門夫妻倆的爭吵聲。丈夫說:「以前孩子上幼兒園,早餐都在學校吃,你周末糊弄兩天也就罷了,現在孩子上一年級了,要在家裡吃早餐了,你還這麼糊弄,孩子早上吃不好,哪有精神學習?孩子長期吃不好,營養不良,免疫力下降,生病耽誤了學習怪誰?」
面對丈夫的指責,妻子也不甘示弱:「就你知道孩子吃好早餐很重要?你本事大,你來做,看你能不能在這麼短時間準備出一桌滿漢全席來。」
在妻子「你行你上」的反擊下,丈夫的音量降低了很多,「我也沒說讓你弄得多複雜,你好歹也變個花樣啊,這幾天早餐不是剩飯,就是饅頭稀飯,要麼就牛奶麵包,天天這麼吃,孩子沒胃口不說,營養也跟不上啊,孩子都已經比他同學矮半頭了。」
小學生正在生長發育的高峰期,同時,還負有繁重的學習和健身活動,腦力與體力都是消耗較大的,必須要有充足的食物營養與能量。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頓飯,它的質量不但影響全天能量和營養素的攝入,而且還關係到他們的認知能力、學習成績和身體的正常生長發育。
研究發現:凡能堅持每天吃好、吃飽早飯的孩子,其體形和功能發育都比較好,身體健壯,上課精力充沛,學習效率也高;長期不吃早餐或早餐馬虎的孩子,學習效率低,其課堂注意力、反應能力和記憶力都不如吃早餐的孩子。
一頓搭配合理、營養豐富的早餐是上午高效率學習的重要保障。那麼,小學生早餐應該怎麼吃呢?
按照我國學生每日膳食營養素供給量的基本要求,早餐應由主食類、肉奶蛋類、果蔬類三部分組成。食譜中的各種營養素含量應占全天供給量的30%左右。其中,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三者比例應接近1∶0.7∶5,並能提供人所必需的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如鈣、鋅、鐵等。
食譜的設計要按照"五穀搭配、粗細搭配、葷素搭配、多樣搭配"的基本原則,儘可能達到合理營養和平衡膳食的要求。
首先,早餐一定要有主食。
早餐中除了牛奶和雞蛋外,一定要吃主食。因為,米麵等主食是高能量食品,每100克米麵提供的能量近牛奶7倍。如果靠多吃雞蛋、奶類食品來提供熱量,不僅難以滿足要求,而且也造成能量的浪費。
學生上午聽課要用腦子,而腦細胞唯一的熱量來源就是葡萄糖,主食中富含的碳水化合物分解後可直接提供充足的葡萄糖。但主食也不能吃得過多,一餐以50~100克為宜。此外,主食也不能只是精米白面,而應該各種穀類食物搭配,粗細搭配為佳。
其次,肉蛋奶補充蛋白質。
充足的蛋白質供應能夠滿足人體需要,可維持正常代謝,生成抗體,抵抗感染,有病也易恢復。相反,蛋白質供給不足時,兒童就容易生長發育遲緩、貧血、表情淡漠,而且容易感染疾病。
好的早餐要有一定量的蛋白質供給,如蛋、奶、豆類食物等都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每天早餐都要讓孩子食入適量的牛奶或豆漿,一個雞蛋或幾片豬肉、牛肉、雞肉等,保證供給孩子生長發育所需的優質蛋白質。
但是,蛋白質攝入過多也會造成腎臟負擔,還會增加肝臟負擔、胃腸負荷,引起肝腎受累以及消化不良等症。所以,蛋白質的攝入量要適當。
最後,蔬菜水果不可少。
主食、蛋品、肉類、奶類雖然富含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脂肪,但均為酸性食品,而蔬菜水果是鹼性食品,不僅富含胡蘿蔔素和多種水溶性維生素,還含有很多鈣、鉀、鎂等營養素。如果學生早餐吃過多的酸性食物,會導致血液偏酸性,可使人整個上午思維不集中。因此,早餐要供給一定量的蔬菜或水果,如白菜、黃瓜、蘿蔔、西紅柿等蔬菜,還可以根據季節供給少許豆製品或涼拌海帶等海產品,以提供其他營養素和礦物質。
早上食慾差,家長應儘可能安排一些色、香、味、形具有吸引力的早點,早餐也要經常換著花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