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昔日第一石油城:石油開採成空城,由市降鎮,房價不到一千元

2023-11-20     花西亦花心

原標題:中國昔日第一石油城:石油開採成空城,由市降鎮,房價不到一千元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古時的「玉門」蘊含游兒思鄉報國的深情,飽含張揚青春的色彩;現代的玉門則是國家石油基地的代名詞,聲名遠揚的鐵人王進喜就誕生此地。

然而,現在的玉門基礎設備老化,人口稀少,稀落的街道只有時不時從緊閉的斑駁鐵門中傳來幾聲犬吠。昔日中國石油第一城究竟為何會人去樓空呢?

興也石油,亡也石油

玉門作為中原的邊陲要塞,同時還承擔著國家石油供給的重任。20世紀五十年代,玉門孕育了中國第一個石油基地,打破了「中國貧油論」傳聞。

在鐵人王進喜、李四光的帶領下,用自己的頭腦和雙手給藐視中國的外國專家一個有力的反擊。「眾人拾柴火焰高」,他們憑藉堅韌不拔的毅力和辛勤的汗水在黃沙大漠上建立了一座光芒萬丈的石油城。

建城初期,玉門油田承擔了中國將近百分之九十的用油量,年均生產石油多達七十五萬噸,占當時全國生產總量的百分之八十七,當之無愧中國石油第一城。

曾有人盛讚玉門:蘇聯有巴庫,中國有玉門。凡有石油處,就有玉門人。

當時玉門總面積擴展到一萬多平方公里,人口多達十三萬餘人。隨著玉門石油的開採,玉門周邊基礎設施幾近完善,為玉門吸引來大量相關行業。

石油開採業衍生出大量相關行業集聚玉門,玉門繁榮景象盛極一時。地質研究工作、石油加工行業、服務教育事業都出現百年難遇的盛況。

玉門油田在中國石油行業屬於領頭羊的存在,肩負為國家輸送石油人才和提供先進勘探技術的重任。

玉門油田生逢其時,又重任在肩。玉門油田一方面是為中國石油行業發展提供範本,另一方面為是中國建設初期添磚加瓦。

一個國家石油儲備是否充足一定程度上影響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石油是工業命脈,事關國家興亡。

石油作為國家戰略基石,是經濟發展的強勁動力。石油對國家的重要性決定了玉門對中國的重要性,加上國家政策的扶持,玉門市在發展得很快,一躍成為當時國家重點工業城市。

隨著石油開採,諸多對環境問題撲面而來,石油開採總有枯竭的一天,到那時玉門將會何去何從呢?

油盡燈枯變「鬼城」

20世紀初,玉門石油產量已達一億噸,玉門石油儲量幾乎為零。石油資源消耗殆盡,人們也開始搬離這座熙熙攘攘的石油基地,從當時十三萬餘人驟降到如今的兩萬餘人。

房屋早已人去樓空,稀少的人群、雜亂的街道、荒廢的屋宇,玉門市變成了一座名副其實的「空城」,曾經繁華的石油大城因石油開採環境惡化變得蕭條荒涼,玉門市降級成為玉門鎮。

20世紀石油開採人們並未意識石油對環境的危害,隨著石油開採力度的逐年增強,對玉門水資源、土壤環境、地質環境、空氣品質產生諸多影響。

我認為玉門市之所以人去樓空變「空城」,很大程度上與土壤環境、水資源、地質環境等環境惡化有關

1.水資源

石油在開採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有毒廢水,這些廢水中存在大量未提取乾淨的石油和廢棄殘渣。

20世紀我國的提取技術並不十分成熟加之人們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並不強烈。這些廢水未經處理隨意排放,會對地表和地下水嚴重污染。

經過食物鏈的生態循環,這些有害物質會以食物的形式進入人體,長期會對身體健康造成極大的危害。

石油開採過程中會消耗大量水源,長期地抽取地下水會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水資源匱乏、湖泊萎縮。使用受污染的水源灌溉農作物,也會對土壤造成嚴重污染。

2.土壤環境

已受污染的水源灌溉農田,不僅會影響農作物產量,還會對土壤造成嚴重污染。在開採過程中,不經意滴落在地的落地油也對土壤造成嚴重污染。

落地油黏度大、密度小且不易溶於水,能夠滲透土壤深度深達十幾甚至幾十厘米。落地油中的有害成分會破壞土壤的物質結構,降低土壤質量。

有害物質更會影響農作物生長,阻斷植物從土壤中吸收營養,從而造成糧食減產。石油中含有的致癌成分在經過動植物吸收後,經過食物殘留在人體內,損害健康。其中難以被土壤所吸收的物質下沉滲入地下水污染水源。

石油開採所需要的大型基礎設備建造會使以遭到破壞的土壤雪上加霜。土壤主體構造破壞、地表形態的改變和地下岩石鬆動等使地質環境受到重創。

3.地質環境

石油開採鑽井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常見鑽井深度為4500米,最深可達8588米,在鑽井過程中開挖的土體隨意堆放,不可避免會對地質壓力造成破壞,地表坡度和形態發生變化。

在沒有保護措施的前提下,經過暴雨的沖刷極大可能誘發滑坡、坍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滑坡、坍塌加速地表土壤侵蝕、水土流失嚴重。

4.空氣品質

此外,玉門位於廣袤的西北大地,大風天氣居多,受風力影響很容易形成風沙天氣,造成空氣污染。加之水土流失大量沙塵留在地表,兩者相加形成風沙天氣污染大氣環境,影響人們出行。

石油開採過程中石油的有害氣體揮發在空氣中,在被紫外線照射後,發生化學反應,產生致癌物質破壞臭氧層。

石油開採給玉門人們的生活和出行造成很大的困擾。

落地油對土壤造成污染,糧食減產;石油中有害物質滲入地下水,危害人體健康;鑽井挖土破壞地質構造,水土流失嚴重,風沙天氣增多且石油鑽井噪聲嚴重,影響居民日常生活。

近年來石油開採臨近尾聲,加之種種原因人們不得不搬離玉門。人口流失嚴重,房屋供大於求,房價一跌再跌。

人口流失,房價下跌

近年來,玉門市將政府搬至七十多公里外的玉門鎮新區,玉門市也從市降級為鎮;房價也是急劇下跌,房價不到一千,一套住宅房屋只需要兩萬五千元,一些樓房甚至直接荒廢或淪為乞討者的容身之所,早已不見昔日的繁華景象。

玉門落得如此慘烈悲涼的結局,石油資源的枯竭和人口流失的原因為,還有玉門油田的管理方式及對生態保護的忽視。

玉門油田在20世紀開發時,管理方式的落後、產業結構存在缺陷以及對當地環境保護缺乏重視。

早期開放盲目追求產量,忽略生產和生活區的劃分,石油開發區和居民住宅區相互交叉生態環境破壞嚴重。

玉門人口流失房間下跌的局面早已回天乏術,我們只有是是是在不斷地摸索和成長中避免像玉門油田這樣的遺憾。我們應該學習像德國魯爾工業區轉型成功的經驗,保護自然環境,維護生態健康。

石油開發並不是一味只有弊端,石油開發聚集大規模的工程,吸引人才和帶來大量的就業機會,很大程度上推動玉門城鎮化發展,其對玉門城市經濟的發展起到了拉動作用。

青海冷湖石油小鎮最後的命運同樣令人惋惜,冷湖同玉門一樣興於石油,亡於石油。青海冷湖和甘肅玉門的命運催使我們努力向前發展,我們應該從自身做起,保護自然環境,促使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隨著經濟的發展,對於石油的需求越來越供不應求,在追求產量的同時更要注重對環境的保護,將保護生態環境放在重要地位。

不僅僅是依託石油而興起的城市,還有依靠自身獨特資源而發展起來的其他地區,更要將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長遠目標。只有這樣才不會在資源消耗殆盡時消失在歷史塵埃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f92aa2b09b9fa5956e571be48dc93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