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離世7年後,71歲梁思成執意娶嬌妻,卻任由女兒掌摑繼母

2024-05-15   瀾風說

一對夫妻的年齡差往往不會差距太大,那麼當夫妻年齡差距超過一般人能接受的度時,這對夫妻便避免不了被人議論。

老夫少妻,尚年輕的妻子嫁給步入老年期的丈夫,有多少人能相信這是基於愛情呢?事實上,無論是老夫少妻,還是老妻少夫,這種婚姻多半是基於利益,少數是因為真愛。

林徽因的丈夫梁思成在她死後便娶了一位「少妻」,不顧家人反對,不顧世俗眼光,不得不讓人相信這是真愛。

可回顧他這一段婚姻,卻又讓人懷疑這「真愛」里摻了多少雜質。

師徒與戀人

1955年,林徽因因病逝世,梁思成與她的婚姻正式結束。

林徽因是出名的才女,也因感情爭議纏身。

梁思成是她眾多追求者中的一個,在一片羨慕聲中抱得美人歸。然而兩人的婚姻並不是想像中那樣美滿,梁思成即便是法律上承認的林徽因的丈夫,在感情上他依舊沒有安全感。

這段以真愛為前提的婚姻,既給梁思成帶去甜蜜,又給他帶去患得患失的痛苦。

從1928年二人結婚,到林徽因逝世,梁思成的青春年華與真摯熱情都投入了這時長27年的婚姻中。

一個年過半百的男人,喪偶後再娶的幾率並不大,再婚對象一般也是年紀相仿。梁思成對林徽因的愛不假,而即使沒了愛,就算是習慣沒有她的生活,梁思成也要花費不少時間。

林徽因死後,梁思成過了很久都沒有傳出新戀情,也沒有表現出再娶的意向。

就在所有人認為他會守著回憶度過餘生時,梁思成卻宣布了他的再婚妻子,比他小了27歲的林洙,開始一段註定被人議論的婚姻。

林洙的身份有些特殊,拋開兩人的年齡差不說,她的前夫是梁思成的弟子,兩人結婚時還是由梁思成做主婚人。

且她和前夫離婚時正好是前夫的低谷期,雖然她一再解釋是為了不牽連孩子,但更多人相信她是因為無利可圖才離開前夫。

梁思成與林洙相識是在林徽因病逝前,早在1948年時林徽因就認識了林洙。當時的林洙還是憂愁學業的學生,一心想讀個好大學,但英語薄弱,林徽因那時曾單獨給她補習過英語。

她與梁思成第一次見面時,兩人的身份就帶了點師生關係,誰又能想到時隔多年後,雙雙再婚便成了夫妻。

關於二人開始交往的時間沒人能說準確,只有當事人知道。

二人正式結婚是在1962年,距梁思成喪偶已經過去七年。

師生戀本來就是世人眼中的禁忌戀,就算是現在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畢竟用「老師」這個身份以權謀私,甚至與學生進行不正當交易的社會敗類也不是沒有。因此,一提到師生戀往往容易想到「利益」二字。

何況林洙當時的風評並不好,又是梁思成弟子的前妻。他們的結合毫不意外遭到了親朋好友的反對,梁思成更是有好友放話,如果他堅持要娶林洙,此後便斷絕來往。

年過六十的梁思成不顧晚年名節,與好友斷了感情,與兒女有了不可調和的矛盾和無法消除的隔閡,在一片反對聲里娶了林洙。

旁人再不看好兩人,也不得不相信這是真愛。

就連林洙也沒想到,梁思成會這麼堅決果斷,在她看來梁思成愛上她像是月老「亂點鴛鴦譜」的結果,既歡喜,又擔心這份愛會隨時消失,一切只是她的美夢。

梁思成與林徽因的愛情實在太讓人印象深刻,有了一個「女神」前妻,相比較而言略顯平凡的現任自然免不了被拿來比較,對梁思成愛誰更多的猜測也總不斷。

柴米油鹽的婚姻

再婚時,梁思成的兒女都已長大成人,所以林洙並不需要替他照顧孩子,可婚後生活也不像別人想的那樣清閒幸福。

林洙與前夫離婚後,兩個尚還年幼的孩子跟著她一起生活,因此她不僅要照顧身體步入年老期的梁思成,還要照顧自己的孩子。

而除了丈夫和孩子,她要照顧的還有林徽因的母親。

梁思成出於對林徽因的愛,也是為表一份孝心,愛屋及烏便把岳母接到家裡一起生活,衣食住行都十分上心。

他再娶後也沒想過停止供養老人家,依舊和以前一樣對她關懷備至,住在一起。

天下有幾個父母不愛孩子,女兒和梁思成的感情林母都看在眼裡。

在她心裡,這個家的女主人只有林徽因,自然不能容忍再來一個女人代替女兒,所以她對林洙常常沒有什麼好臉色。

因為有林徽因在前,並且心中對梁思成除了男女之情還有敬仰,所以林洙在這段感情里把自己放得很低,面對梁思成的兒女也是伏低做小的姿態。

梁思成對林徽因的母親上心,她就順著梁思成盡心盡力照顧她,不敢怠慢。

婚姻里的浪漫似乎都被梁思成留在了過去,也有身體原因讓他沒了心思和精力,剩餘給林洙的就只有柴米油鹽,那些戀人之間的風花雪月好像都終結在了結婚的那一刻。

也許是早就習慣被生活的煙火氣包圍,林洙沒有因為自己做「煮婦」而抱怨,做盡了她認為為人妻子該做的事,日復一日處理家中雞毛蒜皮的雜事。

一開始,旁人都認為她是看上了梁思成的名氣與錢,一旦梁思成和她的前夫一樣遭遇變故,她就會再次果斷地拋下丈夫,帶著孩子另尋良配。

這也不能怪別人這樣想,畢竟梁思成當時的工資確實高,嫁給他起碼物質生活有了保障。她對梁思成體貼入微的照顧,在外人看來是拿錢辦事。

林洙需要養活自己的兩個孩子,如果僅僅保證他們活著長大,她獨身一人勉強也能做到。

但想要讓孩子接受教育,把他們培養成才就有些難了,所以她必須要找一個條件不錯,能負擔得起這些花費,又不會排斥她的孩子的男人。

兒女回家的次數不多,沒有女人糾纏,工資又高的梁思成無疑是合適的選擇。

而對梁思成來說,他的身體不如從前了,家裡缺一個女主人來主持內務,身邊缺一個照顧他的人。拿錢請保姆,保姆再盡心盡力也做不到全心為這個家。

他知根知底的林洙恰好能填補家裡的空缺,能給他精神上的陪伴,也不用擔心孩子之間起衝突。從兩人各自的需求來看,他們的確是合適的。

七十年代,本就身體不好的梁思成在巨大打擊之下病重,生活起居都需要林洙照顧。

那段艱難的日子裡,林洙忙前忙後,忍受著白眼與排擠,用自己並不強壯的身軀支撐著這個家。

她的不離不棄倒是讓人多少相信她是真的對梁思成有愛,而不是只圖利益。

患難見真情,林洙的付出也讓她在梁思成的心裡有了一個重要位置,成了他臨終時會提起的妻子:「這幾年,多虧了林洙!」

這是梁思成最後留給林洙的話,他感激林洙對這個家的全心付出,感激林洙沒有拋棄他,而是與他同甘共苦,照顧他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也感謝她願意繼續照看林母,讓林母自然老去,不至於老年流落街頭。

但除了感激,他對林洙的愛又有多少呢?畢竟他從沒有愛屋及烏,從未將林洙的孩子視如己出。

真愛或各取所需

夫妻之間除了愛情、親情,最重要的就是信任了。

林洙與梁思成的十年婚姻里,財政大權從沒交到她的手上過,梁思成娶了她,但始終不信任她,多年防著她。

而這不信任源自婚後第二年林洙被懷疑貪污公款,儘管這場貪污風波以她的清白結束,可梁思成經過這件事後卻一直有所懷疑。

加上旁人總說林洙是為了他的錢,所以每次梁思成出遠門時,家裡的錢財和鑰匙他寧願交給神智有些不清的林母保管,也不放心給林洙。

如果真的那樣愛一個人,愛到可以不顧所有人的反對,又為什麼連一點點的信任也沒有。

好在梁思成雖然不信任她,但作為繼父和丈夫,他每月還是會給出80元的撫養費供林洙兩個孩子的花銷。現在看80元是小錢,可在當時足以讓兩個孩子吃飽穿暖。

因此,林洙即使心裡不滿,表面上也是順從的。她清楚林徽因在這個家裡的地位不是她可以輕易取代的,所以她能做的就是安分守己,春風化雨般地留下自己的痕跡。

對一個人愛或不愛,從如何對待這個人周圍的人或物就能看出來。梁思成愛極了林徽因,所以她的一切他都能接受,把岳母當成自己的母親照顧。

即便過去了七年的時間,家裡依舊到處有林徽因的痕跡,她的照片、她的畫像和她的文字。

他說他愛林洙,可他對保姆優待,甚至給保姆安排房間,卻沒將林洙的兩個孩子接來住過,只是允許他們每個星期來洗一次澡,其餘時間他們住在老地方,和外婆一起生活。

人的貪慾會因時間而增長,起初林洙剛進梁家時想得或許沒那麼多,她滿足於自己有了一個依靠,滿足於陪伴在梁思成身邊。

可時間長了,她想要的變得更多,其中包括梁思成的目光與感情。

林洙心裡明白已經死去的人無法再分走梁思成更多的感情,但每天生活在滿是林徽因痕跡的家裡,不受梁思成兒女的待見,顯得她像是個外人。

於是當她覺得自己在這個家裡有了一定分量後,她開始試圖消除林徽因存在過的痕跡。她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取下那副常年掛在客廳的林徽因的畫像,摘去梁思成眼中她的殘影。

她的這一舉動被梁思成的女兒梁再冰撞見,本就反對父親再娶的梁再冰怒從中來,激動之下打了她一巴掌。

雖然林洙只比梁再冰大了一歲,但那也是她名義上的繼母,算是長輩。

一般情況下頂撞長輩,被訓斥的都是小輩,林洙也這樣認為,一心想著等梁思成回來給她撐腰。

令她失望的是,梁思成聽完事情原委後,對女兒沒有半句訓斥,對她也沒有一句安慰的話,顯然是不滿她未經同意取下畫像的行為。

僅僅一幅畫像就讓她和林徽因的地位分出了高低,使她明白自己永遠也無法替代林徽因在梁思成心裡的地位,她不會是梁思成最愛的那個人。

也是這種種事件,旁人無法相信梁思成有多愛林洙,更願意相信兩人只是搭夥過日子,各取所需罷了。

即便有愛,那也是林洙對梁思成的愛更多一些,梁思成也許只是孤獨太久。

梁思成死後,林洙終於做了自己一直想做的事,變賣了林徽因的遺物,不僅讓她從這個家裡徹底消失,更是靠著她的這些遺物一夜暴富。

世人都說梁思成不愛她,她就公開梁思成寫給她的一封情書和他部分日記,將這些當做證據,意圖向所有人證明梁思成是愛她的,證明他們的婚姻恩愛不輸林徽因。

之後她更是自己撰寫了一本書,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寫下她與梁思成的相識相戀,寫下自己的孩子與梁思成的相處,堅持不懈地向世人說兩人是真愛。

然而真正的神仙眷侶又哪裡需要舉證各個細節,一次又一次地向別人講述恩愛日常。

就如林徽因與梁思成,他們不需要對外人多說兩人的相處,親密溫馨自然而然流露,旁人看一眼就知道他們是相愛的。

梁思成還活著時,林洙想做家裡的女主人,是為了擺脫林徽因的陰影。

在他死後,又力證二人的真情,還是為了這個目的。

但這個比較是註定無法停止的,她也停止不了拿自己去比較。

這十年的婚姻,讓她如願以償得到了想要的物質保障,作為一個母親,她的選擇的確是對孩子有益處,讓自己的孩子不必挨餓受凍。

但太多求而不得,讓她餘生都離不開執念的囚牢,她的所作所為世人也都看在眼裡,自有評判。

她堅持的真愛說法,不管聽者信了幾分,真相只有她自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