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逼父母北京買房的張炘煬,曾被說自私:怪學霸眼光看得長遠!

2023-06-30   瀾風說

原標題:當年逼父母北京買房的張炘煬,曾被說自私:怪學霸眼光看得長遠!

2008年,北京工程大學迎來了一個比同屆學生矮兩頭、年僅13歲的少年碩士生——張炘煬。這位天賦異稟、一路跳級而來的神童引得時人一片讚嘆。

然而在北京學習期間,他卻做了一件令人大跌眼鏡的事——逼著父母在北京為自己買一套房。此消息一出,質疑聲肆起,許多人批判張炘煬嬌縱自私。

然而十餘年過去,望著北京高不可攀的房價,不少人又不禁感嘆張炘煬當初眼光長遠。然而張炘煬的父母並沒有在北京買房,他們的投資不在資產,而在兒子張炘煬身上。

神童在左——一路開掛跳級

張炘煬生於遼寧盤錦盤山縣,父親是公務員,母親是小學教師。雖然生在一個尋常家庭,但張炘煬從小就表現出了驚人的學習天賦。

2歲半的時候,父親教他識字,短短一兩個月張炘煬就學了一千多個字。家人發現了孩子的過人之處,便在學習方面予以鼓勵和引導。

5歲那年,張炘煬提前入學了,短短一個月後,他跳級開始學習二年級課程,也於此開始了開掛人生。他用兩年時間便完成了小學全部課程。

7歲時,張炘煬升入初中,前兩年,張炘煬安安靜靜學習度過。但到了初三,老師開始向家長反應他有厭學情緒。張炘煬的父親讓他回家自學。

9歲那年初秋,張炘煬重新回到學校,讀的卻是高三。第二年,張炘煬以505分考進了天津工程師範學院,三年後考進北京工程大學攻讀碩士,16歲繼續進修博士。

張炘煬識破驚天,在尋常孩子在玩樂、補課的慢成長路上跌跌撞撞時,他已將少年時光壓縮成了學業推進器,一路高歌飛向浩瀚星空,提前進入了成年人的世界。

稚子在右——少年的幼稚與任性

張炘煬成了全國最年輕的碩士、最年輕的博士,但並不意味著他有著足夠的人生經歷,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成年人。事實上,無知稚子仍是稚子,天才少年還是少年。

張炘煬10歲進入大學,智力提前發育的少年應付大學學業毫無障礙,但日常生活卻與小學三年級的學生無異。

他鐘愛小熊玩具,看《藍貓淘氣三千問》少兒節目,在陌生環境中裝出穩重成熟,在熟人中間吵鬧、撒嬌,心智與同齡人無異。張炘煬保持著一種少年的天真,認為吃肉變相是在殺生,堅持素食。他在採訪中表示:北京與天津市是最好的城市。

考上北工大研究生後,張炘煬逼迫父母在北京給他買一套房。但一個盤錦的普通家庭無力承擔北京的高房價,即便買得起也要掏空整個家庭,父母沒有這樣的打算。在張炘煬的一再要求下,父母只得租了一個房子,哄騙他是買的。有了房子,張炘煬反而失去了動力和方向,開始怠慢學業。

在世人眼中,張炘煬是智力超群的神童;在張炘煬父親眼中,自己的兒子比同齡人成熟,有很強的自我約束能力,是值得父母驕傲的兒子。但世人的判斷、帶著濾鏡的家長視角看到的是一個客觀真實的張炘煬嗎?或者,他只是一個智商正常但提前發育的早慧少年。

教育成功的典型,還是教育失敗的案例?

與尋常孩子不同,學習是張炘煬的愛好,他樂於將自己的精力投入到學習中,想做出有意義的研究。從2歲識字開始,張炘煬的家人充分發揮了他的智力優勢,給他以緊迫而明確的學習引導,將他推到了最年輕碩士的位置,做了多年人人羨慕的神童。從這一方面來,父母的教育似乎是成功的。

但張炘煬後期學習迷茫怠惰,讀博時幾次更換研究課題,四年也未能取得有效研究結果,以致博士畢業延期。

從北京賣房鬧劇被推上教育的風口浪尖到停滯於博士學業,張炘煬的種種幼稚舉止和蹉跎的青春時光將其短板暴露無疑——神童沒有形成與其智力匹配的心智,沒有明晰的自我定位和人生方向。

這導致他沒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華,成為閃耀某個行業的出眾人才,反而在別人奮起勃發的年紀彷徨不前,將早起步的優勢消磨了個乾乾淨淨,漸漸落入平庸。父母給張炘煬激發出了張炘煬的學習能力,助他取得了突出的成績,卻沒能適時充盈他的內心,錘鍊他的品性,為他指引人生方向,使其陷入嬌縱、迷茫、不上不下的尷尬境地。從這一方面而言,父母的教育顯然是失敗的。

該慢慢成長的沒慢慢成長,該聽勸在北京買房的沒買房——永遠在錯失時機的一家人

智商可以瞬間爆發,心智卻需要慢慢成長。張炘煬如果與同齡人一起度過青春,沒被父母過分寵溺,沒受過度推崇,沒疲於奔命一樣跳級升學,而是一步一個腳印走向未來,或許他能更加紮實堅定,更明白自己的明天在哪裡,更能實現自我。

然而一個人錯過了該有的經歷,便註定要錯過完整的人生。

成年人不能只看到今天,還要能看到將來。張炘煬自小嚮往北京,也考入了北京的學校就讀,畢業後留在北京發展成了一個最大的可能。

張炘煬的父母沉迷在兒子帶來的種種榮耀中,沒有及時為他謀劃未來。當張炘煬逼父母在北京買房時,安逸心理和短淺目光作祟下,他們選擇留守老家,租個房子騙過兒子,完全沒有預測到兒子的任性正在為他們提供一次絕佳的投資機會。

若他們當時在北京買房,如今房價可能已翻上數倍。然而人生如戲,錯過的永不再回。

神童的故事像一朵短命的小花,只開了短短一陣就衰敗了,令人惋惜。若神童成長成才俊,精彩的故事會像堅韌的藤蔓,光華綿延,成就不敗。少年該像少年一樣成長,青年該像成年一樣擔當,成年人該像成年人一樣為謀劃明天。

人生的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的責任,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的機遇。虛浮於社會表層,不能深思人生、紮根當下、放眼未來的人,即便擁有頂級的頭腦、掌握再多的技能,也終究無法走到金字塔的頂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