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代矽基晶片?晶片製造「新材料」落地,國產芯轉機出現!

2022-03-03     瀚舟觀察

原標題:取代矽基晶片?晶片製造「新材料」落地,國產芯轉機出現!

長期以來,我國對晶片的進口額遠遠超過了石油。我國是晶片消耗大國,但晶片製造卻是我國長期以來被「卡脖子」的典型,很難做到高真正意義的自產自出,而主要的晶片進口依賴與美國,也正是這種原因,為打亂中國數字化快速發展的節奏,美國對我國的晶片產業頻頻出手。

華為事件、中芯事件就是很好的例子,美國對我國的晶片封鎖,一度讓國產高端晶片不能落地,甚至還引發了全球半導體缺芯潮,全球晶片價格飆升。也正是因為沒有了以前所謂的「科技無國界」,重新發展半導體也成了全球各國的首要任務,而作為嘗到「剔骨之痛」的我國,在國家相關免稅等優惠的政策下,也掀起了一股「造芯潮」。

又一國產黑馬出現

晶片業傳來好消息,又一國產黑馬出現,英諾賽科(蘇州)半導體有限公司在江蘇汾湖高新區舉行8英寸矽基氮化鎵晶片量產儀式,成了全球首家實現8英寸矽基氮化鎵量產的企業。

關於英諾賽課,大家也許比較陌生,這是曾經在美國NASA工作了15年的數學博士駱薇薇回國創辦的典型的新材料高科技公司,致力於第三大半導體矽基氮化鎵研發與產業化,涉足於晶片設計、製造、測試、失效分析於一體,註冊資本27億,稱得上第三代半導體領域的巨頭企業,而如今能在矽基氮化鎵「新材料」方面實現量產,這是中國半導體領域的重要里程碑。

新材料已成為彎道超車的關鍵

在傳統晶片領域,台積電、三星已經實現了5nm工藝晶片的量產,並且兩者都在聚焦更先進的3nm、1nm工藝,但大家都知道,晶片製造工藝的提升越來越難,當進入1nm時傳統晶片就要頂到天花板,也正是因為這種原因,摩爾定律失效的說法也是越來越多,尋找新的材料取代傳統的矽基晶片,成了許多晶片企業彎道超車的關鍵,因為這是晶片性能提升的基石,也是超越摩爾定律相關技術的重點。

什麼是矽基氮化鎵?

英諾賽課研發的矽基氮化鎵晶圓,是第三代化合物半導體的代表材料,與矽基材料相比,矽基氮化鎵是以矽襯底,將矽與氮化鎵整合在一起的材料,加上氮化鎵具有更強的化學鍵,可以承受比矽基材料高出很多倍的電場而不會崩潰。

這也意味著電晶體之間的距離可以縮短十多倍,電晶體密度可以大幅增加,晶片的面積會更小,功耗更低,性能也更強,成本也非常低,這是晶片製造過程中取代傳統矽基晶片的良好方案。在學術界,由於矽和鎵之間的大晶格失配,把矽和氮化鎵整合在一起的難度非常大,但我國的科技企業做到了,並且打破了海外企業對我國在氮化鎵晶片領域的壟斷。

除此之外,光刻機領域,我國上海微電子28nm精度光刻機也將落地,7nm工藝晶片即也快要實現量產,配備國產自主研發的矽基氮化鎵晶圓,不難發現,國產晶片轉機已經出現!

中國將成為一個無法戰勝的對手

科技進步需要全球各國加大合作,沒有哪個國家能夠閉門造車,美國雖然在多領域領先全球,但很大一部分好歸功於中國人,中美競爭關係不斷升溫,排擠他們,許多中國人選擇了回國,並且全球正在經歷著一場百年一遇的大變革,美國的種種行為,也使得中國在許多領域將更早的主宰世界!

關於此事,大家怎麼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f7d970a3d643e24739395e83fb7fbec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