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女」胡安娜和她的家族,究竟做了什麼讓當時的歐洲動盪不安?

2022-03-14     李藝南

原標題:「瘋女」胡安娜和她的家族,究竟做了什麼讓當時的歐洲動盪不安?

引言

胡安娜孕共育了六個孩子,四個女兒分別嫁給了法國國王、丹麥國王、匈牙利和波西米亞國王以及後來的葡萄牙國王。兩個兒子分別成為了歐洲最具有權勢的君主。

腓力與胡安娜

對於在1490年便產生警惕感,到1530年仍然在世的一代人來說,在空前而反常的變化中劇烈動盪的世界將給他們帶來衝擊。這一時期的君主似乎經常因他們所處環境的複雜性 而無所作為,大膽的倡議總是成為泡影,惰性越發增強,這兩者不安地混雜在一起。這並 不是指之前的歐洲一直風平浪靜,實際上也發生了許多事情。最明顯的是百年戰爭帶來了 無盡的痛苦。當又一群穿著金屬盔甲的士兵迅速掠過視野,濺起泥土時,阿基坦(Aquitaine)、諾曼第和皮卡第(Picardy)的居民已經習以為常,幾乎不抬頭看上一眼。 儘管幾度中斷,但十分頑固的英格蘭人還是試圖接管法國,給其指定一個世代統治的固定角色。

圖片選自15世紀歐洲藝術史

歷經喜憂參半的艱辛之路後,哈布斯堡家族最終成了這一過程的受益者。查理五世認為自己長期的統治很失敗,留下了各種各樣的問題,於是退位隱居到位於埃斯特雷馬杜拉 (Extremaduran)的一家修道院進行禱告。其實在他欣賞著風景,若有所思地旋轉地球儀的時候,他的家族正統治著一個在歐洲史無前例的龐大的帝國。至於這個家族的機遇是如何出現的,最好從馬克西米利安垂涎西班牙的局勢開始講起。

年輕的查理五世

1493年,在巴塞隆納,斐迪南和伊莎貝拉的聯姻使卡斯蒂利亞和阿拉貢兩個王國的王權結合在一起,兩國聯軍在一年前摧毀了西班牙境內的最後一個穆斯林聚集地。他們站在那裡站在至今仍然存在的宮殿台階上(或許這是世界上讓站在上面的人既感到害怕,又感 到困惑的地方之一),接見並恭賀克里斯多福·哥倫布(Christopher Columbus),後者向他們展示了精選的加勒比異域奇珍和不幸的伊斯帕尼奧拉島(Hispaniola)的"印第安 人"。

克里斯多福·哥倫布與印第安人

在接下來的幾十年里,人類的整個精神世界將受到大批奴隸、蔗糖、金銀、種族滅絕、叢林、海盜船、吼猴、巴西堅果和巨嘴鳥的撞擊。從前英格蘭和法蘭西騎士在加來海峽(Pas de Calais)為了一些細雨洗滌過的小村莊而大打出手的舊歐洲突然顯得有些過時了。

歐洲天時有定、萬物零和的環境幾近終結,特別是在16世紀20年代阿茲特克 (Aztec)不計其數的金銀開始運達歐洲之後。為了封鎖法國,馬克西米利安採取的策略之一就是讓他的兒子"美男子"腓力迎娶斐迪 南和伊莎貝拉的女兒胡安娜。這絕不是一著壞棋——腓力成了勃艮第公爵,並在適當的時候取代了馬克西米利安,獲得哈布斯堡現有的領土,加之運氣和手腕,成了神聖羅馬帝國 皇帝。但1497—1500年間,一連串的死亡徹底改變了腓力的命運。

腓力和胡安娜

當時卡斯蒂利亞和阿拉貢依然是獨立的王國,伊莎貝拉在分娩時去世,不久她產下的男嬰也夭折了,胡安娜自然成了繼承(與哈布斯堡家族的法律不同,卡斯蒂利亞王國法律並不禁止女性繼承王位)。斐迪南惴惴不安地看著自己的王國阿拉貢,意識到按照這樣冷酷的繼承順序,如今不僅卡斯蒂利亞將歸於哈布斯堡家族,如果他自己依舊沒有兒子的話,阿拉貢也將落入他人之手。

圖為阿拉貢城堡

斐迪南生命中的最後一段時期是十分悽慘的。出於這個考慮,他迎娶了十幾歲芳 齡的傑曼·德·富瓦(Germaine de Foix)。這位新娘被催促著匆匆來到巴塞隆納,在未來的 十年間將與苟延殘喘、年老的國王生活在一起,只為了給他生個兒子,好將哈布斯堡家族 趕出阿拉貢。1509年5月,要是一個名叫胡安的男嬰能夠活下來,整個歷史也許都將改 變。他可能會把西班牙永遠分割成兩部分,即以巴塞隆納為基礎的東部地中海王國和以托 萊多(Toledo)和格拉納達(Granada)為基礎的西部大西洋王國。但這個嬰兒還是夭折 了。1516年,絕望的斐迪南也離開了人世。

圖片來自網絡

也許斐迪南唯一值得欣慰的是"美男子"腓力在他離世後不久也去世了,顯然是因為風寒,儘管一直有謠言說是斐迪南下毒害死了他。作為勃艮第騎士精神的典範,腓力一直深受愛戴,但據我們所知,作為個人或一個政治角色來說,他的離去並不算多大的損失。胡安娜似乎曾遭受過某種精神疾病帶來的痛苦,抑鬱間歇發作這種特質也隨機遺傳給了她的 後代子孫。由於腓力、斐迪南以及後來她自己的孩子都想逼她退位,糾纏於此的她實在無法統治國家。胡安娜被稱為"瘋女",她在16世紀的上半葉四處遊蕩,拒絕與丈夫的棺材分開,著魔似的一直禱告,最終被軟禁在一個女修道院裡數十年。胡安娜既是歐洲最重要的王朝人物,又是一個悲慘的小人物。

胡安娜被囚禁50年淪為王室犧牲品

腓力和胡安娜生了6個孩子,4個女兒分別嫁給了葡萄牙和法國國王、丹麥國王、匈牙利和波希米亞國王,以及後來的葡萄牙國王。其中名叫瑪麗的女兒度過了極其豐富和令人驚嘆的一生,早年間在匈牙利經歷過奇遇,後來成了偉大的藝術贊助人及尼德蘭攝政王。胡安娜的兩個兒子查理和斐迪南則分別成了歐洲最具權勢的君主。在特倫托有一座飽經風霜、混亂老舊的埃舍爾風格的采邑主教宮,名叫布翁孔西格利奧城堡(Buonconsiglio Castle),城堡里有許多奇觀,其中有一個房間的天花板壁畫是多索·多西(Dosso Dossi)繪製的。查理五世的官方畫作總是表現出近乎死板的富麗感,我 向來對此提不起興趣,最典型的便是提香的作品,它們能展示出高超的技藝,但似乎也使 查理落入了俗套。

布翁孔西格里奧城堡

但完全令我感到意外的是,受采邑主教貝爾納多三世·克萊西奧 (Bernardo Ⅲ Clesio)之託,這裡既繪有貝爾納多自己的畫像〔怎麼看都像樞機主教沃爾 西(Cardinal Wolsey)式的鑽營者,他在滿滿的日程表上只能給禱告者們留出很短的時 間〕,又有年輕的查理和斐迪南的畫像。這兩位年輕人穿著漂亮的盔甲,而且令人驚訝的是,他們被畫得不拘禮節,摘下了頭盔,坐在長椅上,查理的話正說到一半。就人像畫而言,他們在畫中看起來十分生動——查理的下巴因受傷而腫脹著,他的注意力不太集中, 過於急切地表現出一本正經的樣子;斐迪南則照例是那樣的強壯結實、驍勇好戰,就像橄欖球運動員或者喜歡咆哮的軍隊長官。他們被分開撫養,查理生活在勃艮第,而斐迪南生 活在西班牙,但他們有時會緊密合作,這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世界歷史,並且無論是不是一件好事20歲出頭的兩人同時出現在壁畫中著實感人,因為他們都還沒有被各自無法承擔的重任壓到身心俱疲。

圖片源自網絡

胡安娜的精神狀態讓她的父親斐迪南在腓力去世和他自己離世之間的這段時期,作為攝政王總表現得滿心怨恨。斐迪南下葬後,胡安娜成為唯一的君主,然而在一系列波及甚廣的違憲政變後,她的兒子查理從勃艮第的領地趕來,不僅成了攝政王,最後還成了國王,在飽受當地居民質疑和憤恨的情況下決定性地統一了西班牙。這意味著他對阿拉貢領土的所有權擴張到整個西地中海和義大利地區,當然,還有美洲海岸線上一片片連在一起的土地,這些地方在船隻每次返回的時候總會擴大一些。奇怪的是,在他的個人自傳中(大部分是和他的隨從慵懶地在5天之內口述的,那是1550年6月他們划船從科隆前去美因 茨的途中),查理甚至都沒有提到過美洲,但當時歐洲的經濟已經被墨西哥和秘魯的金銀重塑了,也許他覺得談論經濟問題是一件俗氣的事。

奧地利梅爾克修道院

在統治了西班牙及其帝國(當然要加上他繼承的法國東部邊境的勃艮第地區和整個尼德蘭)三年半之後,年僅19歲的查理接下來不得不承受其祖父馬克西米利安的死亡帶來的 一系列後果。首先這意味著他要繼承所有傳統的奧地利境內外的哈布斯堡領土。然後,他花了流水般的錢進行賂,理所當然地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

神聖羅馬皇帝查理五世

一連串變化無常的事件將空前巨大的權力交給了一個年輕的、受過良好教育的、有思想而又勤奮的男人。相關的 所有人都沒有預料到這樣的局面——從很多方面來講,一位謙遜得多的繼承人更有繼任的可能性。比查理稍微年長一點的新任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只能目瞪口呆、怒火中燒。而同樣年輕的亨利八世統治下的英格蘭幾乎成為不相干的事物(儘管亨利的吹噓基本上一直 符合事實)。

結語

現如今確實很意外,幾乎整個歐洲現在都掌握在這些衣著講究、喜愛炫耀的年輕人 手中,他們前任留下的最後一絲哥特氣息也瞬間消逝了。但如果這還不夠的話,查理的弟弟斐迪南將會得到一份意外的獎勵。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f535c9e50c652f7f898f8ee4df5f2fa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