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上證指數再創2022年4月28日以來新低。當天最低點2870.42點,報收2877.70點,這也是上證指數最近一年來首次站在2900點之下,同時也意味著A股上證指數在跌破了3000點之後又跌破了2900點。
正是基於A股最近一個時期跌跌不休的走勢,市場上有關暫停IPO救市的建議與呼聲不停,而這其中影響力最大的當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吳曉求了。歲末年初之際,吳曉求多次建議暫停IPO,讓市場喘口氣。包括最近在2024年度中國資本市場論壇上,吳曉求再次表示:雖然實行了註冊制,緩一緩IPO也不是不可以。註冊制是市場化的,只要符合條件就可以來。但是面臨特殊的條件要緩一緩。因為過去太快了,讓市場喘口氣不是不可以。
吳曉求的建議在市場上引起廣泛的共鳴。尤其是當A股指數一再創出近年新低的時候,當上證指數跌穿了3000點又跌破了2900點的時候,市場對暫停IPO的呼聲越發強烈。但沒有懸念的是,IPO發行仍然還是在按部就班地進行著。比如本周(1月8日至1月12日)仍然安排有3隻新股發行。雖然IPO發行數量有所控制,但IPO的腳步並沒有停止,這實際上已經是最近5個月的一種新常態。
IPO的腳步能不能停下來?這是目前投資者非常關心的問題。從A股市場的歷史來看,這原本就不是一個問題,在股市極度低迷的時候,在管理層出手救市的時候,暫停IPO是一項常規的救市措施,而且在A股市場救市的歷史上也多次地採用過這項措施。這實際上也是目前投資者呼喚暫停IPO的一大原因所在。畢竟目前的A股市場實在是太低迷了,尤其是在高層提出「要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之後,A股仍然一再創出近年新低,在這種背景下,管理層是有必要採取切實有效的救市措施了,而在不少投資者看來,暫停IPO是救市的必選項。
那麼,為什麼IPO的腳步又停不下來?或者說,投資者對IPO暫停的問題為何充滿了擔心呢?原因在於A股市場實行了註冊制,更重視市場化新股發行。畢竟A股實行註冊制的動機就是為了更便利新股發行,讓更多的公司能夠IPO上市,同時也讓上市的公司可以得到更多的融資。為此,近年來,A股市場一直強調市場化新股發行,一直強調新股發行常態化。這也正是導致近年來新股發行腳步停不下來的原因所在,哪怕市場低迷,哪怕投資者呼聲不斷,新股發行一直都沒有暫停,最多也就是將發行的腳步放緩。
那麼,註冊制下的IPO能不能暫停?回答其實是肯定的:能。正如吳曉求所言,註冊制是市場化的,只要符合條件就可以來,但是面臨特殊的條件要緩一緩,讓市場喘口氣不是不可以。實際上,不論是註冊制還是審批制,IPO都必須要考慮到市場的承受能力。當市場確實低迷,缺少承受能力的時候,IPO暫停是可以考慮的。
而且在2023年8月27日,證監會發布《統籌一二級市場平衡優化IPO、再融資監管安排》時表示,要收緊IPO,要做到一二級市場的動態平衡。而在目前市場缺少人氣,投資者信心缺失的情況下,基於活躍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的需要,暫緩IPO也是符合「收緊IPO,做到一二級市場動態平衡」精神的,也是統籌一二級市場平衡優化IPO的一種表現形式。因此,即便是註冊制時代,暫緩IPO也不是不可以的。
更何況A股市場本身就不是一個成熟的市場,註冊制在中國股市也不是很成熟,所謂市場化也處於低級階段,並沒有嚴刑峻法作為保障。所以A股市場的註冊制也只是中國特色的註冊制,也是需要摸著石頭過河的,註冊制還有逐步完善的過程,作為註冊制下的IPO制度也還面臨著完善的過程。所以暫緩IPO並不是註冊制下的禁忌。特別是在A股跌破3000點又跌破2900點之後,A股市場應果斷叫停IPO。
當然,從活躍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的角度來看,只是暫停IPO未必能夠起到很好的效果,還需要多項措施並舉。比如,嚴禁轉融通,嚴控大股東減持,嚴控上市公司再融資。鼓勵上市公司實行註銷式回購,鼓勵大股東增持。只有多項措施同時實施,才能真正起到活躍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的效果。
而從股市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暫停IPO也只是活躍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的臨時性措施,更重要的還是要完善新股發行制度。一方面是要保證新股發行的質量,對於弄虛作假上市公司及保薦機構等責任人一定要嚴懲。另一方面是要從多方面來完善IPO制度,如將實際控制人的持股比例控制在公司總股本的三分之一,要求首發上市的流通股比例不少於總股本的50%;控制三高發行,將超募資金全部劃入投資者保護基金帳戶等。通過完善新股發行制度,確保IPO市場的健康運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f511e96adc400a4251d06c0c01345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