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園大降薪!最高降288萬,楊惠妍及家族「砸鍋賣鐵」能否救公司?

2023-12-14     閨蜜財經

原標題:碧桂園大降薪!最高降288萬,楊惠妍及家族「砸鍋賣鐵」能否救公司?

摘要:高管配車要全部賣掉(歡迎關注閨蜜財經)

撰文|蜜姐

這是@閨蜜財經的第1420篇原創

「家族肯定會砸鍋賣鐵支持公司」,碧桂園董事局主席楊惠妍在如此表態4天後,自動降薪了。

12月12日晚,碧桂園發公告,公司4名董事自願降薪:

公司執行董事兼主席楊惠妍從年薪37萬降至12萬;

降幅最大的是總裁莫斌,從原來的300萬年薪降至12萬,成為月薪1萬的打工人;

楊惠妍的妹妹楊子瑩,作為公司執行董事,年薪從原來的200萬降至12萬;

以及公司非執行董事陳翀(楊惠妍的丈夫)年薪從37萬降至12萬。

繼今年上半年巨虧489億元業績爆雷後,10月碧桂園官宣債務違約。楊惠妍及其家族砸鍋賣鐵能否化解「宇宙第一房企」的危機?

01

4位董事大降薪,同舟共濟的「戲碼」說服力不夠?

行業和公司經歷下行周期時,降薪、裁員基本都常見操作。碧桂園的4位董事自願降薪亦是如此。

不過,輿論對此評價不一。畢竟董事和高管們前些年每年拿走上億的薪酬及獎金,和如今降下來的幾百萬相比相差太大。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年報披露,疫情開始的2020年,碧桂園的五名最高薪酬人士拿到的薪酬、獎金和福利及股份支付獎勵合計達3.1億元,比2019年增長了34%。2021年,碧桂園的五名最高薪酬人士的收入有所下降,也高達2.45億元。

碧桂園的老將莫斌,曾被譽為「打工皇帝」。他2010年出任碧桂園總裁,年薪就高達250萬,隨後還獲得了公司股份。2020年,莫斌的年薪為1500萬,獎金913.6萬,其他福利及股份支付獎勵1.09億元,年入約1.18億元;2021年其年入近1.92億元。

疫情持續到第三年的2022年,碧桂園的董事及高管們開始大降薪了。

同年,莫斌年薪由1500萬降至300萬;楊國強的年薪由1000萬降至30萬;楊子瑩由1000萬降至200萬,以及另外3位董事的年薪均由400萬降至100萬。

但似乎還是降晚了。

02

臨危受命,地產二代前女首富降薪為月入1萬打工人?

2007年,年僅25歲的楊惠妍以455.1億元財富,登頂新財富500富人榜上的首富。2008年她再次問鼎該榜單首富,此後數年保持在前5位。

今年3月1日,楊惠妍接任碧桂園董事局主席。從2012年任副主席以來培養了十餘年的接班人,沒想到正式接棒後,開局就是生死挑戰。

楊惠妍掌舵碧桂園12天後,公司發布了2022年的盈利警告,股東應占虧損預計在55億元—75億元。

不到半年,8月,再發盈利警告,這次消息更糟。今年上半年,其凈虧損預計高達450億元—550億元!

圖片來源|東方財富網(特此感謝)

業績持續爆雷後,10月,碧桂園抗住不債務爆雷。

公告披露,其未支付本金金額為4.7億港元的到期債務款項,並稱公司預計「流動性在中短期內仍將持續緊張」。

此次,楊惠妍不僅自己降薪,碧桂園還取消了所有高管配車、體檢及免費食堂等待遇。碧桂園官微稱,今年其行政費用開銷較2021年減少60%。

但回看此前碧桂園的高分紅,楊惠妍及其家族收穫頗豐。

2007年碧桂園赴港上市以來,楊惠妍持股的權益占比一直在50%以上。

圖片來源|東方財富網(特此感謝)

公開數據顯示,2007—2021年,碧桂園共現金分紅15次,累計現金分紅金額約760.79億港元。對照楊惠妍及其家族的持股比例來看,無疑是最大受益者。

03

「砸鍋賣鐵」只是態度,保交樓、促銷售和化解債務危機三重困難壓頂。

2022年,楊惠妍在新財富500富人榜中排名第15位,財富達1322.5億元。但2023年其財富縮水至562.3億元,排名下滑至第49位。

除了類似看得到的公開信息,楊惠妍及其家族到底有多少財富並不為人所知。但看碧桂園目前的困境,就算真是砸鍋賣鐵,也並非能保證渡過難關。

首先是保交樓,關係民生,重中之重。

截至今年11月底,碧桂園已累計交付房屋約50萬套,其未來12個月公布的交付量預計超40萬套。楊惠妍直言:「保交付是非常艱難、但也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交付挑戰會進入深水區。

其次是促銷售,這也是目前房企普遍面臨的共同困境:銷售端持續下滑,難以回天。

疫情前兩年,當不少房企已經深陷危機時,碧桂園的銷售端下滑幅度並不大,僅2020年營收微降4.7%;兩年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50億元和268億元,同比減少11.5%和23.5%。

但2022年,碧桂園的營收同比下滑僅18%的情況下,歸母凈利潤虧損達61億元,同比減少23%。

疫情後,房地產行業恢復較為緩慢。碧桂園也未能再逆勢而行,下滑趨勢繼續,業績進一步爆雷。

今年上半年其權益合同銷售金額1288億元,同比減少30%;歸母凈利潤大變臉,巨虧489億元。

最後是化債問題。

截至今年6月底,碧桂園的總有息負債餘額為2579.1億元,凈負債率50.1%,算是行業較低水平;總現金餘額1305.69億元(受限制現金約為294.54億元)。

然而由於前述銷售持續惡化的問題,以及再融資的困難,導致碧桂園帳面可動用資金持續減少。其2023中報坦言「當期也正承受著階段性的流動壓力」。

9月,碧桂園旗下9隻計劃展期的境內債,涉及金額約147億元,成功展期。獲得喘息之機(兌付時間延長3年,前兩年支付比例較低,第3年支付較大份額)。

但10月,其境外債爆雷,未能按時支付本金金額4.7億港元到期款項。

隨後,碧桂園發布推進境外債務管理措施,希望能獲得債權人的同意,以時間換空間,通過尋求整體方案來全面解決公司面臨的境外債務風險。

目前,其境外債的重組問題還未解決。

澎湃新聞報道,碧桂園還有17隻境外債,包括2隻在新加坡證券交易所流通的普通可轉債,存續金額約69億港元;15隻美元債,合計存續金額約99.1269億美元。

5天前,碧桂園官微發布了12月集團會議內容。其中,楊惠妍提到碧桂園未來12個月主要有3項工作:保交付、保經營和保信用。

的確,這3項工作只要其中一環掉鏈子,砸鍋賣鐵也難救了.....

截至今年6月底,碧桂園的資產是大於負債的。無論管理層最近的表達是否有作秀成分,不躺平的態度總是好的。

收縮規模也好,賣資產也好,降薪也罷,活下去總還有希望。市場和行業都不願再看到第二個恆大......祝福碧桂園。

本文未註明數據均來自於碧桂園財報,特此說明和感謝!文章僅供討論分析,不構成投資建議。

版權聲明:本文系閨蜜財經創作,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獲取授權。另,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註明出處和作者,謝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f2daa764fd9157748d323afa654e84c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