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季度減員4524人(歡迎關注閨蜜財經)
撰文|蜜姐
這是@閨蜜財經的第1282篇原創
5月18日晚,阿里巴巴集團發布了2023財年第四季度(2023年1月—3月,即自然年今年一季度)及全年業績。
財報一發布,股價就下跌。
市場對這家網際網路巨頭未來前景預期的分歧似乎頗大。
阿里巴巴2023財年收入同比增長2%,凈利潤同比大增39%,但今天(5月19日)開盤,其股價跌幅超5%。
今年3月底,阿里宣布將「革自己的命」:將大阿里「一拆六」。
僅僅過去了一個多月,阿里財報就體現出,組織變革後的結構,以及宣布盒馬、阿里雲、菜鳥將率先謀求分拆上市。
拆分後的阿里還剩下什麼?能否實現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
01
2023財年第四季度(即自然年今年第一季度),阿里巴巴似乎正經歷改革陣痛。
財報披露,截至今年3月31日止季度,阿里巴巴實現:
收入2082億元,同比微增2%,去年同期同比增速為9%;
但經營利潤不增反降,為152.4億元,同比下滑9%;
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235.16億元;
凈利潤由去年同期的凈虧損183.57億元,扭虧為盈達219.96億元,主要是由於其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權投資的市場價格上升而產生的凈收益;
淘寶和天貓的線上實物商品GMV(剔除未支付訂單)同比錄得單位數下降。直到3月,因服飾及保健品品類增長帶動,才使得這一數據轉正。
財報顯示,阿里已完成了「1+6+N」的組織變革。新架構下,阿里巴巴集團作為控股公司,持有6大業務集團和其他業務公司(如下圖)。
6大業務集團由各自的執行長和董事會獨立運營,不過有不少高管在不同的業務集團中交叉任職。
比如,張勇既擔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也擔任雲智能集團(包括雲、AI、釘釘等業務)的董事長兼執行長。以及蔡崇信、吳泳銘、彭蕾、J. Michael EVANS、蔣芳、吳澤明、蔣凡、戴珊等亦是在阿里和不同業務集團中交叉任職。
02
再來看阿里巴巴集團2023財年(自然年2022年4月1日—2023年3月31日)的整體表現。
2023財年,阿里巴巴集團實現收入8686.87億元,同比增長2%,凈利潤655.73億元,同比增長39%。
其中,來自中國零售商業的收入5653.32億元,同比微降2%;客戶管理收入同比減少8%,主要是由於受疫情及物流影響、消費需求減少及競爭持續,導致淘寶和天貓的線上實物商品GMV(剔除未支付訂單)同比錄得中單位數下降;直營及其他同比增長6%。
同期,中國的批發商業務收入173.4億元,同比增長4%,主要來自於付費會員的增值服務收入增長。
國際商業整體增長表現不錯,期內國際零售商業同比增長17%,批發商業也同比增長5%。
菜鳥和本地生活服務的收入增速最快,分別同比增長21%和12%。
而數字媒體及娛樂則同比下滑了2%,創新業務及其他下滑更多,同比減少20%。
對比2023財年四季度的情況,阿里不少業務均面臨增收不增利的尷尬。
據財報披露,目前阿里的中國商業分部主要包括:淘寶、天貓、淘特、淘菜菜、盒馬、天貓超市、高鑫零售、天貓國際及阿里健康等零售商業,以及包括1688在內的批發業務。而其國際商業主要包括Lazada、速賣通、Trendyol和Daraz平台等零售業務。
從財報來看,截至今年3月31日止季度,阿里的中國商業收入1400.79億元,同比下滑3%。其中,客戶管理收入同比減少5%;直營及其他同比微降1%;中國批發商業同比減少8%。
期內,國際商業收入改善明顯,同比增長29%;其中,國際零售商業同比大增41%。但其國際商業經營利潤虧損了2974百萬。
同期,菜鳥和本地生活服務的收入分別同比增長17%和18%,但值得注意的是,其經營利潤依舊分別虧損了1167百萬和6599百萬。
創新業務及其他收入增速同樣亮眼,同比增長高達47%;但同樣經營利潤為虧損。
03
值得注意的還有,阿里無論是2023財年還是第四季度均在降本增效。
其中,2023財年第四季度,其營收成本1389.45億元,同比微降1%;其中,占比較高的銷售和市場費用,同比微降1%,單季度減少了22.69億元。
2023財年,其營收成本基本與前一年持平,但其中銷售和市場費用同比減少了2%,商譽減值同比減少3%,成本及費用總額同比減少4%。
另外其員工人數也減少了:今年一季度減少4524人,2022年減少近2萬人。
圖片來源|HR實名俱樂部(特此感謝!)
財報披露,截至2023年3月底,阿里的員工總數為235,216人,比2022年底減少4524人;比2022年3月底的254,941人,減少19725人。
相比2021年底的259,316人,不到兩年減少24100人。
員工人數的減少,不能等同於裁員,其中有離職、跳槽等多種情況。
但今年其組織結構大變革的情況下,可能人員變動的情況更為複雜。
這樣的改革陣痛,無論是員工還是企業都不得不面對。
好消息是,「分家式」的組織變革,讓此前市場期待的一些業務分拆上市加快了步伐。
財報披露,除淘天集團仍繼續由阿里巴巴集團全資擁有外,另外5家業務集團都可以靈活籌集外部資金及謀求獨立上市。
其中已有3家謀求上市提上了日程表:
首先是盒馬,它屬於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直營業務,2023財年第四季度其經營業績錄得正數、虧損收窄,阿里董事會已批准啟動執行盒馬的上市流程,計劃未來6—12個月內完成上市。
其次是雲智能集團,完全分拆後,其目標是未來12個月將完成上市計劃。
再次是菜鳥集團,阿里巴巴集團持有其67%的股權,目標是計劃在未來12—18個月內完成上市。
此外,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啟動了探索對外融資。
總的來說,阿里這家網際網路巨頭正在經歷深刻變革,各業務分拆將使得集團的運營更加靈活和輕盈;但分家容易再聚難,尤其是對於還處於「燒錢」探索階段的新業務,將面臨更大的挑戰。
本文未註明數據均來自於阿里巴巴財報,特此說明和感謝!文章僅供討論分析,不構成投資建議。
版權聲明:本文系閨蜜財經創作,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獲取授權。另,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註明出處和作者,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