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護士」家庭用行動彰顯天使的美麗

2022-05-12     南國今報

原標題:「雙護士」家庭用行動彰顯天使的美麗

江盛正在為病人做術前準備。今報記者藍超君 攝

唐金珠正在查房。 今報實習記者何俊濤 攝

李開枝正在給病人做血液透析。 今報實習記者何俊濤 攝

韋燕蓓和媽媽覃琴英合影。 今報記者藍超君 攝

今報記者藍超君

有這樣一對母子,他們用對生命的敬意,踐行從業時的誓言;有這樣一對母女,她們用如沐春風的話語,激勵患者鼓起戰勝病魔的勇氣;有這樣一對夫妻,他們用嫻熟的專業技能,挽回一個又一個生命。

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護士。

在「5·12國際護士節」來臨之際,記者採訪了3個「雙護士」家庭,他們的故事詮釋了「白衣天使」的光榮與神聖。

1

調皮男孩

在媽媽啟蒙下成了護士

在人們的傳統觀念里,被譽為「白衣天使」的護士似乎是女性的專屬,男護士在這個隊伍中可謂鳳毛麟角。柳州市紅十字會醫院(柳州市眼科醫院)手術室的江盛,就是護理隊伍中為數不多的男護士之一。

記者見到江盛的時候,他正穿著一身手術服,幹練地協助麻醉師打針、給藥。隨後,又麻利地為主刀醫生做好術前準備。眼科手術講究細節,他全程聚精會神地注視著手術每一個環節,醫生的一個動作一個眼神他都能瞬間心領神會,及時給出反饋。

90後的江盛是桂林市永福縣人,他母親曾經是當地醫院的一名護士,如今已退休多年。回憶起母親當護士的那些年,江盛眼中充滿對媽媽的崇拜。

他告訴記者,當時有些調皮的他,看到母親用雙氧水給病人處理傷口,自己會偷偷回家學著媽媽的樣子搗鼓。母親也會因為他生病、受傷,親自上陣給他處理傷口或打針。正因為從小耳濡目染母親的工作,他對穿著白大褂的人都格外親切。

身為醫務工作者,媽媽常常忙到不記得接他放學,或者沒辦法參加他的班級活動。小時候因此無理取鬧的江盛,在他從業之後才體會到母親的不易。

8年的手術室護士工作,讓他看到了很多的生離死別。有沮喪、有難過、有無奈,也有驕傲和喜悅。每一次與同事並肩作戰將患者從死神手中搶回來時,他都成就感滿滿。這也讓他更加堅定自己選擇的這條路。

儘管江盛媽媽已經退休多年,但每當他遇到護理上的難題,都會遠程請教,讓媽媽「指點迷津」。他說,在生活中媽媽是親人,在工作上更像是戰友。在護理職業的道路上,媽媽給予了自己的啟蒙,也給予了鼓勵和支持,自己也將不負媽媽的期望,在這條道路上一直勇往直前。

2

護士群體里的神仙眷侶

他們相遇在校園,相知在職場,相守在生活。很多人說他們是柳州市工人醫院護士群體里的神仙眷侶。從業12年,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兢兢業業,成為科室頂樑柱。結婚十餘載,他們有一對可愛懂事的兒女,與父母共享天倫之樂。他們是腫瘤科特需病區的護士長唐金珠和血液透析室護士主管李開枝。

記者見到唐金珠時,她正在耐心地跟患者講解情況。該科室去年底設置腫瘤科特需病區以來,不少患者都願意轉入該病區做治療。辦公室牆上掛滿了錦旗,其中不少是患者單獨送給唐金珠的。

作為護士長,唐金珠經常告訴科室的年輕護士,對病人要多一些耐心,多一份細心,多一點責任心。

因該病區患者治療的特殊性,需要做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置管(PICC)術,同時患者成功植入導管後,日常維護也十分重要。唐金珠作為專科護士,每次置管前,都會耐心地跟病人講解置管過程、如何配合醫護人員置管以及如何日常護理等內容。同時,她作為護士長,也會毫無保留的指導年輕護士如何進行導管維護及相關併發症的處理。患者因此也非常信任並依賴她。

與唐金珠工作內容不同,李開枝除周日外,每天都要為患者做血液透析。其中大部分患者是尿毒症患者,都是通過血液透析維持生命,有的每周至少做三次。一來二去李開枝跟他的病人們也都成了老熟人。同科室都說他是全能型「男神」,病人透析中遇到棘手的問題,幾乎都是他出馬。唐金珠也笑著說:「我是我們科室的內管家,他是他們科室的設備保障員。」

唐金珠和李開枝是大學的同學,畢業後共同來到柳州市工人醫院,這一干就是12年。丈夫沉默穩重,做事雷厲風行;妻子耐心細緻,用真心、愛心、同理心呵護內一位患者。在他們眼中,彼此是精神支柱,工作上相互鼓勵對方,一起共進退。

2020年初,十多年黨齡的唐金珠衝鋒在線,加入了援鄂醫療隊支援湖北。妻子衝鋒在前,丈夫在後方也全力支持做她堅強的後盾。女兒深受父母感染,如今9歲的她也經常跟爸爸媽媽說以後長大了也要穿上白大褂,做「大白」。夫妻倆也表示,會將護理事業進行到底,希望護理一生歸來時,能得到社會溫柔對待。

3

「叛逆少女」

成了「白衣天使」

5月8日周日,正值母親節,廣西科技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放射治療科的護士韋燕蓓訂了一束康乃馨,為前來探班的媽媽覃琴英準備了一個溫馨的「小驚喜」。拿到禮物的覃琴英笑靨如花,輕輕的撫摸著女兒的頭,慈愛的眼神中仿佛這個二十多歲的大姑娘還是個小孩兒一般。

覃琴英也曾經是一名護士,現退休後返聘在一所學校任教。談到女兒,覃琴英直言自己很「愧疚」。因為她平時工作特別忙碌,家裡的兩個小孩都是「放養」長大的。女兒在初中時成績一直不太理想,且有些叛逆。那段時間,她一有空就會叫女兒給她拔白頭髮。有時候一坐就是兩小時,母女倆敞開心扉暢所欲言。談到深處,覃琴英眼睛泛紅地看著女兒:「如果當時我有更多精力投入給她,她會比現在更出色。」

韋燕蓓初中畢業後進入衛校學習,18歲就進入護理行業工作,而且在工作期間還自考了本科。在學業和職業的道路上,媽媽就是她的領路人。因此,她對白大褂自小就有一種嚮往。

她告訴記者,她小時候在醫院宿舍大院長大,媽媽工作的醫院離宿舍不遠,因此她一有空就往醫院跑。當時醫院和學校是連在一起的,她經常跟著大哥哥大姐姐屁股後面追問很多很多的「為什麼」。她還偷偷地到母親工作的科室,看母親工作的樣子。有時候自己生病了,就自己給自己拿藥,這些都是母親不知道的事。

因為年紀小,很多時候她的工作不被病人或家屬認可,她的媽媽總會耐心地安慰、教導她。直到有一次,遇到一名鼻咽癌患者大出血,她有條不紊地處置,與醫生默契配合,讓病人轉危為安。事後家屬和病人對她的看法大大改觀,這個小姑娘用實際行動和真才實學,贏得了同事和患者的肯定。

今年年初,百色疫情形勢嚴峻,她毫不猶豫衝鋒在前。愛美的她哪怕每天素麵朝天,滿臉防護面罩的壓痕也無暇顧及。如今已入行7年的她褪去了年少時的青澀與靦腆,在面對病人及家屬時處亂不驚,做事井井有條。病房裡一個伯伯用「貼心的白衣天使」來形容她,對她豎起了大拇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f0afe0371ba52938cfefda9302c39937.html






















梅以曲為美

2023-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