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朋友經常在後台留言:膝蓋彈響、肩肘彈響、胯部彈響的問題……
總之出現各種關節彈響,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我這個部位是不是出了什麼毛病。
今天特工總結了5種身體常見的關節彈響對應的病症,以及應該如何處理(文章較長建議收藏)。
一、關節彈響是怎麼回事?【生理性彈響】VS【病理性彈響】
首先,我們要知道的是,在醫學上關節彈響又分為【生理性彈響】和【病理性彈響】。
1、生理性彈響:關節外觀正常,活動不受影響,沒有疼痛或其他不適。比如我們掰動手指時,偶爾下蹲的時候,關節常會發出輕微響聲。
2、病理性彈響:除了彈響以外,還有疼痛、關節活動障礙等其他表現,兩者比較容易區別。
二、關節出現彈響到底是什麼問題?應該如何處理?
1、胯部彈響(髖關節彈響)
在醫學上,這種症狀有一個專業名稱——彈響髖,分為三種類型:
- 關節內彈響髖(Intra-articular SHS);
- 外側彈響髖(External SHS);
- 內側彈響髖(Internal SHS)
(1)關節內彈響髖:是關節內的因素導致的髖關節彈響,例如髖臼盂唇撕裂、軟骨受損等...這類情況建議到醫院拍MRI檢查,尋求外科醫生的幫助。
(2)外側彈響髖:在抬腿時把腿向外打開,症狀加重,向內抬腿時症狀減輕或消失。
這是因為在抬腿和放下過程中,緊繃的髂脛束划過股骨大轉子產生可以感受的咔嗒聲;此外,頸干角太小也有可能是導致問題的原因。
髂脛束緊繃
頸干角異常
如果是這種情況可放鬆髂脛束:可以選擇用泡沫軸和筋膜球進行自我放鬆,或在家拉伸髂脛束以達到放鬆的效果。
拉伸髂脛束
筋膜球鬆動
泡沫軸放鬆
(3)內側彈響髖:在抬腿時腿向內收,症狀加重。向外抬腿時症狀減輕或消失。
這是由於抬腿和放下過程中,緊繃的髂腰肌滑過髂前下棘或股骨頭前部產生可以感受到的咔嗒聲。
如果是這種情況可放鬆髂腰肌。
髂腰肌在比較深層的地方,用泡沫軸比較難放鬆,建議可用筋膜球或自我進行拉伸髂腰肌以達到放鬆的效果。
自我進行拉伸髂腰肌
過度緊張的肌肉比較難完成完全的自我放鬆,有需要時可以尋找脊柱特工的幫助哦。
2、膝關節彈響
膝蓋出現病理性彈響的原因:
- 股骨(大腿骨)、脛骨(小腿內側)以及髕骨,這三者互相之間經常出現磨損,關節對線不好或者髕骨運動軌跡不正常,導致膝關節出現彈響。
- 關節液不足,關節內少了潤滑劑。
- 半月板損傷、骨關節炎是大家最熟悉的膝關節損傷了,如果有這兩種問題,也會造成伸屈膝蓋時發出頻繁的響聲。
- 下肢生物力線不對。
人體下肢的三大關節分別是踝關節、膝關節和髖關節,維持一個人的坐立行走的正確 姿勢離不開合理的下肢生物力線,而從下向上依次為:踝關節、膝關節、髖關節。
如果下肢生物力線不正常,那麼這些部位的關節在相互產生影響的情況下,就會導致膝關節負擔加重,從而更容易出現磨損和彈響的情況。
大家可以觀察一下自己是否有X型腿/O型腿的情況。如果有,那麼首先要做的就是要通過專業的物理治療方案來矯正下肢生物力線,讓這些關節恢復到正常的運轉狀態。
- 此外,補充一個知識點:膝關節內部有關節游離體,俗稱」關節鼠「,也會出現膝蓋彈響。
關節游離體被夾擠在關節面之間的時候,會突發關節絞鎖現象。關節絞鎖會有劇烈疼痛,且交鎖體位常不固定(有時屈曲位,不能伸;有時伸直位,不能屈)。同時還伴有響聲、錯動感,有的還可能引起跪跌現象。
如果平時已經有彈響膝,在日常的運動中就要注意鍛鍊方式了。在做運動的時候伴有關節響聲,建議停止該動作,因為這時候表示關節面壓力較大或者摩擦明顯了。
3、肩關節彈響
- 肩周炎
肩周炎是以肩關節疼痛和活動不便為主要症狀的常見病症,好發年齡在50歲左右,女性發病率略高於男性,多見於體力勞動者。
- 肩關節不穩
肩關節不穩是指肱骨頭出現異常過度活動、疼痛,甚至脫位,常見於25歲左右的年輕人。
- 肩峰撞擊
曾經跌倒手撐地引發的肩痛可能是肩峰撞擊。肩峰與肱骨頭撞擊導致兩者之間的軟組織損傷,常見於中老年或健身愛好者。
- SLAP損傷
有摩擦感或者會卡住可能是SLAP損傷。SLAP指肩胛盂唇上緣撕裂,累及肱二頭肌腱,常見於運動達人或投擲運動員。
SLAP損傷的主要症狀是疼痛和彈響,但是具體要判斷是不是SLAP損傷,需要結合醫生的查體,還有影像學的檢查。
總結:肩痛彈響,有很多種原因。不同疾病治療方法都不一樣,千萬不要盲目處理。只有找到正規的醫院或康復治療機構,明確病症,及早治療,才能早日康復。
4、下巴彈響 —— 顳下頜關節紊亂
顳下頜關節紊亂症的發生率還是比較高的,尤其在年輕人中15-35歲是高發期。
一般發展到一定程度會慢慢恢復,但也有一些患者症狀加重,甚至出現臉歪不對稱等情況,就需要專業治療干預了。
(1)以下是顳下頜關節紊亂後常見的症狀:
- 下巴疼痛或者僵硬
- 打開嘴巴或者咀嚼時發出響聲
- 耳朵周圍疼痛
- 嚼東西時疼痛
- 臉部疼痛
- 下巴鎖住不能順利張開口或者閉口
(2)教你3個動作快速緩解不適
據研究數據顯示,70%的人一生中至少會經歷一次顳下頜關節紊亂症。
脊柱特工今天給大家分享幾個小動作,幫你在出現上述症狀時緩解不適。
動作一:用食指、中指、無名指三個手指的指腹從顴骨(臉頰最突出處)往下滑動按揉10次,3組;
動作二:用食指、中指、無名指三個手指的指腹從顴骨(臉頰最突出處)往上朝太陽穴處按揉推動10次,3組;
動作三:張開嘴巴,用手從顴骨(臉頰最突出處)往下滑動按揉10次,3組。
此外,日常生活中的單側咀嚼、托下巴、大張口、緊咬牙、咬硬物等習慣都是常見的發病原因,大家記得要注意啦~
5、手指彈響
彈響指,又名扳機指,臨床上稱為屈指肌腱狹窄性腱鞘炎。此病多見於使用手頻率比較高的人群,比如工人、教師、家庭主婦等。
這屬於勞損性疾病,患者平時做手部動作要緩慢,避免勞累,少用涼水,以減少局部刺激。發病時間短、疼痛嚴重的病人更要充分休息,有利於損傷筋腱的恢復。
脊柱特工有國家認證的物理治療師團隊,專注於脊柱健康、不良體態矯正和運動損傷防護,為您提供專業指導與解決方案!
脊柱健康:頭 | 頸 | 肩 | 腰 | 背 | 髖 | 膝 | 踝 疼痛勞損
形體矯正:脊柱側彎、圓肩駝背、XO型腿、扁平足、高低肩、骨盆歪斜
運動損傷:網球肘、跑步膝、崴腳、肌肉拉傷、韌帶損傷
產後康復:腰骶痛、骨盆不穩、漏尿、恥骨聯合附近疼痛、術後瘢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