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締造|試點典型事例展示(十二)

2024-11-04     洞庭湖邊那些事兒

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

共 同 締 造

典 型 事 例

做深做細群眾工作

攜手繪就和美鄉村新畫卷

鄖陽區茶店鎮蔡家嶺村一組試點工作組

鄖陽區茶店鎮蔡家嶺村一組為上世紀二汽東風汽車水運碼頭所在地,俗稱鄧灣,常住人口51戶、180人,其中黨員8名、退役軍人11名、大學生5名。自今年7月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試點以來,該組堅持以尊重村民意願、發動村民自覺、凝聚村民智慧、依靠村民力量為宗旨,做深做細群眾思想觀念和行為習慣轉變文章,著力培育共同精神,發動組織群眾同唱一台戲、齊出一把力、共享一成果,以「五共」理念有效踐行了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

茶店鎮蔡家嶺村一組全貌

喚醒群眾自主意識,從「台下看戲」到「上台唱戲」

蔡家嶺村工作組堅持把轉變群眾思想觀念放在第一位,在喚醒群眾自主意識上下足繡花功夫,讓群眾自己的事自己說了算,不再「一旁看熱鬧」,轉而「自己唱主角」。工作組成員先後進行了6輪走訪,通過入戶上門和深入田間地頭的方式,並同步利用微信、電話「一對一」聯繫在外人員,挨家挨戶宣傳共同締造理念,動員人人參與。

認真收集每戶信息,充分徵集群眾訴求事項和意見建議,建立了村組居民基本情況一覽表、村組骨幹力量情況表、鄉賢能人統計表「三個台帳」和即知即辦、個性訴求、共性訴求「三張清單」。組織村民選舉理事會,成立環境衛生評比組、文化宣傳組、守水護水志願服務組等群眾組織,樹起群眾「主心骨」,讓群眾發聲有代表、辦事有依靠。充分匯聚群眾集體智慧,經工作組與一組黨小組、理事會研究商議,並及時以召開場院會、灣組會、微信群公告、上門溝通、電話聯繫等方式與村民溝通反饋,最終達成共識,確定村民想辦能辦成的事情37項,其中即知即辦13項、個性訴求13項、共性訴求11項。

理事會組織村民召開場院會

調動群眾自發意願,從「被動參與」到「主動參加」

蔡家嶺村一組理事會充分發揮橋樑紐帶作用,調動村民意願,號召村民自己的事自己辦,讓群眾爭當「局中者」,不做「局外人」。在理事會的帶動下,村民不等不靠,自發組織開展房前屋後環境整治,共消除髒亂差12處,拆除雞鴨豬圈4個、廢棄廁所5個,清理雜亂菜地9塊。參加村組主幹道整修及兩側環境衛生大清理,爭先恐後獻計獻策、捐款捐物、投工投勞,共建景觀護欄、鄧灣公廁、文化廣場、龍舟驛站和組史館,繪製《龍騰漢江》壁畫,累計投工投勞261個,捐款37600元,捐物摺合8000餘元。

路寬了,景美了,活動場所也有了,鄧灣還先後組織了「浪漫七夕節 快樂蔡家嶺」和「攜手聯歡迎佳節 擁抱祖國慶國慶」主題文藝「村」晚,村民們的參與感、成就感和獲得感持續提升。為了守護來之不易的成果,理事會組織村民主動認領村組道路分段養護任務,對村史館、文化廣場、龍舟驛站、漢江壁畫、鄧灣公廁等6處公共場所和點位實行有獎勵的激勵性認領,並在顯著位置公開認領信息,發動村民齊上心、同發力,真正把鄧灣的事當自己的事,把自己當鄧灣的主人。

一組村民踴躍參加鄧灣公廁修建

發揮群眾自覺意識,「大家的事」由「大家共管」

工作組和理事會始終將發揮群眾自覺作為關鍵來抓,讓群眾自己的事自己管。建立環境衛生評比機制,理事會每月組織對各家人居環境整治情況開展評比並公示,評比結果轉化為積分獎勵,即由積分兌換成實物獎品。目前已兌現積分3次,發放獎勵物資摺合1200元。

實行投工投勞、捐款捐物公示制度,在顯著位置上牆公 開每個村民參與貢獻的投工數、捐款數和捐物價值,以及錢物開支情況,讓捐贈者「有面」,參與者「長臉」。選樹身邊先進典型3例,以典型引領村民見賢思齊,學習向上。公開理事會議事規則,讓村民們說事有地方、議事有原則、決事有尺度,自己做主人。制定鄧灣組規民約,提倡「十要十不要」,句句朗朗上口,字字潤澤心田,弘揚真善美,凝聚正能量。自試點活動開展以來,一組群眾信訪問題和矛盾衝突實現了「零增長」,幹群關係和鄰里關係明顯改善,一片祥和溫馨愈久彌長。

村民捐款捐物、投工投勞共建參與情況

打下「同心井」 共走幸福路

武當山特區武當山街道辦事處太山廟村三組試點工作組

「太好了,現在一打開水龍頭就有乾淨的水,水量還很大。」太山廟村三組的張大嬸擰開水龍頭開心地說。

太山廟村三組位於該村核心區域,地形為山谷狀,村民房屋建於山谷兩側山間,農田、水塘位於山谷底部,房屋、農田布局和諧美觀。共同締造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工作組充分運用共同締造的理念和方法,堅持以組織群眾、發動群眾為根本抓手,面對群眾的急難愁盼,及時迅速響應,以真心傾聽民聲,用行動回應關切,在真抓實幹中凝聚思想共識,推動共建共管,進一步營造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良好發展氛圍,幹部群眾思想觀念、行為習慣和精神面貌發生了明顯改變。

聽民聲,強組織,把准工作脈絡

工作組積極走進村民家中進行宣傳動員,先後開展2輪集中入戶,組織召開小院會2次,耐心講解共同締造的理念,聽取群眾訴求,選育骨幹力量15名,引導他們積極參與試點建設。召開三組村民會議,成立村民小組理事會,推選出三位村民擔任村民小組理事會成員,進一步完善了溝通聯繫、組織群眾、協商議事功能機制。此外,還成立了黨小組、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禁毒禁賭、志願服務隊等,並建章立制,紮實開展活動。同時,對群眾問題訴求進行梳理,形成2條共性問題、3條個性問題和6條即知即辦類問題,涉及門前排水渠淤堵、季節性缺水、路面破碎嚴重等內容,全部發動群眾共同解決。

召開院場會推選小組理事會

解民憂,共治理,干群齊心奮進

工作組協同小組理事會對收集的問題訴求逐一進行分析研判,分類分批解決。通過議事協商,針對太山廟村三組季節性乾旱缺水的問題,啟動共同締造備用生活水源建設項目。「新水井修好了對我也有利,我自願讓出土地!」在確定水井位置後三組村民雷大雲主動讓出自家菜園子作為水井建設用地。「項目施工缺人嗎?我可以去!」6名村民在水管溝渠開挖、鋪管過程中投工投勞,在村民的參與配合下,210米深水井項目建設迅速完成並投入使用,惠及周邊群眾87戶348人。在村民理事會召開的小院會上,大家決定把這口井命名為「同心井」,寓意干群心連心,共打深水井,同享甘甜水。並且制定了管護制度,2名村民自發擔任管護人,確保群眾飲水安全。

村民讓地投勞共建「同心井」

激活力,固成效,建立長效機制

堅持以群眾參與為核心,完善群眾議事協商機制,常態化開展村民議事、小院會、夜談會,引導太山廟村三組試點村民主動參與鄉村治理,積極為村級發展建言獻策。完善積分超市制度,對在環境整治、項目建設中積極投工投勞,理事會評定得分高的村民進行物資獎勵,同時開展最美家庭評選。組建志願服務隊伍,深化積分制度,形成黨員幹部帶頭、村民積極參與的生動局面,每周不定時對三組公路沿線以及村民居住區域開展環境整治活動,結合「清潔家園」行動已開展志願服務活動10餘次,集中對三組雷家院片區開展整治,發動群眾20餘人次,清理面積達1000餘平。

更讓人感到高興的是,在這可喜的變化中,都能看到村民們主動參與的身影,共同締造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太山廟村三組正通過共同締造走向建設幸福家園的康莊大道。

鄉親互助「譜新曲」

同心締造「和美村」

房縣野人谷鎮西蒿坪村礦物片區試點工作組

野人谷鎮西蒿坪村礦物片區戶籍54戶207人,現有黨員6人,鄉賢8人,能人大戶3戶,退役軍人2人。共同締造試點工作開展以來,西蒿坪村在現有「鄉親互助站」的良好基礎上,以「五共」理念為基礎,聚焦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體系,成功解決了一批群眾身邊的痛點難點問題,探索了一條新時代鄉村治理髮展的新路徑。

以真誠觸發群眾共鳴

西蒿坪村礦物片區作為野人谷鎮第一個試點片區,工作組開展第一輪入戶時,不少村民對共同締造理解不深、認可度不高,不願意提出意見建議。面對這一現象,工作組堅持「坐下來、沉下心」,開展多輪次入戶走訪、召開戶院會向群眾宣傳共同締造理念,與村民「做朋友、拉家常」,片區群眾逐漸敞開心扉,工作組順利摸清了片區戶情和民情民意。

「我家附近電線亂糟糟的,能不能幫我治理一下。」「我家田地邊上水管埋得淺,耕地時一不小心就挖到了,影響人家吃水,維修也麻煩。」「烤煙房上面的路不好走,農忙的時候不方便。」「我們家水質一直不太行,經常用著用著水管冒渣子。」通過入戶走訪、戶院會收集和日常交流,工作組收集了不少意見建議和想法需求,再通過理事會集中商討,工作組和村委會專題研判,最終在片區灣組會上通報確定,梳理出群眾共性需求8個,個性需求和即知即辦事項17個,明確了共同締造工作「三張清單」。圍繞群眾迫切需求,確定西蒿坪村水質提升、片區農網改造、文化廣場活動小屋等民生事項,並由大家一同討論制定實施方案,確保「群眾真需求、方案接地氣」。

村民自發投工投勞修復損毀河道

以行動引領群眾共建

為建強組織體系,試點工作組組織村民通過群眾推薦、村黨組織審核、戶院會民主選舉,成立了黨小組和村民小組理事會,實現了村民小組長、黨小組長、村民小組理事會長「三長合一」。根據群眾實際需求,組建了「清涼涼」護水隊、「亮堂堂」環衛隊、「消消氣」調解隊、「響連天」火炮隊、「紅辣椒」歌舞隊和婦女小組、「黃金葉」產業互助小組等「五隊兩小組」群眾組織。

常態化開展片區環境治理和河道清潔

村民小組理事會成立後,西蒿坪小學主動無償捐出一間雜物房作為活動場所。村民小組理事會和周邊群眾齊心協力、粉牆刷漆、裝飾一新,縣行業協會捐贈書籍等物資,讓昔日雜物房搖身一變,成為村民休閒活動、理事會協商議事的溫馨場所。同時,結合「鄉親互助站」平台,理事會組織群眾共同制定小組村規民約,進一步健全村民共同參與議事協商機制。

村民參與搭建小組理事會議事場所

以成果帶動群眾共享

水質提升項目動員捐款時,五保老人高傳芝掏出了100元想要捐贈,理事會成員深知老人的不易,多次婉拒,但高傳芝老人堅持表示:「提升水質是好事,我們吃的是這裡的水,為村裡捐款自己也得實惠。」最終,老人還是捐出了自己的一份心意。在項目施工過程中,當發現部分設施需要占用低保戶王登林的私人土地時,他主動表示:「建設水池是大家受益的好事,我願意無償提供土地用於建設,周邊場地也可以供施工隊使用。」

五保老人堅持捐贈款物

今年5月,西蒿坪學校旁一處污水管道破裂,有污水流出,有村民向村民小組理事會反映了這一情況,理事會迅速行動,第一時間到實地勘查並聯繫村委會制定了幾套修復方案,村民李太軍說「不用這麼麻煩,這水管修復起來簡單,就是沒有管子不好修。」由村委會提供施工原材料,村民小組理事會組織熱心村民齊上陣,村民李太軍帶頭挖管槽、換水管,當天就完成了污水管道緊急修復。

熱心村民齊上陣,緊急修復破損污水管道

針對夏季客流高峰期,片區民宿產業客源不均衡的問題,礦物片區村民小組理事會充分吸收「產業鄉親互助站」經驗,探索村民互幫互助鄉村管理新路徑,組建產業互助小組,實現資源共享,幫助民宿產業市場主體打破信息壁壘,相互分享客源,有效緩解了旺季遊客壓力,提升了民宿經營效益。村民理事會還聯合蔬菜產業大戶幫助村民銷售高山蔬菜,積極拓寬銷售渠道,既降低了產業大戶的成本,又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黃金葉」產業互助小組幫助村民銷售高山蔬菜

「幹群關係更近了、鄰里關係更好了、生活環境更美了。」試點工作得到了村民們的一致認可和肯定,「共同締造」的理念在西蒿坪村礦物片區更加深入人心了。

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是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的具體載體,各地要用好共同締造這把「金鑰匙」,發動群眾、組織群眾,與群眾共同建設美好環境、共同創造幸福生活,書寫基層治理現代化精彩答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ef82fb2f26d00a1a564701c575db2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