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歐洲國家相比,中國航空航天領域雖剛剛起步 ,但勢頭強勁

2020-08-04     迷彩虎

原標題:同歐洲國家相比,中國航空航天領域雖剛剛起步 ,但勢頭強勁

文/山峰

  中國航天此前一直都在第二方陣,落後於美俄,與歐洲等國差距不是很大,但我國航空航天領域雖剛剛起步,但勢頭強勁,北斗三號已經組網成功,火星探測器也成功發射。好多技術都是自主產權,一點也不比其他國家差。這都多虧了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辛勤努力。

中國火箭發射

  從前西方國家對中國航天技術封鎖,目的為了阻止中國科技的進步和發展。中國的老一輩科學技術專家任勞任怨、不求回報,頂住了層層壓力,終於將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成功定型,此後的發射便接連成功。事實證明沒有西方國家的高科技產品和援助,我們也是能行的!按照現在的發展勢頭,國家應該再增加一些航天投入。航天業最能夠帶動一個國家的科技發展。嫦娥四期才投資十幾億人民幣,也太少了。中國應該更多地投資航天,火星計劃,載人登月計劃都應該提上日程。能帶動中國科技以及其他很多行業的發展,意義是深遠的。

中國北斗

  進入21世紀,我國在航天領域的發展世界矚目,從神舟載人飛船出艙到天宮發射,從天宮實驗室到北斗導航系統初步形成,從嫦娥二號到嫦娥四號實現人類首次登月,從成功地首飛長五長七號新型火箭到國產500噸火箭發動機,這些都是我國近二十年來取得的長足進步和發展。隨著航天科技的發展,我國進入了航天強國的行列,從手機通信到北斗導航,從手機上網到衛星轉播,航天科技正不斷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日益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回顧中國航天事業十多年的歷程,見證了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

中國空間站

  回顧歐洲航天,當年我們還沒有先進的火箭,別人已經用大推力的先進火箭為國際空間站運送物資,尤其是歐洲航天局,曾經多次用近地運載20多噸的阿麗亞娜5號火箭發射各種導航衛星、星際探測器。經過幾十年不懈努力,我國科學家終於實現了長征五號大火箭的首飛。但由於歐洲將在2022年後逐步退役現有的阿麗亞娜5號火箭,歐空局只能用阿麗亞娜6號火箭來解決問題,因此近幾年來,歐空局在航天領域與我國相比一直沒有任何優勢,這其中無不顯示了歐洲航天事業的節節敗退。

中國火星探測車想像圖

  在2022年前後,中國已經計劃建立自己的空間站,而且非常大氣向全球開放,特別是在國際空間站於2024年退役之後,中國將成為唯一一個在軌運行更長時間的人造空間站。太空站還是我們近期的目標,隨著國產的500噸大推力火箭發動機的研製成功,中國將正式實施月球探測計劃,並計劃在10年內完成載人月球探測,將來實現登陸火星計劃。到那時,我國將實現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的歷史性轉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ebGKt3MBURTf-Dn5XGq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