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的天賦,是用更少的能量消耗,來實現跑步目標。
這個目標,可以是儘可能快的完成某個距離,比如4小時、3小時內跑完42.195公里的馬拉松;可以是在維持住某個配速的要求下,跑上更久的時間。
具體來講,具備這種天賦的人,往往有這6點特質——
1. 更高的脂肪利用率,通過燃脂來提供能量
2. 更高的最大攝氧量
3. 身體肌肉纖維中,慢肌纖維比例更高
4. 更高的乳酸閾值,更強的排出肌肉和血液中堆積乳酸的能力
5. 肌肉和肝臟中能儲存更多的糖原
6. 耐傷體質,快速恢復能力
更高的脂肪利用率,通過燃脂來提供能量
有氧運動的本質,就是更高比例的通過燃燒脂肪來提供身體運動需要的能量。那身體的脂肪利用率越高,跑者就有更好的耐力——身體的糖原儲存容量始終有限,所以儘可能多地使用脂肪作為燃料,就能長久地跑下去。
距離越長的跑步,燃脂供能比例就會越高。比如一場馬拉松,其燃脂供能會占比接近90%。
肌肉和肝臟中能儲存更多的糖原
肌肉和肝臟中的糖原儲備越高,越是能支撐跑者以更高的配速去長時間奔跑。
當然糖原的儲備上限明顯,有天賦的跑者也會很擅長去勻速的消耗糖原,保證自己直到終點前都不耗竭。
身體肌肉纖維中,慢肌纖維比例更高
身體肌肉纖維大體分為三種類型,慢肌纖維、快肌纖維A和快肌纖維B。其中慢肌纖維有更高的線粒體密度(線粒體即肌肉里的發動機),更高的有氧處理能力,在跑步、尤其是中場距離的跑步上,慢性肌肉纖維發揮了更大的作用。
有身體天賦的跑者,慢肌纖維比例通常都會更高些。
不過肌肉中快慢肌的比例都由基因決定,也無法通過後天訓練去改變。但快肌纖維A在長期的耐力訓練後往往也會擁有更多類似於慢肌纖維的特徵。
更高的最大攝氧量
攝氧量越高,身體越是可以更高效的把氧氣輸送到肌肉中。
在運動科學領域,最大攝氧量Vo2Max已經被廣泛應用了幾十年,通常一個有規律長跑習慣的中年男性,其最大攝氧量數據在45-50之間較為常見,有經驗的馬拉松跑者則會達到50-60,而業餘跑者中的精英跑者,這個數據會在65-75。
因為血紅蛋白水平較男性略低,所以一般女性的最大攝氧量數值會較同齡男性稍低些。
更高的乳酸閾值,更強的排出肌肉和血液中堆積乳酸的能力
運動強度一高,血液中的乳酸積累越多,肌肉收縮的水平就會下降,也就會開始掉速。所以乳酸閾值(Lactate Threshold)就代表著乳酸產生和消耗的平衡度。
這個閾值越高,跑者越是有更高的維持配速的能力。
耐傷體質,快速恢復能力
只有承擔更大的訓練強度和更頻繁的訓練頻次,天賦才得以被完全兌現為最終的跑步能力。
耐傷和恢復能力,也決定了很多職業選手的最終生涯成就。
——具備以上這些跑步天賦的跑者,同樣距離比普通人跑得更快,同樣配速也比普通人跑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