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秀麗:游天府之國

2023-12-15     渭南文壇

原標題:黃秀麗:游天府之國

黃秀麗:游天府之國

游天府之國

作者 黃秀麗

讓我掉下眼淚的

不止昨夜的酒

讓我依依不捨的

不止你的溫柔

……

深秋嫩綠的垂柳

親吻著我額頭

走到玉林路的盡頭

坐在小酒館的門口

一曲《成都》,那種舒適的悠閒,那種飄蕩在空氣里的煙雨般的愁意,酒館裡溫柔的燈光,杯子裡搖曳誘人的葡萄美酒,讓我憧憬。

姐妹相約去成都。大姐的兒子在成都,天府之國,好地方。晚上姐打電話說準備第二天去,我才在網上訂高鐵票。姐去看兒子一家,紅薯、花捲饃、青辣子、一個新棉花被子,準備了好大一堆。弄得我們進高鐵站像逃難的來了。在成都東站下了高鐵轉乘地鐵,感嘆就是一個人多。最後三四站了,才找到座位。我們五個人(姐妹四人加我老公),全都說陝西話,周圍的乘客有點驚訝。小妹的地道澄縣話: 還有單(三)站路,到第de(四)站就到了。嗨,成都人根本聽不懂,不會笑話的。我低下頭,偷偷笑了。要是在渭南或者西安,人家一下子就知道我們是哪兒人,十有八九會立馬學著說。在這兒放心,根本聽不懂,不用擔心。我想提示他們出門說普通話,不好意思當面說,再說了,這也不符合她們一直的習慣。

外甥領我們吃過晚飯,然後帶我們去參觀他的廠子。兩個可愛的孩子蹦蹦跳跳走在前面,七個大人跟在後面邊走邊看。我們一夥陝西人感嘆: 成都真好!這四環之外的郊區,根本就是在城市,繁華但不那麼擁擠,道路寬敞,環境優美。路邊的風景樹木花兒綻放,沒有絲毫零落的感覺。外甥媳婦說: 這兒冬天的樹木都是綠的,來年新葉子長出來,舊的才會落掉。我們羨慕地附和道: 成都好,樹木現在依然是綠色的,咱陝西現在已經是黃葉遍地了。空氣濕潤,微風柔和。剛從乾燥北風有點寒冷的陝西來,覺得這兒就像人間天堂。

寬窄巷子

第二天,在成都的家裡做著陝西的美食:涼拌紅蘿蔔絲(紅蘿蔔絲上放些辣椒麵熱油一潑,調些米醋,生抽,味道槓槓滴),青辣子,糖醋紅皮水蘿蔔,大米稀飯,家裡蒸的花捲和饃,吃了舒服。前一天在路上,晚飯在外邊吃飯都不舒服。其實,人最改變不了的,不是鄉音,而是胃。吃完飯大大小小九個人,浩浩蕩蕩,坐地鐵去寬窄巷子。這個地方跟西安的回民街差不多,但文化氣息更濃。茶、酒文化更專業,講究。美食文化突出成都味兒:雙流兔頭,火鍋底料。實在想嘗試一下兔頭,但終歸沒有勇氣,害怕適應不了。民居,民俗,古樸典雅,青石巷古色古香,牆壁有石雕,藝術氣息撲面而來。順著石階梯而下,頭頂水聲潺潺,腳下濕滑,細水順牆壁蜿蜒流過,地下商鋪營造的非常有詩意。

從巷子出來,映入眼帘的是一個寬闊美麗的廣場,左手有宏偉的古建築,高大氣派。門口左前方有顆巨大的樹木,與建築渾然一體,自然和諧。人類居住的地方,有樹才宜居,有水才有靈氣。

杜甫草堂

午飯後,去杜甫草堂。以我的想像,草堂,肯定是簡單,簡陋,地方狹小。兩個妹妹聽說要五十元門票,就說她兩不進去了,該有個啥看頭。看來是書讀的少了,我急了:杜甫是詩聖。從小家境好,但成年後,家境一落千丈。一生仕途不順,中年貧困潦倒,趕上戰亂,回到蒲城的家,兒子都餓死了。後來逃難到成都,就住在這兒的茅舍,所以才叫「杜甫草堂」,突出一個「草」字啊。在這兒,還是朋友接濟才勉強度日,尤其是大詩人高適。杜甫,高適,李白三人是好朋友,由於特殊原因,高適沒有救李白,但對杜甫非常好……

一番慷慨解說後,我們一起進去。整個園區占地面積大,環境優美。展覽館、樓閣、房舍,與院內的樹木、竹林、溪流,完美融合在一起,和諧,自然,有種蘇州園林的幽靜和秀美。路旁,隨處可見的參天大樹,筆直,粗壯,高大得讓我詫異。數目之多,在城市裡實屬罕見。竹林茂密,高大,藤蔓把地表覆蓋的嚴嚴實實,陽光用力穿透樹稍,只把零星的光斑撒進竹林。小路蜿蜒,清清的透著淺綠的河水從橋下流過,有幾隻小鴨在水裡嬉戲,好優美的環境。我問兩個小妹:值得進來不?她們呵呵笑著: 值得值得,這地方真美!

展館裡有碑刻,石雕,木雕,根雕。木雕太過華麗,高大上,只可欣賞。碑刻字跡蒼勁有力,一千多年前的真跡。有黃庭堅的一副石雕畫,仔細看了,想像著那個蘇門四學士之一的才子,書法家,謙謙有禮的樣子。

盛唐是中國文學史上最燦爛的華章,那些才華橫溢的詩人如夜空中璀璨的繁星一樣,光芒四射。羨慕著李白的浪漫,洒脫不羈,卻又對他一生的仕途嘆息不已。相比較,對於杜甫,心裡就升騰起一絲惋惜,難過,心疼。老公曾說過:李白的詩是「流」出來的,自然順暢,而杜甫的詩是苦「吟」出來的,讓人心生悲涼難過。為草堂里的這個偉大的詩聖深深鞠一下躬吧,來自一千多年以後的一個晚輩的敬意。

峨眉山

從成都出發兩小時,來到著名的佛教聖地——峨眉山。九點多還是陰天,下車後陽光燦爛,心裡慶幸,今天能夠遇上好天氣,真幸運!景區交通一小時四十分鐘,千轉萬轉的環山路,把人折騰的夠嗆。我身體還好點,老公暈的不行,下車嘔吐了點,連午飯都不想吃。簡單的午飯後,徒步上山。地上、台階上全是濕漉漉,早上肯定下過雨。台階有點多,體力不支。想買根竹杖,十塊,上到山頂用完,扔掉又覺得可惜,算了吧。走走停停,導遊說大概一點五公里就坐索道,堅持吧,不會太累。

華山太白山張家界的索道都是只坐四五個人,這兒的索道像個大房間,坐三四十人,這還是第一次見。索道短,幾分鐘就下。來到了一個平台,休息一會,吃了點水果。從平台邊的欄杆看下去,白雲朵朵,漂浮在腳下。極目遠眺,心曠神怡,美不勝收。來到金頂下,台階好多,站在下面,顯得人很渺小,而金色的陽光閃耀的普賢菩薩卻非常高大,威嚴。導遊根據我們每個人的生日屬相,說了我們應該在哪個方位拜菩薩。可是朝南拜和在南邊方位朝菩薩拜那個才是正確的?我朝南拜,廣闊天地,覺得不對,又轉過身,在南邊方位朝菩薩拜,覺得這才對。想想覺得自己也笨,好笑。

金頂後面是大雄寶殿,導遊帶我們進去,用適合自己的方式摸了貔貅,以祈禱自己一切順心。心裡愉悅舒服了,相信自己的誠心會讓菩薩保佑我們平安順遂。

順著大雄寶殿旁邊的台階上去,峨眉山最高處,風景這邊獨好。正應了那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天藍的澄澈,遠遠近近的,大小形狀各異的白雲飄蕩在群山之間,而不是像往常漂浮在天空。藍天、白雲、綠色的山巔,這天地間的美景在峨眉山頂,像畫布一樣呈現在眼前,語言已然不能表達我激動的心情,任何讚美之詞都顯得有點蒼白無力。峨眉山,是大自然的神奇,是對人類的一種饋贈,感嘆!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我這會詞窮了,只有兩個字:好美!

樂山大佛

樂山大佛,又名凌雲大佛。大佛為彌勒佛坐像,高71米,是中國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古代的樂山是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匯流之處。夏季水勢兇猛,常常船毀人亡。海通法師為減殺水勢,永鎮風濤,普渡眾生,召集人力物力,憑崖而開鑿彌勒大佛。他四處化緣,經二十年籌到一筆資金。開鑿之日,一個地方官吏趁機刁難,聲稱要收取建造和保護費。海通法師義正辭嚴:自目可剜,佛財難得!他自剜其目,落入盤中。此舉嚇退了這個無賴,大佛得以順利開鑿。由於工程浩大,大佛修到肩膀處,海通去世,後由劍南西川節度使章仇兼瓊和韋皋先後續建。大佛自公元713年開始修建,至803完工,歷時九十年。

因河水不夠航行條件,我們只能從大佛背後登山觀看大佛。拾級而上,蘇東坡的「佛」字映入眼帘,有點激動,這可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蘇東坡的真跡啊!他的家就在四川眉山,這兒就是他的家鄉。十來分鐘到達山頂,身臨其境,才明白「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座佛」這句話。照片、視頻怎麼都不能讓我們具體感觀,覺得虛幻,只有身臨其境,才感知其魅力。

給姐妹輪番拍照,(隔空)摸髮髻,眉毛,鼻子,碩大的耳垂,效果不錯。大佛頭上有1051個螺髻,這些螺髻是被一個個嵌在大佛頭頂,有規律排列的。為了更好的保護,使雨水不能長久地侵蝕大佛,工匠們在第四、九、十八層做了排水系統。隆起的鼻子和碩大的耳朵都是木質的,但和整體外觀和諧一致,渾然一體,透著肅穆,慈悲,護佑著過往的船隻。撫今追昔,在參拜大佛時,我們不僅對海通法師致以欽佩和敬意!

都江堰

都江堰是當今世界年代久遠,唯一留存的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它充分利用了當地西北高,東南低的地理條件,根據此地的特殊地形,乘勢利導,無壩引水,自流灌溉。

秦昭襄王后期,蜀太守李冰總結了前人治水的經驗,組織岷江兩岸人民修建的都江堰。都江堰水利工程,為秦滅六國,統一華夏提供了可靠的糧食和後勤保障。2250年以來,歷朝歷代,都江堰哺育了岷江兩岸的百姓,使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

岷江水流到魚嘴時被分流為內江和外江。飛沙堰,內江的水位高時,溢出來的水經飛沙堰流到外江,內江里的沙石會隨著水彎道環流泄出去。寶瓶口是人工利用熱脹冷縮的原理開鑿的,內江的水經過寶瓶口,流入成都平原,供飲用和灌溉農田。

徜徉於離堆公園,乾淨整潔,環境優美。花兒靜靜地開放,小鳥在空中自由飛翔。看著治水用的三角形木支架,用竹條網編制的裡面裝滿石頭石籠,真感嘆兩千多年前,老祖宗的智慧。

岷江發源於九寨溝附近的山脈,水質富含多種礦物質,尤其鈣鎂離子的含量高,使水質呈溫潤如玉的綠色。河水千年不變地流淌,流入寶瓶口,然後一分為二,二分為四,不斷地分支,滋潤兩岸的人民,讓人們衣食無憂,安樂度日。難怪安史之亂時,唐玄宗要逃往四川,一來是四川地理位置好,蜀道難,敵人難以追擊,二來大概就是有都江堰這個宏大的水利工程,成都平原才能美麗富饒宜居。

陝西的一大特點就是缺水。在關中境內,河流少,坐車好久都見不到水。經過渭河,河水黃、稠、泥,兩邊沒有綠樹成蔭,沒有優美的環境。看著綠色的如玉的河水奔流不息,我覺得這是天賜之寶,看不夠,愛不夠!

坐在返程的高鐵上,耳邊再次響起了歌曲:

分別總是在九月

回憶是思念的愁

深秋嫩綠的垂柳

親吻著我額頭

在那座陰雨的小城裡

我從未忘記你

成都帶不走的

只有你

……

作者簡介:黃秀麗,澄城縣城關中學英語教師。業餘喜歡閱讀,寫作,旅遊。

來源:華山文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ea8fc30f580716c29f2e0ee7041618e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