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宇宙 編輯 | 金雀兒
來源 | 布穀學習(ID:iBookgood)
布穀老師
之前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講到一本《恐龍怎樣不生氣》的書,這是一本關於父母怎樣面對發脾氣恐龍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個大恐龍,這本書把恐龍比作我們的孩子。在恐龍生氣的時候,會大喊大叫、會亂扔玩具、會撅嘴抱怨……
作為父母,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該做什麼呢?我們只需要站在一條統一戰線,溫和而堅定地告訴他們這樣做是不對的就可以了。
教育學者趙東華說:
教育孩子從來都不是一方的孤軍奮戰,豬隊友們,該上場了!
「竄天猴」需要我們一起才能「降服」!
1
有「虎媽」也要有「狼爸」
郭晶晶是個名副其實的「虎媽」,她有著自己的原則,對孩子的教育從不心軟退讓。在一次做採訪的時候,鄧亞萍提到,連公公霍震霆都說郭晶晶是個很嚴格的「虎媽」。
郭晶晶解釋,有時公公霍震霆來看孩子,如果孩子們作業沒寫完,她會堅持原則,讓孩子先寫完作業再陪老人家。她希望孩子能養成時間管理的習慣,做事有規劃。
那麼,孩子們會不會到爸爸那裡撒嬌,「虎媽」的背後是不是站著一個「糖爸」呢?
近日,霍啟剛更新了自己的微博,照片里孩子們正在給爸爸洗車。
網友們紛紛稱讚這樣的教育方式,原來霍啟剛不是「糖爸」而是「狼爸」,對孩子有原則,讓孩子們明白付出勞動才會得到相應的酬勞,這和郭晶晶的教育方式不謀而合。
「虎媽狼爸」有著一致的教育觀,再用一致的觀念對孩子統一輸出。父母用兩顆心共築一條路,孩子在成長的路上才不會偏離方向。
2
父母雙方的教育觀一致才最有效
杜江霍思燕是明星圈的「炫愛」高手,他們對待孩子犯錯也有著步調相同的節奏。
在一期綜藝節目,霍思燕請小朋友來家裡做客。由於一下多了三個小朋友,霍思燕覺得力不從心,於是告訴嗯哼幫媽媽一起來完成這個艱巨的任務。
可是當嗯哼看到媽媽那麼耐心地對待其他小朋友,卻忽視自己的感受時,便和媽媽鬧起了小脾氣。
霍思燕在採訪中說:「我想借這個機會讓孩子明白哭鬧和發脾氣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所以,霍思燕就打電話求助起了老公杜江。希望杜江能開導一下嗯哼,讓他能正確認識到自己的問題。
杜江先在電話里安撫了嗯哼在情緒,隨後趕回了家。
杜江嚴肅地告訴嗯哼:「媽媽今天要照顧這麼多小朋友,嗯哼應該是小幫手,而不應該隨便發脾氣,嗯哼要向媽媽說對不起。」
嗯哼向媽媽道了歉,媽媽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說:「孩子都會犯錯,主要看父母對待孩子犯錯是什麼樣的態度。有了杜江的支持,嗯哼就會很快認識到錯誤。」
作為父母,我們是孩子的導向標,我們的方向就是孩子的發展方向。
尹健莉老師說過:
楊絳在《我們仨》里提到,每次一家三口下館子看戲時,能和錢鍾書在館子裡等上菜時,依據吃客的穿著和言語,剖析出背後的故事來。
原本,每個孩子都有精細的觀察力,只是,很多的孩子因為沒有受到父母的耳濡目染而慢慢遺失了。錢瑗,恰恰只是在父母的影響下被保留了這種細緻觀察力罷了。
楊絳和錢鍾書對女兒的教育知行合一,不是任何一方甩手掌柜,夫妻二人托起了錢瑗的未來,燃起了孩子對知識的渴求。
有人說,做父母就是一場修行。教育孩子,拼的就是父母的人生功底。
父母的默契配合就是教育子女的最深道行。
3
在生活中要避免以下行為
日本小說家伊坂幸太郎說:「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
作為父母的我們怎樣做才能「考試」合格,讓孩子更優秀呢?那麼我們就要避開這幾個「坑」:
1、「紅白臉」的教育,造成「兩面派」孩子
大家所熟知的《紅樓夢》裡面的賈寶玉,父親賈政和母親王夫人對孩子就是用這樣的教育方式。
賈政教育孩子時,常常嚴厲到寶玉聽到父親的聲音都會發抖,見到影子都會害怕的地步,而王夫人則十分縱容寶玉,常常拚命維護孩子。
寶玉有一次犯錯,被父親拿板子打的半死,可賈政仍不解氣。而王夫人百般阻攔,甚至說:「既要勒死他,快拿繩子來勒死我,再勒死他。」這就是很典型的夫妻雙方教育孩子的兩個極端反面。
英國心理學家薩蓋曾經提出來:
也就是說,每一個人都不能夠同時挑選(接受)兩種不同的行為準則或者價值觀念,否則他必將陷入混亂。
當我們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甚至相互埋怨指責的時候,孩子完全不知道該怎麼去判斷對錯,沒有是非觀的孩子也會影響價值觀的取向。
2、父母立場不一致,降低威信
在商場看到這樣一幕:
女孩死死地抱住爸爸的腿,媽媽卻已經走出好遠,邊走邊說:
女孩哭著說:
爸爸為了避免尷尬,強行抱起女兒走了,最後答應給女兒買的玩具也沒有買。
當父母的觀點沒有統一,爸爸在媽媽不知情的情況下答應了孩子,媽媽則堅守自己的原則毫不退讓。
孩子的童年在失信中渡過,也會成為一生中最痛的殤。
《正面管教》中說過這樣的話:
我們要做的是贏得孩子,而不是贏了孩子。
3、「拆台」教育,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有一個學生,曾寫過一篇日記:
對孩子而言,他愛爸爸也愛媽媽,但當爸媽對一件事情產生了不同的意見時,那麼孩子又到底聽誰的呢?
可能,在孩子的心裡,聽誰的都會很難受,聽誰的都是一種「叛變」。
有分歧的教育觀,會給孩子的童年留下陰影。
4
聰明的父母,懂得「統一戰線」教育孩子
對一個家庭來說,孩子所受到的教育應該說都是來自一個合力,那就是父母的整體效應,雙方的取長補短形成的最佳合力。
教育孩子需要的不是「嚴父慈母」,也不是「嚴母慈父」,而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態度一致。
1、在教育過程中需要的是「配合」戰術
當孩子犯錯的時候,其中一方批評教育孩子時,另一方不要袒護,尤其不要在孩子面前指責對方。
狀元媽媽盛瓊說:
父母一方的每一次袒護,都會讓孩子少一次學習的機會,不分對錯的孩子「牆」上就會留下疤痕。要想孩子那面牆還雪白,就需要我們一起來維護。
2、儘量不在孩子面前發生矛盾
父母對事情的看法不可能完全一致,在意見不一時,先以一人意見為主。
在《孩子我要你快樂》書中有個故事:爸爸喜歡帶女兒做一些比較危險的遊戲,比如玩滑板、學習騎馬,而媽媽覺得女孩子不要做太冒險的事情,這會讓女孩子的性格變得粗獷。
在爸爸帶女兒做冒險遊戲時,媽媽會在背後提醒爸爸做這些冒險遊戲之前要先徵求女兒的意見,如果女兒願意參與其中,媽媽為什麼還要杞人憂天呢?
3、步調要一致,標準要統一
陶行知說:
父母自律,孩子才會自覺。作為父母,我們做規則的踐行者,孩子也會和我們共同遵守。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團結一致,孩子才會按照既定路線走,不會出現偏差。
所以,為了孩子,我們要和「豬隊友」攜手並肩,一起走下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