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身份 』
寧波交通廣播電台主持人
寧波公交線路寧波話報站錄製者:
張鈺倩
曾記得李開復有言:在任何領域,情商的重要性都是智商的兩倍;在成功的層面上,情商比張重要幾倍。而在主持人的行業里,她的反應能力和高情商的表達能力更是極為重要的。而身為主持寧波廣播電台主持人張鈺倩從小就有這樣的潛質。
「小鈺媽,你現在就開始帶著小鈺去參加比賽,那以後小鈺在學習上還能跟上別人嗎?」話語剛落,只見一個身穿深褐色裙、手提菜籃子的大媽吆喝著走了進來。那刺耳的嘲諷意味在空氣中徘徊,小鈺媽像是沒聽到話一樣愣是不回她。「原來是鄰居阿姨啊!」張鈺倩沒聽到母親回話便抬起頭看著大媽道,連忙站起身走到門檻邊上說道:「阿姨,我前不久聽說您兒子在床上上廁所,那我去參加比賽總比尿褲子強吧!」
這街坊鄰里相互鬥嘴的故事像極了80、90年代大街小巷串門的場景,而它也發生在在張鈺倩的幼年裡。高情商的她在處理事情方面也有著自己的獨特見解。人的成功是1%的智商與99%情商的總和,而她的成功亦是如此。
- 1 -
幼年的她歷經二十年的風霜磨練,成功蛻變成寧波廣播電台的主持人,繼任著兩檔重要娛樂類節目(《音樂嗨翻天》)和(《happy路亞》)。她於2017年浙江傳媒播音主持專業畢業進入寧波電台實習,歷經兩年時間終於在電台(寧波)有所小成。別看她的成功,其實背後都有著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她高情商的品性。她跟隨著時代的潮流,在抖音APP里也展露著生活中的她,這些都無時無刻地激勵著她往前走。
當然,一路上總是會碰到稀奇古怪的事兒。直播系統出現bug而檔掉,備播站也兼并壞掉;公司停電,黑暗直播等等,都是她所遇到的不可思議之事。但就算如此她也並未放棄,那股由內而外散發的迎難而上的衝勁牽引著她,做著自己想做的事。就是她大膽地按下音樂鍵,是那次擋掉的直播順利進行,而黑夜中憑藉著微光錄直播也是她想挑戰的事。對她來說,臨時的事故只是人生中的一小挫折,而面對困難奮進的心態才是她要時刻保持和擁有的,自己必須學會著強大。
張鈺倩一直喜歡著這句話,「人是苦蟲,不打不行。」她堅信著自己能像常春藤一樣四季常青,克服世故的四季,磨練意志,只有不斷的接受挑戰,才能自我成長,而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亦是維持戰鬥的核心。
- 2 -
總說愛笑的人運氣也不會很差,平易近人、愛笑的張鈺倩如果用一詞來解釋她的人生歷程,那便是「順」。
因為她是時間磨練的「成果展示者」。
有人說,「當你關上一扇窗時,上帝便會給你一扇門。」幼時,她便對舞台充滿興趣,可她卻對舞蹈一竅不通。此路不通,卻在小學一位老師的出現,牽引著她走向合適的道路。她在啟蒙老師(陳老師)那裡開始接觸朗誦,肢體語言極好的她在膽大的習性下更為出眾。經過長時間地積累,她於五年級代表學校參加走訪波蘭,年紀尚小的她就已肩負著學校重任,在大家的期盼下繼續前行著。這一走,便走到了初三。
(初入波蘭)
張鈺倩在初三面臨著中考的難題,對此,本著文化與藝術一體的她毅然敲響校長室的大門。
「咚咚咚」敲門聲響起,她有著以藝術生保送高中的想法來找校長商議。經過一番長談後,校長回道:「本校以往沒有先例,但如果你成績在中考十分之內的話,可保送。」激動的心情讓她也變得手舞足蹈了起來。殊不知,正是這次挑戰,讓她得以在中考失利的情況下保送到高中,實現了人生的第二次轉折。
悄悄地,高中、大學七年恍然已過。期間也遭遇過迷茫和懷疑,從夢想成為戰地記者到娛樂記者轉變,從選擇和糾結到挑戰和決定的轉變,這些都被命運中的貴人所救。現在張鈺倩看清了自己的本性,幽默風趣、享受快樂才是自己的王道。
(大學時直播場景)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她,也是做好了付出與準備才等來的機會。
在大二,一次偶然的機會到寧波電台學長那裡借錄音室,恰巧,大家遇見了她;恰巧,她留下了幾分印象。後來,在她去面試競選實習生時,大家的有目共睹和她在《女神叫你起床》APP中榮獲飆榜第一的成績獲得了寧波電台實習生的資格。沒想到,一次偶然也能換來美好的結局。這也許也印證著「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能力和機遇並存。
- 3 -
從實習到正式,歷經兩年的旅程,如果能力和機遇都存在,那是否意味著她的一帆風順?
2018年9月末,張鈺倩接到尼斯嘉年華主持人的擔任邀請信息,本著挑戰熱血的心態去了。也許是過於興奮,當她拿起麥克風,說著詞,走下台階的剎那,她的腳崴了,腳踝直接接觸了地面,這心驚膽戰的場景好像沒有給她帶來任何阻礙,語氣依舊是拿起話筒時的音調,雙腿依舊走在陡峭的階梯上,仿佛疼痛已消失。殊不知,原來她太興奮,興奮到忘記了疼痛,只記得面前的一切,總覺得她就是為此而生的。
(主持尼斯嘉年華)
夜幕降臨,白晝過去了,回到家中的她看到了發腫了的腳腕,痛疼難忍,心裡膽怯與慶幸交織,「幸好那時我興奮著,沒有感覺很疼痛,沒有出現披露。」也幸好,有兩位主持人,可以交替進行。當第三天她再次上場之時,受了傷的腳踝也已經好了大半,她依舊變回了光彩紛呈的那個她。
「我們都只能活到25歲,但我們可能在75歲時便被埋了起來。」這話就像她一樣,不是25歲,卻有著25歲的年輕與朝氣,陽光和勇敢,這也是她所一直保持的真我。
(尼斯嘉年華)
(合照)
「雖然電台是傳統媒體,但傳統並不等於舊。沒有舊媒體,只有舊媒體人。我相信只有我們能夠利用好、建設好新媒體,用自己的個人魅力吸引觀眾,取代傳統形式所帶來的不利因素,那麼我們電台的未來將會一片光明。」
失敗者常常給自己找藉口,成功者常常找尋自己的薄弱之處,張鈺倩憑藉著能力和機遇走上了主持人的道路,這並未是終點,她依舊在成長前行的路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eJe0UHABjYh_GJGVzSP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