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淘媽
孩子哭的時候要不要抱呢?
關於這個問題,媽媽之間主要存在兩個聲音:
一個是「不能抱,每次一哭就抱會慣壞孩子的。」
另一個聲音是「當然要抱了,孩子已經那麼傷心了,不抱多可憐啊。」
這兩種觀點看起來似乎都有道理,但是我卻更偏向第二種說法。為什麼呢?這就要說起前幾天我和孩子之間發生的事了。
這周一我接孩子放學回家,我們本來是說好的回家後第一件事是脫鞋、脫外衣,然後去洗手。但是孩子並沒有這樣做,而是直接坐到沙發上去玩玩具了。我之後又提醒了他幾次,還是無動於衷。過了一會兒孩子去上廁所,上完廁所,褲子不脫也不提,就退到膝蓋的位置。然後我又提醒了一次,孩子仍然沒有做出任何的回應,繼續玩自己的。這個時候我的火就「蹭蹭」冒上來了,然後開始批評孩子。越說越生氣,聲音有點大,孩子聽後就哭了。看孩子哭得很兇,我就停止吼罵,做自己的事情去了。孩子嘴裡說著「媽媽抱抱我」,我也沒有回應,任他繼續哭。
後來我的氣慢慢消了,覺得自己剛剛的反應太大,不應該那麼做,然後就過去抱孩子。孩子趴在我的肩上,所有的委屈都釋放出來了,哭的更大聲了。孩子邊哭邊抽泣著說「我剛剛讓你抱我,你都不抱我,我以為你不愛我了。」那一刻,我極度後悔。
孩子哭的時候,你的抱抱就是安全感
很多人都擔心孩子一哭就抱的話,會慣壞孩子,其實真沒有那麼誇張。要知道,在孩子哭的時候,你的抱抱能給孩子極大的安全感。
像那些還不會說話的嬰兒,他們餓了、尿了、病了,都會大哭,因為哭是他們在這個階段與世界溝通的唯一途徑。所以在孩子哭的時候,趕緊過去抱起孩子,輕聲安慰,親親孩子的小臉,能給孩子莫大的安全感。不要讓孩子有「沒有人愛我」、「爸爸媽媽都不喜歡我的」感覺。
有的家長會說「我家孩子哭得時候我們都不理,最後哭不動也就不哭了。」是的,有時候父母的冷處理確實也能讓孩子停止哭泣。但是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孩子慢慢會因此而失去對父母的信任,甚至是對這個世界感到絕望。因為在他們哭泣卻沒有人來安慰的那個時間裡,孩子感受到的是無助、恐懼、被拋棄。說到這,再想想我當時對孩子的做法,真的很殘忍,我要深刻檢討。
孩子哭得時候,先安撫情緒,再處理問題
其實在孩子哭得時候,大人的內心也是很煩躁的,第一個想法就是怎麼能讓孩子停止哭,於是就有了更嚴重的責罵、一走了之等不恰當的做法。事實上,父母的這些做法只是暫時讓孩子停止了哭泣,卻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那孩子哭的時候,父母怎麼做才合適呢?我覺得要分兩步,先安撫孩子的情緒,然後再解決問題。
通過我和孩子的相處發現,其實每次在孩子哭的時候,你的口氣越強硬,孩子越不聽。反而你降低語調,溫柔的和孩子說話,甚至上去抱抱孩子的話,孩子立馬就「軟」了下來,也能和你好好溝通。所以在孩子傷心的時刻,要學會理解孩子,讓孩子感受到爸爸媽媽的愛。這樣孩子就不會恐懼不安,依然能夠確認自己的價值感和存在感。
當孩子的情緒穩定下來之後,爸爸媽媽還是應該針對剛剛孩子哭泣的原因做個復盤、分析,引導孩子說出他的真實想法,然後告訴孩子哪裡做得對,哪裡做的不對,應該怎麼做。孩子在平和的狀態下,更容易聽進父母的話,溝通會更有效。
淘媽說:有句話叫「孩子不可愛的時候,其實是最需要愛的時候」。所以下次孩子哭的時候,不管因為什麼,父母先讓自己冷靜下來,然後過去抱抱孩子,告訴他「不管任何時候,爸爸媽媽都愛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eBr2GHkBMMueE88vyF-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