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葬:世界上最恐怖的喪葬方式,族人把逝者的屍體吃到肚子裡

2022-09-27   三公主講歷史

原標題:腹葬:世界上最恐怖的喪葬方式,族人把逝者的屍體吃到肚子裡

人來到這個世界走一遭,最終還是會離開這個世界的,都說「塵歸塵,土歸土」,所以人去世後,從古至今最盛行的喪葬方式是土葬,寓意「入土為安」。其實古代也有一段時間是盛行火葬的,因為佛教的得道高僧死後,遺體就進行焚燒,古人說屍骨焚燒得越徹底,亡靈就越升華,寓意「涅槃重生」。百姓自然也跟著效仿,但是有些老人看到熊熊烈火燃燒會產生疼的錯覺,生前就交代兒孫千萬不要進行火葬,要土葬。土葬就這樣盛行開來了。

新中國成立後,為了減少焚燒屍體時的油煙對環境的污染,1956年我國開始實行了火葬,但是有些偏僻的山村,由於通信不發達,依然存在著土葬。

今天我要說的不是「土葬」,也不是「火葬」,而是令人毛骨悚然的「腹葬」,什麼是「腹葬」,簡單地說就是族人把逝者的遺體吃到肚子裡。意義是吃了逝者便會得到逝者的力量,也會得到逝者的庇護,感覺逝者依然活在大家心中,吃之前會進行隆重的送別儀式,吃的過程中是莊重肅穆的,要細嚼慢咽,吃完後大家會很開心,感覺死者活在了自己的心中。(這是事實,如感不適,請不要繼續閱讀)

所以儀式過後吃的人會很高興,感覺得到了死者的力量,被吃的人也是高興的,因為他感覺活在了大家心中。所以一些老人的臨終遺言是過世後希望被吃掉。

重點來了,「腹葬」分兩種,一種是「生腹葬」,一種是「熟腹葬」,「生腹葬」顧名思義就是族人生吃逝者的肉;「熟腹葬」就是把逝者烤熟以後族人再食用,但是不管是「生腹葬」還是「熟腹葬」都需要進行莊嚴的儀式,代表對逝者的尊重和不舍。

「生腹葬」並沒有發生在我國,是在非洲的「貝拉爾部落」,村裡有人去世後,會有首領主持「腹葬」儀式,儀式結束後,就會把屍體開膛破肚,取出內臟,把屍體分屍按規矩分給族人,家屬會得到好吃的大腿肉,小腿肉給兄弟,心臟給首領,寓意忠心守護部落,代表智慧的頭顱會給孩子,寓意孩子吃了更聰明,總之什麼部位給什麼人吃是非常有講究的。

「熟腹葬」是在巴西的土巴厘人部落,但是我國古代的苗族人也有「熟腹葬」的喪葬方式,卻並不是為了讓逝者活在族人心中,主要原因是因為古時候太窮了,吃不起肉,經常的災荒,連樹皮都吃光了,所村裡就約定成俗誰家有人去世了,就去他家把肉分了帶回家煮來吃,以至於後來條件好了依然保留著這個習俗。

直到村子裡有個叫子更的小伙子的出現才改變了這個習俗,子更從來不吃人肉,每次村裡有人去世分給他的肉,他都製作成臘肉保存起來,並標好名字,輪到他媽媽去世的時候,大家都來他家裡要分肉,他不同意。大夥說:「那你把我家的肉還回來」,子更二話不說就把當初分到的人肉做成的臘肉拿出來還了回去,大傢伙才作罷。

子更從小和母親相依為命,他不忍心母親去世後被大家吃了,所以便想到了這個辦法保住母親的遺體,他把母親土葬了。為了表達自己的歉意,他大擺宴席,殺豬殺雞給族人吃,從此他人也效仿他,「土葬」這個習俗也流傳了下來。

雖然「腹葬」非常地恐怖,在特定的環境下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畢竟你不吃就得餓死,所以我們不能非議當時古人的做法,而且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信仰,我們應該尊重。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