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這是著名詩人徐志摩離開英國康橋前寫的一首詩,全詩表達了對康橋的無限留戀和依依惜別的情感。徐志摩的詩是如此的多情,可他對結髮妻子卻是如此的無情,今天筆者介紹徐志摩人生中的三個重要女人。
徐志摩的一生中有過重要的三個女人,一個是髮妻張幼儀,也就是「飯粘子」,第二個是夢中情人林薇因,就是「白月光」,第三個是第二任妻子陸小曼,可以說她是林薇因的替代品。筆者講解一下,林薇因和陸小曼都是民國才女,重點是才貌雙全,相比之下,張幼儀在12~15歲才讀了三年書,對於一身才華的徐志摩了來說,張幼儀就是個「土包」。徐志摩對張幼儀是非常厭惡的,還給張幼儀起了個「土包」的外號,因為這是父母包辦的婚姻,他對張幼儀沒有一點感情基礎。
在民國那個年代,包辦婚姻是最常見的,只要父母和媒人商量好,新郎和新娘的第一次見面可能就是在洞房花燭夜。徐志摩可是一位進步青年,他非常地排斥包辦婚姻,所以在洞房花燭夜對張幼儀就非常地冷漠,張幼儀為了不被休,每天盡力地討好徐志摩,每天無微不至地照顧徐志摩,張幼儀是一個傳統的女人,封建思想根深蒂固,認為女兒就應該「三從四德」。
後來隨著兒子的出生,徐志摩對張幼儀的態度改變了很多,也承認了這個妻子,出國留學的時候還帶著張幼儀,可是,好日子不長,徐志摩在英國邂逅了同樣出國留學的林薇因,徐志摩馬上被林薇因的才學與美貌折服,每天想著花樣討好林薇因,異國他鄉的兩人心也慢慢地靠攏。
徐志摩完全忘了當時懷著孕的張幼儀,每天想辦法追求林薇因,當林薇因知道徐志摩已經成婚了,便遠離了徐志摩,徐志摩為了重新追求林薇因,竟然選擇了和當時有孕在身的張幼儀離婚,林薇因看到了徐志摩的「渣」還是離開了他。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林薇因的智慧,果然,不久,徐志摩便與陸小曼熱戀,當時的陸小曼是徐志摩朋友的妻子,都說朋友之妻不可欺,可是徐志摩非要搶朋友的妻子,陸小曼為了和徐志摩在一起,和丈夫王庚離了婚。王庚是很愛陸小曼的,由於忙於工作,陪陸小曼的時間很少,當面對才情橫溢的徐志摩時陸小曼移情別戀了。
雖然徐志摩後來和陸小曼結婚了,但是心中的「白月光」依舊是林薇因。和林薇因做不成夫妻,但還是朋友。1931年,徐志摩坐飛機為了去看林薇因的演講,因為天氣的原因,飛機失事了,徐志摩再也不能看一眼心上人,一身才華的徐志摩生命停留在了34歲。
徐志摩去世後是張幼儀操辦了徐志摩的後事,而且張幼儀在經濟上接濟了陸小曼,直到陸小曼找了新男友翁瑞午,陸小曼拒絕了張幼儀的接濟才中斷。陸小曼和翁瑞午同居30多年不結婚,因為陸小曼對翁瑞午是沒有愛情的,只有友情,翁瑞午對陸小曼是有愛情的,但是陸小曼也是個善良的人,朋友勸她離開翁瑞午的時候她卻不離不棄。
張幼儀是我見過最善良大度又傳統的女人,在陸小曼的男友翁瑞午去世後,張幼儀又贍養了陸小曼,她說:「陸小曼是她兒子的繼母。」因為張幼儀的兒子在國外留學,所以她替兒子贍養了陸小曼。
幾十年後,當侄女問起張幼儀是否愛過徐志摩的時候,張幼儀神情有些慌張,但是很快便平復了,她淡淡地說:「如果付出算是愛的話,我覺得是愛過的,而且比其他女子更愛。」
毋庸置疑,張幼儀是為徐志摩付出最多的一個女人,為徐志摩生了兩個兒子,在徐志摩去世後,贍養徐志摩的父母和陸小曼。
特別說明一下,張幼儀在經歷了離婚後,出國深造,最終成為了一個新時代的女強人,不再是徐志摩口中的「土包」,先是在東吳大學做教授,後來出任上海女子商業銀行副總裁,在54歲的時候嫁給了醫生蘇紀之,幸福地度過了下半生,享年88歲,是三個女人中最長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