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唯一一個還未被撤銷的兵團:300萬人,建造了14座兵團城市

2022-08-23     小女子大人物

原標題:我國唯一一個還未被撤銷的兵團:300萬人,建造了14座兵團城市

兵團,是我國在特殊歷史時期下產物。建國初期,我國的邊疆地區仍然衝突不斷,為了加強我國邊疆的防禦力量,中央在研究之下決定設立「兵團」這一相當規模的常備武裝力量。

然而在我國,「兵團」的職能卻不僅僅限於防衛祖國邊疆,還在於幫助人們建設祖國。改革開放之後,局勢逐漸穩定,兵團也漸漸消失在了歷史之中。我國的兵團陸續改設,只有新疆建設兵團保留了下來。

在新疆建設兵團這一支多達三百人的軍隊的建設下,新疆從一片不毛之地變成了如今的農牧業強省,更是在其幫助下建造了14個兵團城市,成為國家建設中一股不可忽視的強大力量。

新疆兵團創立史

新疆自古就是我國的軍事防禦重鎮,對新疆的開發自然也成了國家的頭等大事。從西漢屯田戍邊開始,歷經一千多年,沿襲至今。而新中國的新疆建設兵團,卻要追溯到1949年。

新中國成立時,新疆剛剛和平解放。在新疆一百多萬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卻是以農牧業為主體的自然經濟,生產水平及其落後,人們生活貧苦不堪。隨後,在中央的支持下,由王震等一行人所帶領的人民解放軍第一兵團受命進入新疆地區。

王震面對百廢待興的新疆,不僅守衛邊疆,還讓軍隊幫助進行建設。在其領導的部隊進入新疆之後,便開始了積極的生產建設運動。

僅僅用了三年的時間,就在新疆開墾了三十多個大型農場。到了1950年的春天,基本實現了糧食大部分自給、蔬菜食用油全部自給的壯舉。

這一年對於新疆而言意義重大。新疆兵團生產保衛兩手抓,極大的改善了新疆人民的生活水平。

艱難歲月里建設的奇蹟

1953年,新中國按照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的制度設立了第一個五年計劃。隨後,全國上下開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生產建設運動。

對於新疆的生產建設,切實保障新疆的生產建設的任務,中央發表了一份對外決議,即《成立新疆軍區生產兵團的命令》。這項決議的發表,標誌著我國正式建設了第一個生產建設兵團。

儘管王震率領的部隊在新疆已經進行了一定程度的開發。然而新疆地廣人稀,環境惡劣,基礎設施仍然不完備。再加上氣候條件惡劣,人物繁重。兵團三萬多人只能窩在簡陋的帳篷里,吃著堅硬的窩窩頭,飯菜簡陋異常,水資源異常稀缺。

不過,即便在這麼惡劣的環境中,兵團中的將士們卻從沒有叫苦,他們始終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這場轟轟烈烈的大生產當中。在短短的十年之中,幫助新疆建立了137個農場。

待新疆建設卓有成效之時,兵團領導主動向全國有志青年發出邀請,大批心懷壯志的科技、知識分子加入其中,為新疆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1965年,新疆這種建設加保衛邊疆相互結合的辦法引起了黨中央的高度關注和認可,並決定向內蒙、東北等地區推廣,得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新中國初期的祖國建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全國唯一還保留的兵團,建設了十四座兵團城市

1975年改革開放前夕,國內存在的十二個兵團陸續撤銷,其中也包括新疆建設兵團。但是,改革開放之後,中央認識到新疆地區地廣人稀,環境特殊。

1981年,在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王震的建議下,中央在經過認真研究之後決定恢復了新疆建設兵團,這也成為國內唯一僅存保留至今的兵團了。

在新疆建設兵團十幾年的建設下,新疆已有14座「兵團城市」,生活在裡面的人口加起來有三百萬之多。目前,軍團城市面積全部加起來僅僅占新疆總面積的4%,但貢獻了遠超4%的經濟總量。

新疆建設兵團發展至今,已經有獨立的公安、檢察、法院等體系,有獨立的教育機構,各種類型的高校,以及功能齊全的城市建設、科學研究、文化衛生機構等等。後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更是授予了石河子為「二十一世紀最適合居住的地區之一」的稱號。

在新疆兵團發展的途中,始終堅持其作為軍隊的特點「兵民結合」,現擁有民兵四十萬人,基層民兵接近七萬餘人,變成四個預備役師,146個營,706個連隊,分布於天山南北各處的牧場、建設基地、工礦企業等等。

新疆兵團目前還成為了中國維護新疆地區社會穩定,保衛祖國疆土完整的重要力量。在堅持屯墾戍邊、無私奉獻的光榮傳統的同時,為打擊新疆暴亂分子、分裂勢力以及國際恐怖組織發揮著巨大的貢獻與作用。

新疆兵團農62團的團歌曾這樣寫道:我們種田就是站崗、我們放牧就是巡邏,若問軍墾戰士想的是什麼,祖國的繁榮昌盛就是我最大的快樂……,這一首首歌詞不僅僅唱出了士兵們的情懷,更是他們真實的生活寫照。

小結:

新疆兵團無疑在新中國的建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儘管在兵團的建設當中,過度的開發和建設導致了中國部分地區自然環境的破壞,但是我們仍然要看到兵團建設中積極的一面。

從歷史的發展當中來看,兵團制度的設計大致上還是成功了。在長達六十年的建設中,新疆在經濟、教育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並且還極大的維護了我國邊疆地區的穩定與國土的完整。

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分子,我們也必須銘記他們所做 出的巨大貢獻,記住他們在那片不毛之地奉獻自己的生命和熱血,並向之學習,為祖國的和平與發展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e6595ec778f3fa7fef36b13ba33af05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