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胡宗南遭彈劾,從此再不得重用,晚年拮据靠妻子稿費開支

2023-01-17     小女子大人物

原標題:1950年,胡宗南遭彈劾,從此再不得重用,晚年拮据靠妻子稿費開支

前言:

1950年,胡宗南在大陸最後的棲身地西昌機場,也即將被解放軍擊破,胡宗南將剩餘6萬部隊的指揮權交給參謀長就溜之大吉了。他悄悄飛往台灣,本以為可以做蔣介石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令他沒有想到的是,他的敗退台灣,迎來的竟是蔣介石的冷臉。

蔣介石與胡宗南

到達台灣後,胡宗南的日子並不好過,台灣「檢察院」李夢彪等46位「監察委員」以胡宗南丟失大陸為由,提出彈劾。而胡宗南作為蔣介石最信任的嫡系門生,蔣介石卻表現得毫不關心。

從此胡宗南再不得蔣介石的重用,晚年生活變得十分拮据,日常開銷靠妻子的稿費開支。那麼胡宗南到台後遭冷遇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彈劾的結果又是什麼?

蔣介石最信任的嫡系門生——胡宗南

蔣介石在用人方面有一個很大的特點,那就是非常喜歡用浙江籍人士。據不完全統計,國民黨執政期間的政務系統中,浙江人占有的比例遠遠超過其他省份的人,光浙江奉化的將軍就有55人,特務則更甚。

蔣介石

其實,蔣介石除了在親緣、地緣的基礎上選擇用人之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這些受到重用的將領大多數是從黃埔軍校中畢業出來的。總的來說,黃埔軍校的浙籍人士對蔣介石日後邁向權力的高峰,有著至關重要的因素。

1924年,孫中山先生在中國共產黨和蘇聯的幫助下,在廣州東郊的黃埔建立了陸軍軍官學校,通稱黃埔軍校,蔣介石擔任黃埔軍校的校長。

從這以後,蔣介石就已經開始了他的「籠絡」大計。而胡宗南之所以能入蔣介石的眼,是在黃埔軍校的開學典禮上。

當時孫中山先生在台上宣布訓詞,台下的學生都十分認真地聽著,但由於孫中山先生是廣東人,台下的北方學生根本聽不懂。典禮結束後,有人就像蔣介石反映了這個情況,蔣介石立馬找到三個書法較好的學生抄寫訓詞,其中就有胡宗南。

胡宗南和妻子

胡宗南1896年出生,8歲開始求學,畢業後就一直在當地擔任教員。就是在教員生涯中,胡宗南練就了一手好字。黃埔軍校成立後,胡宗南就決定投筆從戎,考入了黃埔軍校。就在這次抄寫訓詞的機會中,他成功脫穎而出,引起了蔣介石的注意。

蔣介石特地查了胡宗南的出身,發現他就出生於離自己老家只有一百里地的鎮海,蔣介石頓時喜出望外,漸漸對胡宗南產生了收為己用的想法。

孫中山先生去世後,國民黨內部分裂,蔣介石趁機上位,這引來了部分國民黨元老的不滿。軍閥首領馮玉祥、孫傳芳,桂系李宗仁、白崇禧公開攤牌逼蔣下野。蔣介石被逼無奈,只好宣布辭職,回到奉化老家。

蔣介石走後,南京就處在一片混亂之中。孫傳芳與奉系軍閥張作霖聯手,硬剛李宗仁、白崇禧的桂系部隊,龍潭大戰一觸即發。

胡宗南和李宗仁

孫傳芳的先遣部隊一路向南京城逼近,白崇禧、李宗仁心急如焚,只好向駐防在杭線上的第一軍請求支援。黃埔軍內部的分歧很大,他們依舊記著白、李二人逼走蔣介石的事情,不願出手干涉。

這時唯一有說話權的胡宗南站了出來,拍板決定先幫桂系打敗孫傳芳,再和桂系「從容論道」。此想法得到了黃埔軍大部分的支持,於是胡宗南就帶領著第一師、劉峙的第二師和顧祝同的第三師以及陳誠的第二十一師一起出馬,結束了這場大戰。

蔣介石聞訊後,對胡宗南做法很是讚賞,胡宗南在其心裡的地位也逐步提升。而在之後的一件事中,蔣介石直接將胡宗南納入了自己的嫡系將領行列中。

在同桂系軍隊打敗孫傳芳後,胡宗南就率領一師回到了杭州駐防,但李宗仁和白崇禧卻突然下令,讓駐防在滬杭一線的第一軍撤到江北,美其名曰是為了防止孫傳芳對南京反攻。這樣明顯地卸磨殺驢之舉,胡宗南怎能看不出。

孫傳芳

滬杭一線的第一軍撤到江北,前有孫傳芳後有桂系軍隊,就相當於砧板上的魚肉,到時只能任人宰割了。胡宗南聽後大為憤怒,連忙找到蔣介石商量對策。蔣介石立即指示李宗仁組織團級以上的黃埔軍官到上海召開會議。

胡宗南心直口快,在大會上痛批了桂系的做法,同時還非常有眼色地表達了對蔣介石的忠心,他表示現在蔣介石雖然下野,但一定會東山再起,黃埔軍隊只聽從蔣介石的命令。

這波忠心表達得正是時候,蔣介石對胡宗南刮目相看,至此,黃埔軍就成了蔣介石的私家軍隊,胡宗南也成了蔣介石最信任的嫡系門生。

胡宗南對蔣介石忠心,蔣介石也有意無意地偏愛胡宗南。

年輕時期的胡宗南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南京淪陷,胡宗南退守安徽,正好進入了李忠仁指揮的第五戰區內。蔣介石有意讓胡宗南歸於李宗仁的管轄,這時就有人提醒胡宗南去拜訪李宗仁,但胡宗南卻說:「我只聽蔣校長的命令。」

這句話很快就傳到了李宗仁的耳中,李宗仁很是氣憤就找蔣介石抱怨,蔣介石雖然表面上表現出生氣,但內心卻是非常高興,在安慰李宗仁後,蔣介石立即改變主意,讓胡宗南進駐了陝西關中。

胡宗南至此在關中開啟了他稱霸西北的歷史,被人稱為「西北王」。

由此可見胡宗南憑靠對蔣介石的忠誠,平步青雲,逐漸獲得了蔣介石的賞識,但到台灣後,胡宗南為什麼突然就不受蔣介石待見了呢?

不可一世的西北王,被彭德懷一招制服

蔣介石器重胡宗南,宋美齡也在背後推波助瀾,一度積極撮合胡宗南和她的外甥女孔令偉結秦晉好。一來,宋美齡想讓孔令偉趕緊嫁人,二則是想利用這樁婚姻將胡中南海拉進孔宋家族體系中,蔣介石對此沒有任何態度,其中也有些默許的成分。

蔣介石和胡宗南

然而,當時蔣介石還並沒有將胡宗南列為自己的接班人選,第一人選仍舊是張學良。但張學良一心只想抗日,與蔣介石的想法背道而馳,而後發生了「西安事變」。張學良逼迫蔣介石抗日,讓蔣介石憤恨不已,回到南京後,張學良就被囚禁了。

張學良的突然「退出」,就是胡宗南風生水起之時。但胡宗南的實力與蔣介石對他期望相差甚遠,這從胡宗南與彭德懷的交手中就能體現出來。

胡宗南名不副實,因此在背後有很多人都說他「浪得虛名」,這讓胡宗南十分惱火,但其確實沒有什麼突出貢獻。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就連陳立夫都當面嘲諷他,說他的部隊只是擺在那裡看看而已,還說:「如果我是你,我會集中軍隊和飛機一個晚上占領延安。」

胡宗南哪能被這樣羞辱,立即向蔣介石提出攻占延安的想法。但其實這一切都在陳立夫的預料之中。

陳立夫

當時陝北處在中國東西部結合處,地勢險峻,戰略位置非常重要。紅軍在1935年勝利會師後,就在這裡建立了陝甘寧革命根據地,中國共產黨將所有的部署都集中在了陝北,於是陝北就成了兵家必爭之地。

陳立夫認為,此時共產黨的所有主力部隊都在山西前線抗日,延安的防禦極其薄弱,而胡宗南手中都是些精兵強將,如若此時出擊,必定會將共產黨的領導人一網打盡。

蔣介石聽信陳立夫的話,立即下令讓胡宗南率兵入甘。

1936年,胡宗南率領第一軍入甘後,就對紅軍展開了猛烈攻擊,使紅軍不得已一路向北撤退,就在危難之際,

彭德懷

挺身而出,統一指揮紅軍3個方面軍作戰。

彭德懷和周恩來

紅軍一路退到綏遠,無路可退,再退就意味著要放棄陝北,為此毛澤東一日數電彭德懷,給予鼓勵。而另一邊蔣介石卻因為胡宗南的處處小心,將胡宗南痛批了一頓。胡宗南有氣沒處撒就想要將彭德懷部隊一舉拿下。

但彭德懷此事已經想好了對策,他將設伏地點選在了山城堡,準備在這裡給胡宗南當頭一棒。趁著敵人距離紅軍有兩三天的路程,彭德懷率先在山城堡周圍部署好伏擊計劃,當胡宗南七十八師進入山城堡時,彭德懷一聲令下對敵人發起猛攻,基本殲滅了胡宗南七十八師。

胡宗南大敗,對彭德懷充滿怨恨,總想找機會扳回一局,但在山城堡戰役不久後,就發生了西安事變,國共合作共同抗日,胡宗南只能將怨氣咽在肚子裡。

彭德懷將軍

胡宗南的這口怨氣一直憋到抗日戰爭結束後,蔣介石無視國家安定,對共產黨發起了攻擊,西北戰場再次成為主戰場之一。

1947年,在西安的胡宗南突然收到了蔣介石的急電,要他立即乘坐飛機到南京開會。到達南京後,蔣介石下令讓胡宗南立即向陝北延安進攻,必須在3月10日前展開攻擊。

3月,胡宗南率領20餘萬精銳部隊大舉向陝北進攻,當時我方西北野戰軍只有3萬人,力量懸殊,為了保存實力,彭德懷決定暫時放棄延安。

當胡宗南的部隊以為要在延安進行一場惡戰時,卻沒有想到延安已經成了一座空城。胡宗南大喜過望,以為是彭德懷懼怕,便對蔣介石吹噓起來:我軍經七晝夜激戰,第一旅終在3月19日占領延安,俘敵5萬,繳獲彈藥無數。

胡宗南(中)

這則消息把蔣介石高興壞了,當即嘉獎了胡宗南。國民黨的各大報刊上也開始宣傳胡宗南的「戰績」,但當蔣介石接受記者採訪時,記者的一句話讓蔣介石瞬間明白過來。記者問蔣介石:「紅軍總數只有3萬,胡宗南將軍怎樣俘敵5萬的。」

蔣介石的臉瞬間陰沉下來,匆忙離開了現場。

胡宗南部隊進入陝北後,急於尋找我軍主力部隊決戰,而彭德懷已經想到了制敵的辦法,就等胡宗南往裡鑽。彭德懷決定將一支部隊安插在延安西北安塞方向,佯裝要與胡宗南主力部隊決戰的樣子,而真正的主力軍隱藏延安東北青化砭,伺機行動。

幾天後,胡宗南果然上當,當下派出「天下第一軍」的董釗率領5個旅向西北方向趕去,在國民黨部隊進入青化砭時,埋伏在山頭的我方主力軍猛撲過去將敵人包圍,經過一個小時的激戰,敵人被殲滅3000餘人。

彭德懷

之後,無論胡宗南作如何的掙扎,都被彭德懷利用「誘敵」戰術,讓胡宗南吃虧。胡宗南幾次掉入彭德懷準備好的口袋中,氣急敗壞,又派二十九軍前往宜川與我方西北野戰軍交戰起來。

二十九軍軍長劉勘深知彭德懷的戰術,自己也總結了一套作戰計劃,但指揮權在胡宗南手中也不便插手。不出意外,二十九軍再一次掉入了彭德懷設好的陷阱中,被全部殲滅。

而後,彭德懷孤軍深入遭到了胡宗南和馬家軍的前後阻擊,幸而在西北野戰軍第二縱隊的掩護下才得以脫身。對於這次失敗,彭德華痛定思痛做出了深刻檢討,使部隊士氣大大提升。

在彭德懷檢討自己的時候,胡宗南卻一直在向蔣介石邀功,忽略了對軍隊的培養。結果可想而知,彭德懷在西北戰場上越戰越勇,而胡宗南卻屢戰屢敗。在後來的扶眉戰役中,胡宗南的部隊4個主力軍全部被殲滅。

敗退台灣,胡宗南再不得重用

自扶眉戰役結束後,胡宗南主力盡失,只能敗逃西南。然而就在川東之戰中,他的第一軍被劉鄧大軍殲滅,胡宗南再無可依。蔣介石對胡宗南在大陸最後的表現很是不滿,甚至產生了讓胡宗南坐等挨打,為國民黨盡忠的想法。

1950年,胡宗南最後一個落腳點西昌機場也失守了,他將剩餘6萬部隊的指揮權交給參謀長後,就坐上了去往台灣飛機,至此國民黨在大陸最後軍隊被徹底殲滅。

在敗退台灣之前,胡宗南是蔣介石最後一個稻草,但顯然胡宗南的實力與蔣介石的期望相差甚遠,這讓蔣介石對胡宗南產生了一股怨氣,就連胡宗南抵台後,蔣介石都沒有出面接見他。這一舉動無疑讓胡宗南內心也產生了芥蒂。

更讓胡宗南沒有想到的是,他之後在台灣的生活更是難過。

蔣介石沒有出面接見,台灣的國民黨立即嗅到了蔣介石對胡宗南的冷臉,他們也早就對其產生不滿,同樣也擺出了不待見的冷臉,胡宗南只得攜家眷前往台灣東部的華聯海濱居住。

胡宗南與家人

1950年5月,胡宗南突然收到一則消息,是台灣「檢察院」以李夢彪為首的46名「檢查委員」聯名對他提出彈劾。

彈劾文中列舉了胡宗南自1932年率部進駐陝甘以來,享有的日益壯大的權利和各種待遇,然後又批評胡宗南在西北戰場上的敗績。兩者對比盡顯胡宗南拿著高權利卻做不出成績的「無能」。

文章最後還將國民黨兵敗大陸的所有罪責都加在了胡宗南的身上,這無疑是對胡宗南的公開處刑。此文章一出,作為最信任胡宗南的蔣介石並未出面維護,這讓胡宗南的心徹底涼透。

面對彈劾自己的文章,胡宗南卻顯得十分鎮靜,他好像對這些「窗外事」並不關心,在那些日子深居簡出,從未出面辯解。然而還是有些同僚肯為胡宗南出面處理。在1950年6月初,頗有聲望的律師江一平與108位「立法委員」共同署名,將陳情書呈給蔣介石,為胡宗南求情。

蔣介石

總體來說,胡宗南的最終結果還得是蔣介石決斷。蔣介石對胡宗南兵敗之事非常不滿,但畢竟胡宗南跟隨他20餘載,處罰過甚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在權衡利弊之後,蔣介石決定放過胡宗南。

雖然胡宗南逃過了這場政治風波,但在這之後胡宗南再不得蔣介石重用,他開始享受到家庭的生活樂趣中。

除了昔日的軍中同事外,胡宗南一家在台灣舉目無親。胡宗南失去軍中的地位後,胡家的物質就開始下滑,生活拮据。胡宗南的兒子胡為真回憶起幼年往事時道:「我至今記憶猶新,父親薪水不夠用,母親老是為錢發愁。」

胡宗南的妻子總是默默在背後支持丈夫。胡宗南的薪水有三分之一拿出救助家口眾多的部下,三分之一用於辦公用品,剩下三分之一貼補家用。而這並不能滿足家中日常開銷,胡宗南的妻子想要教書獲得薪水,但胡宗南又交代她不要再去教書。

胡宗南和妻子

別無他法,胡宗南的妻子只能向報社投稿,報社審核文稿的標準很高,第一次接到退稿時,胡宗南的妻子還大哭一場,但她並不灰心,堅持寫,終於她的文章上了報,獲得了稿費,家中的伙食也得以改善。

縱觀胡宗南的一生,其除了是蔣介石的嫡系將領外,對抗日戰爭確實也做出過貢獻,但他站在人民對立面的那一刻就註定要失敗。其在前半生忠於蔣介石,後半生卻因為蔣介石的冷落而涼了心,晚年的生活雖處於平靜,但始終沒能再得到蔣介石的重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de84eae774a95db2f72c6a2aa6a385d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