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觀世界宏觀宇宙,以微見著中細品《鄉村教師》生如夏花的絢爛

2024-07-30     小女子大人物

文 | 雪憶柔

這是一個小人物的故事,主角是一個年輕的鄉村教師,他以平生所學浸潤孩子們成長。他與時間賽跑,用掏空自己的方式堅持受業解惑。

這也是一部浩瀚銀河的史詩,背景是兩個文明體的存亡對決,勝者正在全力追擊並剿滅敵手。他們在宇宙中篩選,並且著手毀滅不智慧的生命。

平行宇宙,或許也會交叉,那是光年之外的相遇,更是一介凡人拯救地球的創舉。它存在於科幻作家劉慈欣的作品中:《鄉村教師》。

一、以現實的寫作手法,探尋科幻小說的另類解讀

《鄉村教師》是一部擁有獨立風格且不可多得的科幻作品,它於樸實無華中展現宏大,將樸素的現實和遙遠的科幻相結合,在兩個平行世界穿插著各自的故事,最後交匯在一起,迸發出永恆的光芒。

用時空交叉的方式,講述兩個世界的故事※第一個世界:地球表面的人類文明。

在一個遙遠的山村,一位叫李寶庫的鄉村教師還在伏案備課。他是村裡唯一的教師,卻非常不受重視。對整個村子而言,學習解決不了生計,還不如早點讓娃種地。

半年前,村民們為了修村裡的老君廟竟然要拆了校舍,李寶庫單槍匹馬地阻攔卻被打傷住進了醫院。這一次入院,他被檢查出得了早期食道癌。只需要兩萬塊錢,李寶庫就可以通過一場手術轉危為安。然而他捨不得這筆開銷,他把僅有的錢給孩子們買了書籍。

在李寶庫生命的最後一段時期,他與死神爭分奪秒,他要將畢生所學都傳授給孩子們......

※第二個世界,地球之外的異族文明。

在距離地球五萬光年的銀河系中心,一場延續了兩萬年的碳矽星際戰爭終於接近了尾聲。在這場焦灼可怕的星際戰爭中,碳基聯邦星球上的生物大都死於沸水之中,矽基帝國的剩餘艦隊全部被趕到了銀河系最荒涼的區域。

銀河系碳基聯邦艦隊作為戰爭的勝利者,還要完成最後一條使命:建立一條五百多光年寬的隔離帶,以摧毀隔離帶中的大部分恆星,制止矽基帝國恆星蛙跳。地球就在這個隔離區域內。

碳基聯邦艦隊出於對生命的尊重,決定對隔離帶內能夠通過「3C文明測試」的星球加以保護。接下來這支艦隊開始了時空躍進......

用文明碰撞的對比,暗藏兩個世界的生機劉慈欣的心胸入海,他通過《鄉村教師》用以微見著的方式刻畫了強烈的對比:微小如地球文明的存在,龐大如星際文明的跨越,智慧生命對人類命運的寬容,體現了這個宇宙的公平準則,同時也為地球文明的存續埋下了生機。

李寶庫在生命的最後一刻還堅持在破舊的教室中,點燃一根又一根的蠟燭,借著微茫的燭光,看到孩子們臉上悲傷的表情,他知道自己的時間已經沒有多少了。破舊的教室里,李寶庫憑藉堅強的毅力虛弱地講起了他的最後一課。

「這節課講牛頓三大定律,他說了三句很神的話,把人世間所有東西的規律都包含進去了......」「當一個物體沒有受到外力作用時,它將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不變。」「一個物體的加速度和它所受的力成正比,與它的質量成反比。」「當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施加一個力,這第二個物體也會第一個物體施加一個力,這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這些冷冰冰的物理知識對於山村裡的孩子們來說意味著什麼?是每一次抬頭仰望星河時,目之所及和心中所想已然有了另一番模樣,他們的眼界和世界已經被李寶庫拓寬了。

這是作者埋的最好的線,我們知道會發生拯救地球的情節,我們在猜測英雄是怎樣的出場方式。我們想不到的是,它是不同於美國科幻大片的個人英雄主義,而是一個普通人的毅力和意念傳承,無意識卻註定會創下的奇蹟。

劉慈欣不愧是理性的作家,在拯救地球的那一刻,孩子們朗聲誦讀出的「通關密碼」不是求救和告饒,不是古詩詞和名家名篇,而是物理學概念。由此看來,知識是相通的,文明有碰撞,也有一個追逐的過程,唯有知識才是溝通的唯一橋樑。

二、以想像的風格創作,凸顯科幻小說的現實意義

《鄉村教師》的寫作風格與《三體》的第一部有異曲同工之妙,將時間軸定格在過去,講述平行宇宙中地球和其他星球文明的延續。

以己之軀,傳遞希望之光畢業後,李寶庫毅然放棄了在大城鎮紮根的機會,隻身回到了自己深愛的故土當一名鄉村教師。

看著鄉民們拆解了縣裡、鎮里捐贈的農用機具,只為賣掉那零零散散的部件,李寶庫知道他必須讓山娃們明白「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道理。

村裡的婦人生娃竟然還在用古老的方式而不信奉科學,多少母親的性命因而慘死,李寶庫深感愚昧的基因不能再傳承下去,他要讓山娃們的思想得到轉變。

懶惰和依賴不能成為慣性,他要激發孩子們的自覺,改變那根深蒂固的思想意識狀態。

「那火苗是多麼弱小,而一旦熄滅,娃們就會走上父輩的老路,帶著親手造就的悲劇呆滯地度過一生。」

這火苗便是李寶庫病軀散發出的微弱光芒,照耀著這塊貧瘠的大地。大概連李寶庫自己也未曾想到,這火苗不僅點亮了學生們的人生,更將在宇宙中點亮地球。

不得不說,劉慈欣的想像既樸素又深遠,他將看起來毫無關係的兩件事巧妙結合,從無形處尋有形,大膽地展開想像,在科幻的世界敲響現實的鐘聲。

還記得都德在《最後一課》中刻畫的韓麥爾老師嗎?當40年兢兢業業的韓麥爾用盡全身力氣在黑板上寫下「法蘭西萬歲」時,他所教授的遠不止課上的知識,他更是將自由、勇敢和熱愛刻在了孩子們的心裡,這就是為人師的能量。

薪火相承,接力文明續航在科幻領域,有很多著名的小說都出自教師之手。比如《銀河帝國》的作者是波士頓大學的教授艾薩克·阿西莫夫,《千年戰爭》的作者喬·霍爾德曼是麻省理工學院的教授,《黑暗的左手》的作者厄休拉勒古恩也是在大學任教。可見,教師的職責不只是教書育人,還有喚醒想像、激發創造的能力。

李寶庫就是這樣的教師,他深知農民是人類發展的最大基石,只有當這個群體的微光發生了改變,人類的命運才能得到根本性的救贖。

李寶庫執著地將牛頓三大定律教授給孩子們,這也正是作者想要傳遞給讀者的信息:為什麼會選擇由物理學決定生死呢?因為物理可以改變世界。這是科幻作家的執著,更是期望。作者將這種期待通過李寶庫傳遞給孩子們,再讓孩子們以此來拯救地球。

一個鄉村教師尚且能傳遞如此巨大的能量,縱觀整個人類世界,這力量接續的本身就是對文明的傳承,是希望的續航。

三、以鮮明的雙重隱喻,揭示古老文明的傳承延續

《鄉村教師》通過隱喻的方式用四次希望傳遞,表達本書的鮮明主旨,達到情感的升華。

用秀秀的死亡,隱喻生命的希冀秀秀原本是李寶庫的初戀,然而多年情感卻敗給了金錢,同村的二蛋用小恩小惠收買了秀秀的心,婚後不久的秀秀最終卻因難產而死。

秀秀的死並不是表面看起來這樣單純,二蛋捨得花三萬塊錢大操大辦一場婚宴,卻不捨得花300塊錢送秀秀去縣裡醫院生產。因為這是村裡的傳統:認為女人生孩子並沒什麼大不了的,祖祖輩輩都是靠天命延續著新生命。

秀秀的死讓李寶庫傷心不已,他恨村裡的愚昧和無知,也更堅定了他要打開娃們世界裡一扇窗的決心。這片土壤必須改變,要讓這些承載未來的孩子們擁有翻天覆地的本領,而李寶庫就是領路人。

秀秀並不是《鄉村教師》里一個可有可無的角色,她的存在是一個催化劑。這是書中的第一次死亡,作者通過一個女性的悲劇來暗示一個新生命的開啟。她的死是為了烘托生的不易,她的死更是生命的希冀。

用養父的死亡,隱喻希望的傳遞父母早亡的李寶庫把學校當作家,他的小學老師像父親一樣給予他關懷。直到一年冬天,老師帶他回家過年的路上遇到了兩隻野狼,驚慌中寶庫只聽到老師大喊的一聲「快跑」。等寶庫帶著村民們前來營救時,老師已經葬身狼口。「養父」的舍己救他,讓李寶庫的人生觀發生了重大的變化,這也是他堅定地選擇做一名鄉村教師的初心。

這是書中的第二次死亡,作者通過對老師的簡單描述,埋下了全書的主線。老師的死亡對於寶庫來說是紅燭一般的燃燒,是老師的犧牲給了他生命的延續,這希望之火才得以代代傳遞。

用寶庫的死亡,隱喻山娃的生機「山溝溝里映出點點火光,李寶庫知道,這是山娃子們用封建迷信的方式——燒紙來為老師祈禱。」

這是樸實的孩子們在用迷信的方式挽救最敬愛之人的生命,這一幕讓李寶庫百感交集。他要打破這愚昧的枷鎖,要從孩子開始就學會掌握科學知識,再用知識去改變命運。

當李寶庫決心用救命的錢換取書籍時,他就已經將生命置之度外,只有知識才能讓他的期待在孩子們身上得到延續。這是書中最後一次的死亡,作者用李寶庫的生命餘光照亮了孩子們的世界,也給了孩子們未來無限的可能性。

用人類的存亡,隱喻重生的契機

李寶庫終於完成了人生使命遺憾而去,孩子們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

突然孩子們仿佛到了另一個時空,他們進入了一片雪白之地。有一個孩子脫下一隻鞋,沿著地面扔出去,那鞋子竟勻速直線地向前滑出,保持著恆定不變的速度。那一刻,孩子們看到了牛頓第一定律!

碳基聯邦艦隊終於到達了地球。艦隊最高指揮官發出了測試指示,然而孩子們一直沉默著沒有發出聲音。面對這一群低智慧生命,最高指揮官只能下令摧毀這個星球。但是,發出指令後他依然想給他們最後一次機會。

測試聲音響起:「3C文明測試試題13號:當一個物體沒有受到外力作用時,它的運行狀態如何?」

孩子們朗聲答道:「它將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不變。」

「3C文明測試試題13號測試通過。」指揮官聽到了正確答案後,立刻下令將發出攻擊的信號攔截:「下一道試題也出關於甚低速力學基本近似定律的。」

「3C文明測試試題14號:請敘述相互作用的兩個物體間力的關係。」

孩子們齊聲回答:「一個物體的加速度和它所受的力成正比,與它的質量成反比。」

......

李寶庫怎麼也想不到,他押中了人生最重要的考題——地球生死存亡的命題!這一刻,地球重生了。

筆者結語

《鄉村教師》的結局恰好驗證了李寶庫用生命堅持教書育人的重要意義,他的精神之光必將薪火相傳。

印象最深的是碳基聯邦艦隊對地球文明的總結:「人類沒有記憶遺傳,所有的知識文化都靠一個特定群體傳播,他們被稱為老師。」

小世界觀大宇宙,浩渺星河看萬頃碧波。這廣闊無垠的天地之間、六合上下,每一個獨立的生命都是那樣渺小。面對生死,我們無能為力,然而一個普通的鄉村教師卻讓死亡變得更有壯麗的意義,這是何其偉大。

李寶庫是崇高的教師,他以殘燭之軀,燃儘自己,點亮希望。

李寶庫又不只是教師,他是兩代人的知識傳遞者,更是兩個文明的溝通者。

劉慈欣通過《鄉村教師》所表達的並不止於對這一群體的歌功頌德,他通過一個科幻故事想傳達的是人們對教育事業尤其是鄉村教育事業的思考。

教書育人之所以神聖,是因為教師在用一己之力點亮更多的希望。他是足以燎原的星星之火,這火勢一旦燃燒,便足以點燃整片綠洲!

第一次讀《鄉村教師》時,我始終在等待旁觀著劉慈欣會怎樣為李寶庫逆天轉命。然而,科幻作家的溫度不只是世俗小情,更多的是表現大愛無疆,大劉堅持用個體生命的死亡烘托這廣袤地球存續的重大使命,也讓《鄉村教師》的主題更具有深刻的意義。

「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謹以此篇獻給新冠疫情期間,為了「祖國的花朵」而兢兢業業、無私奉獻的教師們,感謝你們用生命之光點亮祖國未來的希望。首發原創,持續更新,感謝您關注@雪憶柔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68f1ed8584023f413d17652aa7f01cc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