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赴美上市在經過了2022年的冰點之後,進入兔年,出現升溫跡象。兔年春節後,中概股量子之歌在美上市,這也是中概股底稿審查落地後,首家在美上市的中概股企業。進入2月,又有碩迪生物、理臣中國和禾賽科技三家公司完成赴美上市,其中,2月9日上市的禾賽科技,是第一家登陸美國資本市場的中國雷射雷達企業。
除了前述4家企業選擇IPO方式完成在美上市,路特斯和車車科技則宣布將通過SPAC方式在年內上市。此外,近期已完成遞表的中國企業還包括堂堂加集團、迦里仕人才、新瑞鵬寵物醫療、天成金匯、博智顧問等。可見進入2023年尤其是兔年之後,中企赴美上市明顯出現了升溫現象。
這其實是意料之中的事情,畢竟2022年中企赴美上市出現冰點是非正常的。受美股政治化原因的影響,2022年只有19隻中概股新股上市,其中包括4家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尤其是去年9月和10月,更是罕見地出現赴美上市中國企業連續兩個月為零。
但從去年8月起,政策面逐步好轉。2022年8月26日,中國證監會和財政部與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 (PCAOB)簽署了審計監管合作協議。隨後,PCAOB於2022年12月15日確認獲得了對於總部位於中國內地與中國香港的註冊公眾會計師事務所的完整的審查與調查權限,並決定撤銷此前無法對中國會計師事務所進行有效監管的認定結果。PCAOB的此項決定暫時消除了中概股被強制退市摘牌的風險,同時也為中企赴美上市掃清了審查與監管上的障礙。
當然,中企赴美上市出現升溫,這也是由於中企有赴美上市需求的緣故。因為美股上市的門檻相對較低,所以一直都是中國企業境外上市的一個重要場合。雖然近幾年隨著註冊制的推行,A股的上市條件有所放寬,IPO節奏也在加快,但仍然難以滿足國內企業上市的需求。比如,截止今年1月末,A股IPO排隊企業就有865家,兩年也未必能夠發完。在這種情況下,一些不滿足A股上市條件,或不願意在A股市場長時間進行排隊的企業,就會選擇赴美上市。尤其是2022年,一些原準備赴美上市的中資企業被推遲了一年,所以在上市的障礙掃除後,這些企業也希望能儘快赴美上市。
此外,中企赴美上市出現升溫,也與中概股在美國市場的活躍有很大的聯繫。正是基於中美雙方的共同努力,讓中概股在美上市的政策面有所好轉,相對應的是,中概股在美股中的走勢也趨於活躍,以中概股指數為例,在去年10月下旬見底246.35點之後,到今年1月下旬上漲到555.05點,中概股指數走出了翻番的行情。正是由於中概股受到市場的追捧,這就為中概股赴美上市升溫創造了良好的市場環境。
不過,儘管中企赴美上市出現升溫的跡象,但中企赴美上市能否迎來新高潮還存在懸念。從歷史上看,中企赴美上市的高潮出現在2018年,當年共有48家中企在美上市,其中,29家選擇在納斯達克上市,19家選擇紐交所。愛奇藝,騰訊音樂,嗶哩嗶哩等炙手可熱的網際網路娛樂公司都是在當年赴美上市,可以說2018年是中國公司赴美上市最精彩紛呈,起伏跌宕的一年。但從當下來看,儘管中企赴美上市表現出升溫的勢頭,但要迎來新高潮還有較大的難度。
一是美《外國公司問責法案》仍然懸在中國公司的頭上。這是美股政治化的產物。由於該法案在信息披露上提出了一些政治化的要求,包括證明自身不被外國政府所有或控制,披露董事會裡共產黨官員姓名、共產黨黨章是否寫入公司章程等,因此,中企中的國有控股公司以及一些重點企業,將不會選擇赴美上市。
二是隨著國內監管部門逐步走向成熟,國家安全、個人安全也將是監管者將要把關的內容。一些涉及到敏感數據的行業與企業的境外上市將會受到約束。而且早在2021年12月24日,中國證監會就發布了《國務院關於境內企業境外發行證券和上市的管理規定(草案徵求意見稿)》等相關文件,該等法規一經生效,將意味著赴美上市的企業需要履行相應的備案及可能適用的相關主管部門的事前審核程序。如此一來,涉及到國家安全、個人信息安全的企業將難以赴美上市。
三是美股政治化打壓中概股的做法將會帶來很大的負面作用,使得更多中國公司願意將上市目標鎖定在A股與港股。至於赴美上市,則是一種迫不得已的選擇,或只是一個階段性的選擇,不排除有的公司赴美上市後未來還會擇機回歸A股或港股上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e60bf6c63247deb3faa4e16870a5b9e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