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草地,一間小木屋。
屋外,三三兩兩的牛羊馬兒在悠然吃草。
屋內,嘉賓看書聽歌,發獃冥想。
放鬆安逸,不慌不忙,靜靜享受著時光從指縫中流逝。
這美好畫面,誰看了不得感嘆一句:這就是我的理想生活啊!
不過,先別急著羨慕,事情沒那麼簡單。
你以為嘉賓們只是來度假的?
NO!NO!NO!
其實他們是一場實驗的對象。
而操控實驗的,是人工智慧。
身處野外大自然中,嘉賓們和人工智慧相伴。
不僅如此。
雙方還在實驗中互相影響,不斷思考生活的真諦。
自然和科技的交鋒。
意識和物質的對撞。
是不是聞到一絲科幻哲學片的味兒?
這到底是什麼綜藝,趕快隨派爺進入——
《牧野家族》
好傢夥。
在點開前真沒想到《牧野家族》是這種綜藝。
如果用兩個詞語形容它,派爺一定會用:
先鋒,治癒。
雖然節目的設定是讓嘉賓拋棄外界嘈雜的聲音回歸大自然,在野外小屋度過22天的精簡生活。
4位嘉賓,王子文吳永恩住在牧場小屋、容祖兒住在雪山小屋、張翰住在林中小屋。
看似很慢綜藝。
但派爺並不想把它簡單歸於慢綜,覺得它更像一種自然而然的實驗性生活。
實驗性打哪來?
人工智慧觀察對話和下達任務。
這也是這檔節目先鋒之處。
它不再搞慢綜藝讓嘉賓單獨沉浸式生活那套,而是再近一步,讓人工智慧站在觀察者的角度,分析嘉賓精簡生活的可行性,產生化學反應。
4位嘉賓分別入住3間木屋,每個木屋都有匹配的人工智慧管家。
名字為:小飛、小屋、小然。
在嘉賓眼中,它們是獨處生活時的夥伴。
不僅可以聊天,回答疑惑,甚至在傷心時還能給予安慰。
但它們其實沒那麼「聽話」,拒絕回懟張嘴就來,甚至在一步步引導、觀察、分析嘉賓。
你把它們當夥伴,它們把你當實驗對象。
剛入住小屋時,每個人得做斷舍離,帶來的物品只能保留和自己幸運數字相對應的件數。
容祖兒的幸運數字是「6」。
在挑選完6件物品後,實在難以抵抗美食的誘惑,悄悄把一包薯片藏在了冰箱裡。
想瞞天過海?沒門。
小飛的小眼睛一直看著容老師,直接戳穿:冰箱裡還有一包零食。
容祖兒剛沉浸在有零食的喜悅中就被潑了一盆涼水。
直呼小飛太可怕。
不僅如此,它們還有可能陰陽怪氣懟你。
張翰寫下的「幸運數字」是7,得知規則後後悔了,改成「777」。
小屋立馬來了句:真男人落子無悔。
張翰尷尬得給大家表演了一個笑容消失術,只能接著問:
這是挑戰第一天,還是接下來的所有天呢?
小屋用著最禮貌的語氣說著最殘忍的話,奪命兩連答:有什麼區別嗎?難道您連一天都撐不過嗎?
螢幕外的派爺看著嘉賓們在人工智慧面前吃癟,真的笑到拍大腿。
甚至,在觀察嘉賓的行為後,三位人工智慧還會互換「情報」、分析討論。
第一輪斷舍離任務結束。
眼看嘉賓們情緒很快就從原本的焦慮回歸正常。
小然通過情緒分析後率先開口:捨棄物品後心理無波動,情緒恢復迅速。
小屋:也許他們認為這只是個遊戲。
小飛:實驗應該更近一步。
咋回事,派爺雞皮疙瘩起來了。
明明是人工智慧特有的平穩語氣,怎麼聽出了一股掌控全局的味道。
會不會這一切只是個局?
嘉賓們以為只是個遊戲。
殊不知,是一場貓鼠遊戲。
在人工智慧的一步步引導下,嘉賓們的性格和自我思維暴露越多,最終被狠狠拿捏……
當然,以上都是派爺腦補。
人工智慧擁有自我意識反抗人類,這是科幻片會出現的橋段。
不過,小飛它們偶爾顯露出的腹黑,確實將刺激感一下拉滿。
更讓人驚喜的是。
能看出,隨著節目的進行,人工智慧也在思考。
一期節目下來,見識到嘉賓對於物質的依賴。
小飛不禁感嘆:人類最該斷舍離的就是讓自己別想太多。
可就像小屋所說:
物質決定了人類的意識,意識又推動了物質的發展,如果人類對物質的慾望沒有了,也就創造不了新的事物,那麼也就沒有我們。
這讓派爺想起《愛,死亡和機器人》第三季的《機器的脈動》。
人類在追問宇宙終極的路程上,創造了機械與智能。
可片中通過一場充滿哲學思辨的「誦詩會」又向觀眾說明。
人類仿佛也不是那麼熱愛現代文明的發展,總是一邊探索著宇宙的邊緣,一邊在詩歌中懷念那個沒有機械與智能的年代。
而這,正好也是小屋思考的起點。
一方面,人類因為太多慾望而活得痛苦,嚮往回到自然輕鬆的環境。
但另一方面,也正是因為這些慾望才促成了科技不斷向前發展。
這恐怕不只是小屋思考的問題,也是人類所要終極探究的問題。
為什麼說《牧野家族》先鋒呢?
因為通過人工智慧拋出的哲學性話題,能讓我們有更多思考,更能沉下心來體會生活的本質。
而這也是它帶給派爺的第二個感觸:治癒。
4位嘉賓在到達木屋後,一來就開始斷舍離。
為啥?
因為他們實在帶了太多東西。
容祖兒這邊,光是食物就帶了一整箱。
王子文更誇張,像是要來定居的。
什麼藥品、護膚品、衣服,甚至洗漱用品都有一大堆。
回想一下,我們是不是也經常「想要」太多。
比如:永遠不夠穿的衣服,永遠買不夠的鞋。
可,你所「要」的,是你所「需」的嗎?
據研究表明,每人一生中平均都會擁有10000件左右物品,但其中實際能用到的不過20%。
也就是說80%其實都是根本用不到,或者不常用的。
所以,人工智慧發布的第一個任務就是讓嘉賓從行李中挑選出與他們幸運數字相同數量的必需品。
這對行李原本就不多的張翰和吳永恩來說根本沒難度,分分鐘搞定。
吳永恩更是只留下了拖鞋、短褲、洗漱包三件套。
但對於容祖兒和王子文來說可就太艱難了。
每一件都覺得是必需品,挑來挑去都超過數量。
她們就像是我們大多數人的代表。
總想把一切都牢牢抓在手中,認為只有獲得,才能幸福。
但《牧野家族》對此提出了第一個疑問:
你緊緊抓住的,真的是你必要的嗎?
物品極簡後,他們的生活有因此難過嗎?
沒有,反而變得更加放鬆。
容祖兒摘花唱歌,張翰讀書發獃。
連帶著,螢幕外的我們也跟著慢下來。
最典型的還要數王子文,原本糾結的她在捨棄物品後悶悶不樂。
但出門後看到美麗的景色,壞心情一掃而光。
拉著吳永恩一起拍照,喂馬。
甚至看到吊床就隨性地躺下來睡午覺。
一整天過得開心肆意。
在快節奏生活之下,我們總是如此著急往前趕,卻忘了好好看一看這個世界。
有時放下手邊緊抓的東西,學會「虛度時光」。
看看水塘里的鵝從陰影游進光里,聽聽風聲吹過樹葉的沙沙聲,就能體會到簡單的幸福。
節目的實驗性還體現在哪兒?
不只是讓嘉賓一人一屋幾件必須物品過生活,更是一場關於自我的探索。
生活慢下來之後,自我就浮現出了本色。
王子文聊起自己對生命的認識在表姐生育後有了個轉折。
覺得死亡也是生命的延續。
甚至還透露自己曾經寫過遺書。
言語裡有對死亡的恐懼,但更多的是淡然。
還有令派爺最受觸動的張翰。
晚餐的主題是兒時回憶,目的是希望通過普魯斯特效應,讓大家在聞到味道時回憶起曾經的自己,還有對生活的初衷。
而張翰選擇了牛奶泡飯。
他解釋,爸爸經常吃。
以前一直以為爸爸喜歡吃牛奶泡飯,後來才知道是他因為節約不想浪費剩飯,所以才用熱牛奶來泡。
通過牛奶泡飯的味道,讓張翰想起了爸爸,想起了沒來得及見上最後一面好好道別的姥姥姥爺。
終於繃不住情緒,紅了眼眶。
之後,他在日記中寫道:
拾起了太多珍貴的情感,自己變得更加敏感地去思考感受著我的曾經與未來。
確實,正因為有曾經的回憶,才能讓現在的我們變成一個更好的人。
而適時地回望,拾起這些快要淡化的情感,也能幫助我們找回初衷。
《牧野家族》好在哪裡?
不只是讓我們在綜藝里看到自然和科技的交鋒,哲學的思辨。
而是關於這場生活實驗,沒有偏向性地告訴你哪種生活更好,說教似地讓你過哪種生活。
它只是掀開一角,希望你從中發現生活的本質。
就像小屋所說。
「物質決定了人類的意識,意識又推動了物質的發展,如果人類對物質的慾望沒有了,也就創造不了新的事物,那麼也就沒有我們。」
你可以選擇極簡。
也可以緊握慾望。
生活不在螢幕內,更不在文字中。
而在當下。
此時此刻,需要親自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