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人還沒從張譯主演的電影版《三大隊》中緩過勁來。
秦昊主演的劇版《三大隊》也突然空降開播。
兩部作品都改編自一篇曾在2018年火爆網絡的非虛構文學——
《請轉告局長,三大隊任務完成了》
主人公程兵作為一名警察追兇十餘載。
期間經歷堪稱傳奇,他身上的信念感讓人為之動容。
許多網友都呼籲快把這個故事影視化。
於是張譯今年帶著《三大隊》的電影率先亮相。
不負眾望成為了年底國產電影的驚喜之作。
如今劇版上映,更大的體量為故事帶來了更豐富的細節。
也帶來了爭議。
有關劇情,也有關主演的演技。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
兩版最明顯的不同,當然是長度。
一個只是兩個小時的電影,一個足足有24集。
這多出來的敘事空間,足以補充完整每一個人物的色彩。
但同時也引發出了觀眾的擔憂。
畢竟原著並不算長,擴充至24集勢必要加入原創內容。
於是「注水」成為了討論度最高的爭議點之一。
派爺覺得,其實最大的不同在於故事中的反派身上——
王二勇與王大勇。
劇中一上來就是以兩兄弟為主視角,拍了一起入室盜竊。
本來是小偷小摸的事情。
可是弟弟意外從屋主的抽屜里,翻出了一把槍。
這把槍完全改寫了故事的走向。
他們殺人了。
在犯下主線那一起姦殺案之前,兄弟倆已經成為了被通緝的殺人犯。
劇版用更強的戲劇衝突豐富了反派的形象。
並且在逃亡的路上,刻畫了兄弟兩人之間的關係——
嫌棄與愛護並存,有一種割捨不斷的親情。
這是王大勇身上還存有「人性」的部分,補充到了這個人物「惡」的反面。
陳明昊的演繹十分精準有力,幾個段落就把人物立了起來。
而那一把意外獲得的槍,極大地激發了兄弟倆人身上的慾望。
他們隨後又在一起仙人跳中再次開槍。
然後就是引出主線的姦殺案。
劇版用連續三場命案來寫王氏兄弟,並且刪去了兩人「空調師傅」的身份。
用意十分明顯,這樣顯然能讓情節更為緊湊刺激。
但或許也損失了原作中的「生活細節」。
原著中「空調師傅」這個身份,是破案的線索——
「河南團伙喜歡『溜門』,貴州團伙擅長撬鎖,而慣用『攀窗』入室的,基本都是四川那邊的」
地域特徵成為了警察的突破口,也順理成章為之後程兵的追兇路提供方向。
既符合邏輯,又十分生活化,增強了代入感。
而劇版的改動,就更偏向近幾年的「刑偵劇」套路。
比較奇觀化。
當年王大勇在弟弟死後,沒有選擇輾轉逃亡,改名換姓隱於人海之中。
而是偷渡出境,到了察邦。
一個經常出現在國產犯罪片中,混雜著黑幫與毒販的地名。
王大勇行事囂張,剛到察邦就犯下大事,惹到了當地的老大龐先生。
他膽子不是一般的大,孤身一人闖入龐先生的地盤。
開槍把人家打成了瘸子,搶走了價值連城的翡翠。
並且心思極其縝密,提前四個月混入後廚打雜工,安排好了一切作案路線。
龐先生調動了所有關係,都沒有找到王大勇。
編劇為這個形象賦予了很大的神秘色彩。
於是為了對抗這麼厲害的反派,主角也被開了外掛。
幾句話兩邊互換一下信息,這個龐先生就成為了主角團在當地最大的後台。
因為雙方的目標都是找到王大勇。
這樣的情節可以理解,但是三番五次出現這樣的情節。
就要打個問號的了。
比如說程兵剛出獄的時候,編劇為他準備了濃濃的被時代遺棄的感覺。
被拆的舊家,離開的親人,還有看到案底屢次拒絕他住宿的旅店老闆。
最後,只能在網吧包夜,結果包還被偷了。
然後反轉來了,尋著網吧給的線索找到了洗車店。
正和偷包的店員爭執不下呢,老闆出來了。
嘿,是程兵之前抓過的人。
立馬畫風突變,一口一個程隊,好吃好喝伺候,還安排了住處和工作。
可惜好景不長,一天,收保護費的來了。
程兵卻一把把老闆給出去的錢拿了回來,態度強硬。
很快地痞流氓們就氣勢洶洶找上門了。
得知了程兵以前當過警察,領頭的黃毛就讓他去給自己洗車,羞辱一番。
一時間氣氛變得劍拔弩張。
然後流氓頭子來了。
話沒說幾句,一看這臉,喲,這不是兵哥嗎?
轉身哐嘰一腳就踹小弟身上了,還咧著笑臉要請程兵吃飯。
別急,還沒結束。
程兵的前妻也在下一刻抵達了洗車店,完成了人物的大團圓。
編劇這洗車店也太好用了吧?
劇情嘩嘩就給推進了。
而這一條家庭線也做了改編。
前妻離婚的想法被提到了程兵出事入獄前。
並用了很多筆墨在程兵與女兒的矛盾激化上。
其實感情是有點用力過猛的。
比如程兵去學校偷偷看女兒的那場戲。
他因為沒有證件,加上行為鬼鬼祟祟被保安當作是危險分子。
到這裡邏輯還是暢通的,可為了加強衝擊力,又在後面加了程兵在女兒面前被保安按在地上制伏,還有女兒當著所有同學的面否認程兵父親身份的戲。
顯得有點太過刻意了。
其實劇版能很明顯讓人感受到,編劇試圖在努力抓住觀眾的注意力。
十分商業化的劇情改編,讓這個故事被塞進了更多「看點」。
所以整個劇情也被拉長。
這有利有弊,但就目前的反饋來看,至少在程兵這個人物的塑造上產生了爭議。
許多人覺得秦昊的演技在這部劇中失靈了,他沒有程兵身上那股信念感。
派爺覺得原因,正是由於劇情被拉長了。
劇版程兵出獄的時間點,在第五集。
也就是說前四集的程兵,都是那個還在三大隊的程兵。
因屢破大案而意氣風發,做事態度不羈,充滿自信。
這其實是秦昊的舒適圈,之前也出演過類似角色,演繹上算是信手拈來。
但問題在於這並不是觀眾印象里那個孤勇追兇的程兵。
出獄後的戲份給了秦昊更多的發揮空間。
比如說他在看望七叔時的情感爆發。
可眼見著那個熟悉的程兵要出現時,前文所說的有關察邦的劇情插進來了。
再加上劇版刪去了空調師傅的身份,所以程兵也並沒有按著原先的路線,輾轉四處打工。
通過快遞員、空調工、送水工等身份搜集信息。
他的狀態更類似於臥底,不斷周旋於黑幫與警方之間。
形象上,前四集那個吊兒郎當的程兵的感覺又回來了。
但此時24集的劇情已經過半了。
話說回來,《三大隊》的故事這麼受歡迎的原因是什麼?
或許在於程兵的動機,以及故事與生活的距離感。
所以派爺在電影中最喜歡的一個細節,來自於程兵的師傅。
他當年因為追捕犯人意外去世,這成了程兵心中的刺。
也是他出來後毅然上路的誘因之一。
可之後,他卻從師母那裡得知。
師傅並不是因為被犯人撞到,而是自己不服老才撒了這個謊。
於是,支撐程兵追兇的動力沒了,換句話說,動機被提純了。
他要抓到那個犯人的理由也再與旁人無關了。
這是原著沒有的劇情,但是十分融洽地披上了原著的底色。
是很精彩的一筆,兩個人物都更加生動立體。
但劇版更多的改動,則是以「好看」為目的。
豐富的類型片元素被填充了進來,更多的人物背景被補充。
不過結果就見仁見智了。
因為人物的內核與外在驅動力都變成新的了。
《三大隊》也脫離了原版故事的底色。
不過現在蓋棺定論還為時尚早,劇集還沒有全部更新完。
察邦的這一條線也沒有完全結束。
但作為主打懸疑的迷霧劇場,首次嘗試的大體量作品。
或許打磨劇本更應該是重中之重。
把故事講好,就成功了一半。
切記別因為那些虛頭巴腦的東西,而丟了人物的真情實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