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隊失利的背後,郭艾倫的對位球員發揮了重要價值

2019-12-05   格式化自己

在12月4日晚進行的一場CBA常規賽之中,浙江隊在主場以115-104擊敗了遼寧隊。那麼,這場比賽里有哪些值得品味的細節呢?

遼寧進攻vs浙江防守

一、郭士強應該信任哪個四號位?

在擁有史蒂芬森、郭艾倫等球員的情況下,遼寧隊這場並沒有打太多的擋拆。這裡面固然有浙江隊擁有出色單防資源(程帥澎)的因素,但也和遼寧隊本身的風格有關——他們首發里韓德君這樣的中鋒,首節銜接段里又有巴斯這種喜歡在中距離生存的內線球員。

請注意,低位進攻也不是完全不依賴於空間支持的——當球隊在場上缺少射手的時候,遼寧隊的低位進攻都需要面臨巨大的協防壓力。而且,當浙江隊在第一節末段把賴俊豪(他是浙江隊最好的協防球員)擺上4號位的時候,他可以及時放掉李曉旭去參與協防:

遼寧隊失利的背後,郭艾倫的對位球員發揮了重要價值

類似的情況,又在第二節遼寧隊早早用李曉旭撤下韓德君(原因後面會講)時發生。為了緩解這種情況,郭士強一度在第二節末段用射術更好的賀天舉換下了李曉旭。

且不論賀天舉在球場的另一側存在天然的缺陷,由於賴俊豪會儘可能兼顧去籃下護筐和回頭撲防賀天舉,賀天舉在場上的牽制力其實只能用【一般般形容】。在這種形勢下,射術較好的賀天舉被迫去做了一個空切,但結果也完全不能讓人滿意:

事實上,即便進入下半場,當韓德君和巴斯在場的時候,遼寧隊也會面臨自己空間不佳的問題——巴斯在無球側只能站到中距離,也方便和自己對位的球員去籃下協防。因此,球隊的進攻還是會受制於糟糕的空間支持。

其實,郭士強這場比賽從始至終沒有為球隊找到一個合適的四號位。

二、遼寧的攻筐方式

在空間糟糕的情況下,遼寧隊還是會靠自己的方式來贏得攻筐的機會。

一方面,在浙江隊護筐資源相對較差的時候,史蒂芬森會儘可能利用自己的個人能力或者利用一些空切的機會去攻筐。但是請注意,史蒂芬森的這種方式是有其產量上限的,而且還要儘可能抓住賴俊豪不在場的時機:

另一方面,遼寧隊會儘可能地利用快攻機會。在陣地戰空間不佳的情況下,遼寧隊一度在比賽的某段時間內快速推反擊:

但實際情況是,浙江隊方面也非常注重退防,儘可能隊遼寧隊的上籃形成干擾。因此,遼寧隊的這波攻勢並沒有取得太好的結果。更為重要的是,浙江隊之後在對位關係方面的安排,讓遼寧隊的進攻更為困難了。

三、程帥澎和賴俊豪的協防

前文已經提及,浙江隊在開場是用程帥澎去對位史蒂芬森的。但在進入下半場之後,也許是因為要控制程帥澎的犯規數,浙江隊轉而讓蘭茲伯格去對位史蒂芬森,而讓程帥澎去對位郭艾倫。

這種轉變,其實並沒有讓程帥澎的防守價值降低——他面對郭艾倫的擋拆時會傾向於繞防,這意味著這種擋拆的價值會大打折扣:

更為重要的價值,其實在無球側。

賽季至今,郭艾倫在三分線外的表現並不好,本場也延續了這種狀態。數據顯示,郭艾倫和趙繼偉這場三分線外總共11投2中。這意味著,程帥澎在無球側的時候,可以更為從容地放掉郭艾倫參與協防。而當他和賴俊豪同時在場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這種畫面:

遼寧隊失利的背後,郭艾倫的對位球員發揮了重要價值

遼寧隊在控制不好失誤的情況下,如果不能以更為高效的方式(攻筐和三分球)完成其他回合,其實是很打出高效進攻的。

浙江進攻vs遼寧防守

一、浙江出色的持球投資源

由於遼寧隊擁有韓德君這樣的中鋒,他們一般會讓韓德君在防守擋拆時執行較為保守的【蹲坑】策略。

這種方式固然可以做到儘可能保護籃下,但也無法限制住對方的持球投資源。巧的是,浙江隊恰恰擁有CBA最好的持球投資源——數據顯示,浙江隊是整個CBA三分球出手比重最高的球隊。

當然,在首節比賽的前半段,浙江隊並沒有把這種資源發揮到極致。部分因素是,遼寧隊的趙繼偉在對位鄧蒙時確實能夠掌握較好的單防技巧;而更為重要的因素是,鄧蒙自己沒有及時進入狀態,而蘭茲伯格登場時韓德君基本進入了休息時間。

但在進入第二節比賽之後,場上的形勢迅速發生了轉變。當浙江隊可以擺出雙小外援的陣容且鄧蒙持球投手感出色時,韓德君的局限性就顯得尤為明顯了:

遼寧隊失利的背後,郭艾倫的對位球員發揮了重要價值

甚至於,程帥澎也把握住了這種機會:

在這種局面下,遼寧隊主帥郭士強在第二節中段就撤下了韓德君。但事實上,比賽是48分鐘制的,等到下半場韓德君重新回到場上,他還是要面臨浙江隊持球投手的針對性攻擊。

更為重要的是,浙江隊中鋒張大宇這場在中距離的投射表現也足夠好,這也不失為回應韓德君【蹲坑】策略的重要方式:

二、浙江的4射手陣

在郭士強撤下了韓德君之後,遼寧再次擺出了機動性更好的陣容,因為他們的4-5號位組合是李曉旭+巴斯。在這種形勢下,遼寧隊在防守擋拆時,其實是可以守得更為激進的。

但不幸的是,這種策略又容易被對方的擋拆順下球員和定點射手回應的,而浙江隊在銜接段恰恰能夠擺出雙小外援+吳前+朱旭航+賴俊豪的陣容——在朱旭航今年三分球表現好的情況下,浙江隊在場上其實有四個射手和一個終結者。因此,遼寧隊的激進策略就很容易付出代價。

李曉旭延誤蘭茲伯格的代價是,朱旭航用外拆三分球回應:

延誤鄧蒙的代價是,另一側的巴斯被朱旭航牽制著,去籃下護筐的時候太晚了,只能賠上犯規:

因此,無論遼寧隊採取什麼樣的防守策略,浙江隊在理論上都有自己的回應方式。

三、浙江隊是如何度過銜接段的?

但事實上,浙江隊在一段時間無法擺出多名射手在場的陣容,時間段正是在首節的末段——彼時,浙江隊的吳前和鄧蒙同時下場,而蘭茲伯格帶著一群射術相對較差的球員在場上。這種定點射手資源貧乏的陣容,其實是無法回應遼寧隊激進策略的。但浙江隊彼時的主要方法是:當蘭茲伯格持球投的時候,其他球員儘可能去籃下沖搶進攻籃板球,進而贏得第二波機會:

正是靠著這種積極的方式,浙江隊並沒有在這段時間內被遼寧隊拉開比分。自第二節比賽之後,浙江隊一直掌握著比賽的主動權,並最終拿到了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