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遲退休後,第一批獨生子女的危機顯現,「粘小」潮流正在來臨

2023-02-07     母嬰參考

原標題:延遲退休後,第一批獨生子女的危機顯現,「粘小」潮流正在來臨

延遲退休後,第一批獨生子女的危機顯現,「粘小」潮流正在來臨

近幾天,「延遲退休」這個話題在熱搜上霸榜,大家議論紛紛。

研報中提到,漸進式延遲退休方案可能會在今年公布,並於2025年正式實施,到2055年前後實現65歲男女同齡退休。

研報中提到,漸進式延遲退休方案可能會在今年公布,並於2025年正式實施,到2055年前後實現65歲男女同齡退休。

65歲退休,這個對普通的打工族來說無疑是致命一擊。

網上有人笑稱,這是不是代表自己要過六十歲大壽,還得跑去公司向三十多歲的領導請假,批准了才能過壽。

想想這畫面,就莫名滑稽。當然,調侃背後,也能看出年輕人滿滿的心酸。

而這個決定最終一旦實施,第一批獨生子女可能會成為「犧牲品」,他們的危機將會逐步顯現。

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延遲退休後,第一批獨生子女危機顯現

所謂的「第一批獨生子女」,其實指的是上世紀70年代末,我國開始實施計劃生育政策以後,出現的第一批獨生子女人口。

根據統計,我國第一批獨生子女的數量約為1.8億人。

時至今日,這批獨生子女慢慢步入中年,正是家庭的主心骨,上要養老、下要養小,生活的壓力與日俱增,若這時延遲退休,他們的難題將會徹底顯現。

1、面臨事業危機

相信各位職場人都深有感觸,如今的就業淘汰率逐年增加,對於大部分普通人來說,過了35歲以後,就失去了職場競爭力,隨時可能被時代淘汰。

心理上將這個現象稱之為「中年危機」,它特指的是39歲~50歲的女性,40歲~65歲的男性,在上述年齡段中所發生的一系列危機。其中,失業占據的比重最大。

心理上將這個現象稱之為「中年危機」,它特指的是39歲~50歲的女性,40歲~65歲的男性,在上述年齡段中所發生的一系列危機。其中,失業占據的比重最大。

可對獨生子女家庭來說,失業相當於慢性自殺。上要養老、下要養小,壓力全靠這批中年人來扛。

延遲退休到65歲以後,等待著這些人的現實可能更加殘酷,沒有合適的工作、沒有滿意的收入,退休金和養老金還得推遲拿到,壓力可想而知。

2、面臨養老和育兒壓力

網絡上看到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獨生子女人到中年,就是活不起、不敢死,睜開眼睛都是要依賴自己的人。」

網絡上看到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獨生子女人到中年,就是活不起、不敢死,睜開眼睛都是要依賴自己的人。」

一句話道盡了中年人的無奈和心酸。

如果是多胎家庭,尚且有兄弟姐妹的幫襯,如果養老困難,大家團結一心,互幫互助,難關必然很容易度過,大家的日子都會好過很多。

可對獨生子女來說,他們唯一的底牌就是自己,凡事都要靠自己來實現,尤其是夫妻二人都是獨生家庭,那麼將意味著一對中年夫妻,要養四個老人和至少一個小孩。

養老育小的生活壓力,一旦沒有很好地消化,可能會進一步加劇家庭矛盾,讓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變得僵化。

當然,除了以上兩種情況以外,還有一個新興的潮流需要大家關注。

「粘小」潮流開始流行

或許是因為自身的日子不好過,導致中年父母的家庭觀念也發生轉變,他們開始越來越依戀自己的孩子,干涉孩子的擇校、就業以及擇偶,目的就是希望孩子能夠多待在自己的身邊,不願意他們離家太遠,跑去外地工作或者嫁到外地。

不能「啃老」,那便「粘小」,成為父母們最終的精神寄託。

心理學家也感慨,獨生子女家庭因為從小相對孤獨,導致「親子融合」心理出現,父母無法切斷對孩子的依賴,情感上的空虛、生活上的不便,都可能成為他們道德綁架孩子留在自己身邊的藉口。

可「粘小」心理的出現,一來會阻礙孩子的健康成長,父母過度干預孩子的人生,導致他們遲遲無法獨立,未來的自主意識有限,對父母的依賴性更強,將來出了社會很難獨當一面。

二來容易影響親子關係,父母的強勢干預,會令孩子感覺到喘不上氣來,久而久之,他們忍不住逃離父母,有些小孩甚至可能變得叛逆,親子關係變得愈發僵硬。

獨生子女如何應對「中年危機」

1、提升個人能力,多學一門手藝

正所謂「活到老,學到老」,無論什麼年紀,都要多多學習,做好個人的規劃,這樣即使失業,也可以靈活變通,走另外一條道路,這樣不愁沒有經濟來源,心理的負擔也會降低很多。

2、尊重父母和子女的界限

做好心理準備和物質準備,不要把未來的人生希望和養老的責任都放在孩子身上,可以學著提前做好準備,安排好自己的晚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df5a64dce369bc5821b36f7a11a7dab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