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中國空間站從月球表面掠過,這種影像你肯定沒見過!從南極到太空,都留下了中國人種菜的情結

2023-03-15   譚老師地理工作室

原標題:震撼!中國空間站從月球表面掠過,這種影像你肯定沒見過!從南極到太空,都留下了中國人種菜的情結

【地理百科】認真聊一下當前歐洲的天然氣危機!

中國空間站「穿月」的畫面,你見過嗎?

7日凌晨1時16分6秒,清華大學博士生張嘉奇等人在清華大學操場拍攝到了中國空間站凌月畫面。凌月是指在地球上觀測月球時,看到空間站在月球表面快速掠過,空間站凌月時間僅0.54秒。

中國空間站「穿月」的畫面,畫面做變慢處理。圖源:央視新聞

01

空間站凌月時長僅0.54秒

拍攝過程全方位、多角度

張嘉奇介紹,空間站凌月、凌日的現象每天都會發生,只是在地面上可見的位置不同。清華大學學生天文協會此前曾嘗試拍攝過凌日,但效果不太理想。

根據空間站軌道信息預測,3月7日凌晨,清華大學西大操場可以看到空間站凌月。為了彌補之前的遺憾,他就和王世豪、盧澤陽、李建松幾位同學一起,再次嘗試了拍攝。

天文通 圖源:清華大學

張嘉奇介紹:「空間站凌月比較震撼,軌道都是公開信息,可以計算出凌月的具體位置和精準時間,很幸運我們拍到了這一瞬」。張嘉奇說,經過計算這次中國空間站凌月,完整時長為0.54秒。

圖源:王世豪、李建松

0.54秒很短,但拍攝過程卻很複雜。拍攝所用的專業設備,由天文系和天文協會提供,還有一人負責凌月預報。為了確保完好記錄下這次凌月過程,他們用多台設備,等待了一個多小時,分別拍到凌月的完整過程和空間站的細節,並對全月面進行了記錄。

03

拍攝者揭秘「彩蛋」

為中國空間站自豪

這是張嘉奇第一次拍到空間站凌月,平時愛好攝影的他也喜歡利用科學和計算,記錄有趣的天象。張嘉奇還揭秘了一個「彩蛋」,拍攝當晚,團隊合成了一張照片,照片上光繪了一行公式。

3月7日凌晨的清華操場,他們按照真實角度合成了深度曝光的星空。圖源:王世豪

公式的寓意是:隨著宇宙膨脹,輻射是4次方衰減,物質是3次方衰減的,暗能量不衰減,將表示暗能量的Λ倒過來變成愛心,物質和輻射終會漸行漸遠,對星空的愛始終如一,能和中國自己的空間站隔空對望。

張嘉奇十分自豪,「凌月其實只是一瞬間,肉眼都看不清,但這次真的拍到了,一想到還有中國人在空間站上,還是很驕傲的!」

圖源:清華大學

03

網友:好酷好浪漫!

心懷熱愛了不起

這一震撼畫面令網友紛紛讚嘆:「為中國航天點贊,也為浪漫與熱愛點贊!」

圖源:網絡

對中國人來說

種菜

是刻在DNA里的天賦

只要有種子

菜可以種在任何地方

花盆裡

塑料瓶里

泡沫箱裡

管道?沒問題

汽車貨箱:我也可以

即使是鋪滿了磚

照樣可以「見縫插菜」

而且長勢喜人

成功收穫一季大白菜

生菜:

我,太空長大,老家中國

中國人的腳步到哪裡

菜就種到哪裡

當祝融號登上火星

沉浸在歡慶中的中國人發出靈魂問詢

「火星能種菜嗎?」

事實上

在太空種菜

早已被中國人實現了

2016年天宮二號升上天空

和太空人一起翱翔宇宙的

還有生菜種子

它們被培養在3D列印製成的

在軌種植的裝置里

播種、鋪地膜、澆水、注入空氣

每天光照至少14個小時

「我們每天都要花10多分鐘時間

照顧這些小生命」

看著小苗「破土」而出

景海鵬高興地述說太空種菜的經歷

他們還和生菜小苗苗合了影

在太空人細心的照料下

小苗苗們茁壯成長

作為 中國人第一次太空種菜的成果

生菜們隨著太空人回到地球

被專家們分析研究

做出了它們的貢獻

聽說南極有塊地?

種它!

在冰冷的南極

為擺脫天天吃肉的「痛苦」

中國科考工作者們使出了

「走到哪兒菜種到哪兒」的「祖傳技能」

為菜安了個家

南極,年平均氣溫零下10℃左右

極端最低溫度達零下36.4℃

但冰天雪地難不住勤勞智慧的中國人

藉助LED植物照明

嵌入式溫室控制系統等技術

一座蔬菜溫室

落戶南極中山站

各種蔬菜中

黃瓜、生菜、香菜等長得最好

科考工作者們

基本實現了「蔬菜自由」

每月60公斤的新鮮蔬菜瓜果

從蔬菜溫室搬上餐桌

中國科考站

成了全南極伙食最好的地方

蔬菜:跟隨中國人

我還去了……

上了太空,種到南極

中國人的種菜技能不斷進化

一個又一個

植物生長惡劣環境的極限被突破

蔬菜也成功「占領」了

祖國海疆的鹽鹼地

—— 三沙市永興島

三沙種菜有多難?

先來看看地理位置

永興島是一座珊瑚島

到處都是沙子

還高鹽、高濕、高溫

駐紮在島礁上的軍民長期吃不到新鮮蔬菜

導致口腔潰瘍等症狀頻出

海軍駐西沙某部與大學科研團隊

試驗研製出一種可以和珊瑚沙混合的

粉末植物粘合材料

在永興島開闢了一塊「巴掌菜地」

試驗種植

試驗成功

「一盤散沙」被改造成了

適合蔬菜生長的「沃土」

這塊小菜地也擴張成了

半畝大的蔬菜種植基地

收穫1500斤的蔬菜

由於海南陽光充足

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

一茬蔬菜播種僅1個多月就長熟了

經過合理維護

海灘種植有望實現四季豐收」

網友戲稱

我們都是「耕戰民族」的後代

除了海島

蔬菜還「占領」了帕米爾高原

高寒區漠河

世界各個角落

如果說普通人種菜

是為了享受播種收穫的幸福

那麼解放軍官兵們種菜

則是保障艱苦條件下

解決戰士們三餐且能補充必要的維生素

對他們來講

在國外種菜,是一種鄉愁

在部隊種菜,是心系戰友

更是守土開疆的決心與堅守

南沙島礁的官兵們守礁種菜

大棚里的土和蔬菜

是一批批守礁戰士

探家時從家鄉帶來的土壤和菜籽

他們播種的是家國情懷

他們來自祖國的五湖四海

卻在他鄉守衛著祖國的

高山、大海

在貧瘠、高寒的土地上

種出一片片青蔥綠意

解放軍官兵們在邊防種菜

是一種開疆拓土

守衛疆域的決心

沙漠、高原、島礁種菜的背後

與其說

種菜是中國人的天賦

不如說其實是中華民族勤勞勇敢

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

中國人種的不僅僅是菜

更是家國情懷!

推薦關注防失聯純地理知識公眾號——譚老師講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