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風、馬緯度、赤道無風帶

2023-11-10   譚老師地理工作室

原標題:貿易風、馬緯度、赤道無風帶

貿易風

貿易風(trade wind),可能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

但我們可是學過地理的寶寶,如果叫他另外一個名字大家就不陌生了——信風

信風指的是在低空從副熱帶高氣壓帶吹向赤道低氣壓帶的風。

北半球是東北信風,南半球是東南信風。

必須記得的圖!

這種風的方向很少改變,它們年年如此,穩定出現,很講信用,這是trade wind在中文中被翻譯成 「信風」的原因。

古代航海家和商人,在多年的航海生涯中,逐漸掌握了這個規律。他們在信風的幫助下,往來於太平洋和大西洋,在各大洲進行貿易往來,因此又叫「貿易風」。

由於信風是向緯度低、氣溫高的地帶吹送,所以沒有水汽凝結條件,屬性乾燥

世界上有些沙漠和半沙漠,就分布在信風帶。

馬緯度

在南北緯30°附近的海面上,風不經常來這兒做客,這可苦壞了古代的航海家和商人們,使他們不得不整星期地等候著順風的到來

那時候,帆船除了裝載貨物外,還需要裝運許多馬匹,因為美洲大陸在被發現前,那兒沒有馬。

隨著時間的流逝,馬匹會因為缺少草料而死去,而馬肉又吃不掉,沒有別的辦法,只好把馬拋入大海給魚吃。

因此,人們把這個令人苦惱的無風帶,起了一個非常古怪的名字——「馬緯度」。

我們知道這個位置就是副熱帶高氣壓帶所在的位置。

副熱帶高氣壓帶盛行下沉氣流,空氣升溫,水汽難以凝結,缺雲少雨,風(水平運動才是風吶!)也很少,形成了無風帶。

由此可見,無風帶不僅僅只有南北緯30°附近,赤道附近,氣流也以垂直運動為主,風也不多。

大陸長時間被副高控制,就會形成荒漠。世界大部分荒漠都位於南北緯15°-35°,在副熱帶高壓控制地區,或副高與信風帶交替控制的地區。

世界主要沙漠分布圖

著名的撒哈拉沙漠

赤道無風帶

赤道無風帶,也稱為赤道低壓帶,學名叫熱帶輻合帶,又叫間熱帶輻合區,英文是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簡稱 ITCZ,是活躍於赤道的低氣壓帶,南北半球副熱帶高壓帶間氣壓最低的風帶。

其低氣壓的成因是太陽光一年兩次直射赤道,全年在回歸線之間移動,使赤道附近終年受熱,蒸發旺盛,導致空氣膨脹上升,大量的水氣逸散到大氣中,到高空向高緯度地區流動,導致近地氣壓降低而形成。因溫度水平分布較均勻,水平氣壓梯度很小,風力微弱。

已關注

關注

重播分享

關閉

觀看更多

更多

正在加載

    正在加載

    退出全屏

    視頻加載失敗,請刷新頁面再試

    刷新

    視頻詳情

    赤道無風帶是兩道信風相遇的地方,它的位置會隨著時間更動。陸地上,它會根據太陽黃道的位置在赤道南北面移動;海面上,受到季節影響的情形不明顯,而主要是受到海洋溫度變動的影響。

    有時會產生兩個赤道無風帶,一個在赤道以北,另一個在赤道以南,通常其中一個會較強烈。若此情形發生時,兩個區域之間就會發展出一個狹長的高壓帶。

    赤道無風帶里蒸發旺盛,有大量降雨,在南北移動的狀況下,造成熱帶地區只有乾濕兩季的分別,不像高緯地區有寒暖季節的分別。如果赤道無風帶滯留某區過久,會造成當地水災、他地旱災的災害發生。

    赤道輻合帶

    熱帶輻合帶是熱帶地區一種行星尺度的天氣系統,是介於南北半球兩個副熱帶高壓帶之間的氣流輻合帶。在地面氣壓場上表現為一個低壓槽,故又稱「赤道槽」。在衛星雲圖上為一長條近於連續的對流雲帶,其位置隨季節而南北移動。

    熱帶輻合帶由於高溫高濕、氣流輻合上升,利於對流雲系發展,多雷陣雨。由於輻合帶上經常出現擾動,故有利於熱帶低壓的發展。

    熱帶輻合帶位置的季節變化,主要是季風輻合帶的變化,季風輻合帶的季節變化同海陸分布和地形特徵都有密切的關係。其位置隨季節而南北移動,其平均位置1月在5°S附近,7月在12—15°N左右。在大洋上移動幅度較小,靠近大陸部分移動幅度較大,如在中國東南沿海到中南半島的經度上,移動在25°N到10°S之間,幅度達35個緯度。

    熱帶輻合帶1月和7月位置分布圖

    對點訓練

    熱帶輻合帶是指從南北兩半球來的氣流在赤道附近輻合而成的多雨帶。下圖為某月非洲盛行風向和熱帶輻合帶的位置圖。完成下列各題。

    1.該月份可能是( )

    A.1月 B.7月 C.3月 D.9月

    2.圖中虛線框範圍內熱帶輻合帶位置較東側明顯偏北的可能原因是( )

    A.地勢高氣壓低 B.沿岸寒流降溫作用

    C.南北氣流輻合 D.陽坡受熱增溫

    答案】1. A 2. C

    解析

    【1題詳解】

    根據風向判斷時間主要考查學生讀圖獲取信息的能力。讀圖,根據圖示南亞季風的風向,此時南亞地區盛行東北季風,說明北半球是冬季,該月為1月份,A正確;ABD錯誤。故選A。

    【2題詳解】

    本題主要考查非洲西側熱帶輻合帶位置較東側明顯偏北的原因。根據材料信息,熱帶輻合帶是指從南北兩半球來的氣流在赤道附近輻合而成的多雨帶。

    A、結合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分析,圖中虛線框範圍沿岸是幾內亞暖流經過,增溫增濕 A錯誤;

    B、非洲東部為東非高原,該處地勢比東部低,B錯誤;

    C、虛線框範圍內熱帶輻合帶位置較東側明顯偏北可能原因是陽坡受熱增溫,C正確;

    D、圖示虛線框範圍內地區不受季風影響,D錯誤。

    三圈環流無風帶是指無盛行風向,氣流以垂直運動為主的地區。圖示陰影地區為7月無風帶分布示意圖,箭頭表示該地區7月盛行風示意圖。讀圖完成3-4題。

    3.關於甲、乙無風帶說法正確的是( )

    A.氣流垂直運動不同

    B.天氣狀況基本相同

    C.形成原因相同

    D.氣候特徵相同

    4.關於丙、丁兩地盛行風向說法正確的是( )

    A.丁地盛行風可能影響我國西南地區

    B.丙地盛行風越過赤道,形成東南信風

    C.丁地盛行風強弱與夏威夷高壓有關

    D.在丙地盛行風作用下,形成赤道逆流

    答案3.A 4.A

    解釋

    第3題,根據材料可知,無風帶上氣流以垂直運動為主。7月份,三圈環流向北移,無風帶也隨之向北移,結合緯度可知,甲為赤道低氣壓帶,乙為副熱帶高氣壓帶。甲處由於地表接受太陽輻射多,空氣受熱膨脹,氣流上升,多對流雨,形成高溫多雨的氣候;乙處由於動力原因,氣流下沉,空氣乾燥,形成炎熱乾燥的氣候。

    第4題,圖中丙和丁表示7月盛行風,根據位置可知,丙為東北信風,丁為西南季風。A、C選項,考查西南季風的形成與分布。西南季風是由於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此時南亞大陸為印度低壓)和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南半球東南信風帶北移越過赤道偏轉為西南風)共同作用形成的,主要影響南亞、東南亞、我國西南等地區,A正確。B、D選項,考查東北信風的形成及影響。東北信風是空氣在水平氣壓梯度力作用下由副熱帶高壓帶流向赤道低壓帶形成的,7月份不可能南移越過赤道。在東北信風的吹拂下,形成風海流北赤道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