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聖人家族也玩政治聯姻?細數明代衍聖公夫人出自哪些名門

2023-01-08     小女子大人物

原標題:孔聖人家族也玩政治聯姻?細數明代衍聖公夫人出自哪些名門

中國古代歷史上,聯姻是一直是各家族重要的關係網絡之一,就算是孔子後裔—衍聖公府也不能免俗。衍聖公有著「天下第一文臣世家」的美譽,雖然在政治上沒有影響力,卻依然是許多達官貴族的首選聯姻對象。

衍聖公的聯姻狀況在明、清時達到巔峰。筆者發現,自明代中期開始,代代衍聖公的夫人都是出自朝廷大員、勛戚家族。今天筆者僅以明代為例,看看衍聖公的夫人們出自哪些名門。

先看看明代衍聖公的承襲情況,從明初到明亡,總共傳承十代人,十二位衍聖公(包含兩位追封)。具體名單如下:

第五十六代孫—衍聖公孔希學

第五十七代孫—衍聖公孔訥

第五十八代孫—衍聖公孔公壏(xian)

第五十九代孫—衍聖公孔彥縉

第六十代孫—衍聖公孔承慶(追封)

第六十一代孫—衍聖公孔弘緒(孔弘泰)

第六十二代孫—衍聖公孔聞韶

第六十三代孫—衍聖公孔貞干

第六十四代孫—衍聖公孔尚賢

第六十五代衍聖公孔胤植(孔胤椿)

前文說了,衍聖公府是從明代中期開始熱衷於政治聯姻的。所以第五十六代孔希學、五十七代孔訥、五十八代孔公壏這三位明初衍聖公,他們的夫人都是一般出身,但是也是書香門第的文人世家。

孔府,圖侵刪

第五十九代孫衍聖公孔彥縉

孔彥縉,其父孔公壏早逝,於永樂八年襲衍聖公,當時年僅十歲。自小由母親胡氏撫養,胡氏是三氏學教授胡公之女。所謂的三氏學,是孔、孟、顏三位先聖后裔所創辦的學校。可見胡氏雖不是大富大貴之家,卻也是書香門第的文人家庭。

孔彥縉襲爵時曾經進京朝覲明成祖朱棣。雖然只是十歲少年,但是舉止有度,儒雅非凡。明成祖非常喜愛他,稱他「真神明之裔也」。孔彥縉為人也好,學問也好,確實是明代衍聖公中的翹楚。

孔彥縉的原配夫人夏氏,江西布政使司參政(從三品)夏濟的長女。這個夏濟也是個妙人,跟衍聖公聯姻後,竟然舉家遷往了山東曲阜。在女婿的幫助下,安排在了苗孔戶。後面遷出苗孔,形成了曲阜夏氏村落—夏家村,至今曲阜還有這個村落。

孔府,圖侵刪

第六十代孫衍聖公孔承慶

孔承慶是孔彥縉的嫡長子,生母夏氏。其母死時才十一歲,丁母憂的時候「居喪有禮」,連成年人都不及他。從小入學於三氏學,敏於學問,尤其精通《尚書》。

可惜孔承慶先於其父而亡,卒於景泰元年。所以孔承慶其實是沒有承襲衍聖公爵位的,因其子襲爵的緣故才被追封。

孔承慶原配王氏,順天府尹王賢的女兒。王賢是永樂年間的進士,歷事五朝的老臣。從縣學訓導、給事中、光祿寺少卿,累遷為正三品的朝廷大員,深受明英宗的尊敬。而且為人學問巨佳,明英宗天順從朝的戶部尚書張睿、禮部尚書薛瑄都是他門下弟子。

王賢在順天府尹任上十五年,深受百姓愛戴,致仕時已經七十三歲高齡。辭職了五年之久明英宗才允許致仕,末了還感嘆道:「府尹如賢者,何可得哉」。

孔府,圖侵刪

第六十一代孫衍聖公孔弘緒(附孔弘泰)

孔弘緒,孔承慶嫡長子,三歲喪父,八歲時祖父孔彥縉也去世了。高牆之內齷齪事多,聖人家族也不能免俗。因為年紀幼小,身為嫡長孫本應是衍聖公第一順位繼承人,卻被幾個叔叔、庶奶奶欺辱虐待,試圖奪爵。被人告發後,孔弘緒在景泰六年被詔至京城襲爵,時年僅八歲。

孔弘緒少年時頗有祖、父之風,年紀不大,處事卻「進止有儀」。復辟即位明英宗非常喜歡他,特意詔至京城見面。

年長後,孔弘緒迎娶了天順朝首輔大學士、少保李賢的次女。李賢是明代中期無法繞過的名臣,歷事五朝,也是明英宗的託孤之臣。明史稱:「自三楊以來,得君無如賢者。」

李賢有二女,長女嫁給日後的禮部尚書陳敏政,就是那個捲入唐伯虎科場舞弊案的陳敏政。可見當時孔弘緒有多權盛,岳父、連襟都是當朝權勢人物。也正是這種心態反而害了他,明史稱:「弘緒少貴,又恃婦翁大學士李賢,多過舉。」

史稱是「過舉」,可實際上非如此。仗著岳父的權勢,孔弘緒在曲阜犯下滔天大罪。杖死人命四條,姦淫樂婦四十多人。孔弘緒有幸成為明代第一位被削爵為民的衍聖公。當然《孔府檔案》是不會這麼記載的,記載的是因「宮室逾制」被削爵。

孔弘泰

孔弘緒在成化五年被削爵為民,孔弘泰以弟弟身份承襲衍聖公。筆者發現孔氏是以嫡長論資排輩,縱然孔弘泰曾經襲爵衍聖公,但是其人卻名聲不顯。從孔子直繫世系中是看不到此人的。

因為孔弘泰是衍聖公府的次子,他的夫人出身並沒有查到,只知道叫孫氏。

孔府,圖侵刪

第六十二代孫衍聖公孔聞韶

孔聞韶,孔弘緒庶長子,母是妾室江氏。孔弘緒、孔弘泰兄弟二人情誼深厚,孔弘泰在弘治年間多次辭爵,朝廷都不允許。深宅大院之中還有這種感情,也算難能可貴。孔弘泰死後,才正式把爵位還給了孔弘緒一脈,孔聞韶在弘治十六年襲衍聖公。

孔弘泰對這個侄子也真是沒得說,親自幫他求親。弘治十三年,孔弘泰又親自陪同孔聞韶去迎親。他的原配夫人是弘治、正德時兩朝首輔李東陽的第三女。

李東陽,少年天才,八歲時就入順天府學。幼年時明代宗朱祁鈺聽說大明王朝有這等神通,詔入宮中接見過李東陽。李東陽也確實是才名在外,天順年間鄉試二甲第一名。從庶吉士累升為文淵閣大學士。死後諡文正,這也是古代文臣最嚮往的終極諡號。

文學上李東陽還是茶陵詩派代表人物,當時文壇的領軍人物。衍聖公縱然是千年世家,與李東陽聯姻,說句高攀也不過分。而且李東陽的夫人朱氏,是成國公朱儀的女兒。朱儀的夫人又是仁宗、宣宗朝禮部尚書胡嫈的長女。這錯綜複雜的姻親關係啊!

可惜李氏並沒有為孔聞韶生下子嗣,二十八歲時便早逝了。孔聞韶又續娶了一位夫人,衛氏,出自明代勛戚世家。

衛家是明代世代的武將,先祖衛青是永樂朝「靖難」功臣。衛青之子衛穎因參與明英宗復辟的「奪門之變」,被封為宣城伯。後面清算「奪門」的功臣,衛穎雖然投機倒把,但戰功也是頗盛的,成功保住了爵位。衛氏便是第二代宣城伯衛璋之女。

第六十三代孫衍聖公孔貞干

孔貞干,孔聞韶嫡長子,母衛氏。生於正德十四年,嘉靖二十五年襲封衍聖公。

孔貞干原配夫人張氏,建昌侯張延齡之女。張延齡是明代外戚,孝宗張皇后的弟弟。是弘治、正德兩朝最受寵的外戚家族,也是明代最跋扈的外戚家族。

張延齡這廝,仗著姐姐張皇后受寵,在朝多有不法。姦淫宮女,逼死佃戶,杖殺人命,可謂是罄竹難書。世代儒林之家的衍聖公會跟這種敗類聯姻,實在令人匪夷所思。而且從成婚時間上來看,還是訂的娃娃親。

嘉靖十二年,明世宗為打壓張皇后家族,張延齡被下獄問罪。被關押在刑部大牢十三年之久,於嘉靖二十五年被斬首。而孔貞干是在嘉靖二十五襲爵,他與張氏的長子是在嘉靖二十三出生。可見張氏是在張延齡下獄期間成婚的。

理論上可以證明兩家是訂的娃娃親。如果不是娃娃親的話,衍聖公府不可能會主動跟罪臣家族聯姻吧?

但是就算張家破敗了,衍聖公府還是信守承諾迎娶了張延齡之女,在當時也算是奇聞一件,被朝野稱道。

孔府,圖侵刪

第六十四代孫衍聖公孔尚賢

孔尚賢,孔貞干嫡長子,生於嘉靖二十三年,母張氏。嘉靖三十五年,孔尚賢跟隨父親孔貞干去京城朝賀萬壽節。沒成想孔貞干卻暴病卒於京城,當時孔尚賢年僅十二歲。朝廷也就順水推舟,當即讓孔尚賢襲衍聖公。

因為孔尚賢當時年紀太小,明世宗唯恐孔尚賢會遭到孔氏家族長輩的迫害,特別允許孔尚賢可以上奏皇帝,還令當地撫按官多多照看。後面直接把孔尚賢接到京城太學學習,幾年後才返回曲阜。可見孔尚賢從小就深受明世宗的器重。

孔尚賢著襲封衍聖公,族人等敢有恃強欺害他的,許孔尚賢奏來治罪。你部里還行文與撫按官知道。

孔尚賢的原配夫人是嚴氏,工部侍郎嚴世蕃的女兒,首輔大學士嚴嵩的孫女。二人的婚姻還要從孔尚先的祖父孔聞韶說起。

孔聞韶早年時與嚴嵩的交情匪淺。孔聞韶與其子孔貞干兩代人的墓志銘都是嚴嵩寫的,兩家關係可見一般。而且當年的嚴嵩也不是此時的嚴嵩。嚴嵩年輕時也是一位正值的官員,而且在文學方面上沒的說,琴棋書畫都是一絕,稱之為「大家」不為過。

孔聞韶又是儒林世家,兩個年輕人意氣相投。這份情誼延續到了孔尚賢時代,嚴家又是當時權勢最盛的家族,兩家便結成了姻親。可是兩家的姻親並不美滿,嚴家還沒有蹦躂幾年便破敗了。

嘉靖四十四年,嚴世蕃因通倭等罪被斬首棄市。嚴家被罰沒家產充公,嚴嵩被迫乞討他鄉,死於饑寒交迫之中。權傾一時的嚴家就這樣破敗了。

據說衍聖府有一條「閣老凳」,嚴世蕃論死時,嚴嵩曾經去衍聖公府想讓孫女婿孔尚賢向皇帝求情。孔尚賢避而不見,這便是「冷板凳」的傳說之一。傳說真偽值得商榷,可嚴嵩確實是死於饑寒之中,孔尚賢也確實避之不及,連最起碼一口飯都沒有施捨給嚴嵩。

孔府,圖侵刪

第六十五代孫衍聖公孔胤植(附孔胤椿)

孔胤植,孔尚賢過繼子。六十二代孫孔聞韶次子孔貞寧之孫,孔尚坦之子,也就是孔尚賢的堂侄。

孔尚賢在衍聖公位六十多年,兒子孔胤椿、孔胤桂都先於他而亡。孔胤植以嗣子身份於天啟元年襲爵。從孔胤植祖父開始,世襲了一個八品的五經博士,孔胤植也不例外,在萬曆四十七年襲五經博士。所以他的原配身份都不如前面幾代衍聖公,動輒首輔大學士、勛戚貴族。

孔胤植原配夫人侯氏,河南布政使司參政侯寧的孫女。因史料有限,沒有查到侯氏家族的一些信息。

可是關於孔胤植的史料倒是不少,孔胤植既是明代最後一位衍聖公,同時也是清朝第一位衍聖公。孔胤植學問不咋地,為人卻非常識時務。

明思宗崇禎十七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孔胤植二話不說就投降了李自成。清軍擊敗李自成後,占據北京,多爾袞又攻克山東。孔胤植再次投誠滿清,迫不及待的上了一封《初進表文》。滿清大為讚賞,當即加封他為衍聖公。

相比元末衍聖公孔克堅的首鼠兩端,同樣身處亂世的孔胤植可是脆生多了,毫不拖泥帶水,該投降就投降。

孔府,圖侵刪

孔胤椿

孔胤椿,孔尚賢長子。自小生活在其父的身邊當做接班人培養。年長後,在山東頗富才名。為人處世不苟言笑,但是「一遇文人墨士可與語者,遂鼓頰而前刺刺不休,真是語言妙天下世罕傳匹」。

萬曆二十二年,孔胤椿以衍聖公「公世子」的身份被朝廷賜二品冠服、麒袍、犀帶。因為孔尚賢春秋已高,每年都要往返山東、京城之間朝賀等,索性就常居京城。孔胤植主管孔府祭祀事宜,實際上已經是半個衍聖公了。

萬曆四十七年,孔胤椿前往京城探望父親,路途之中突然患病,死於半道,年四十九。堂弟孔胤植嗣爵後,在天啟五年請求追封孔胤椿為衍聖公,朝廷准其所請。

孔胤椿因為是公世子,身份不可同孔胤植而語。他的原配夫人殷氏,是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殷士儋之女。

殷士儋是嘉靖年間的進士,一直擔任裕王府(明穆宗)講官。在嘉靖朝二十年都沒有得到重用。明穆宗即位後,同高拱、張居正一樣,以潛邸近臣之故,在隆慶二年就升遷為禮部尚書,升遷速度堪比做火箭。

隆慶三年入閣,拜武英殿大學士,深受明穆宗嘉許。可惜明末朝堂黨爭傾軋嚴重,殷士儋遭到首輔大學士高拱的打壓。被迫於隆慶五年告老還鄉。

孔府,圖侵刪

可見,從衍聖公第五十九代孫孔彥縉開始,便逐漸同朝中大員聯姻。這一聯姻習慣一直延續到清朝,聯姻對象也均是總督、尚書、侍郎、大學士等國家大員。最次的都是從三品的參政。

可能看電視經常聽到正一品、正二品、超品之類的,覺得三品不過如此。實際上正四品已經列入國家大員之列,如果說正三品的布政使是省委書記的話,那作為副手的從三品參政那就是省長了。放到現在就是妥妥的省部級高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da6ecb9d4e4a61fd5dcec87e53ad7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