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如廁訓練怎麼做?若蘭媽咪現身說法,抓住兩要點,寶寶一周輕鬆告別紙尿褲

原標題:寶寶如廁訓練怎麼做?若蘭媽咪現身說法,抓住兩要點,寶寶一周輕鬆告別紙尿褲

家有學齡前的小寶寶,媽媽們少不了每天要圍著寶寶的「吃喝拉撒睡」打轉。這篇文章我們就專門來聊一聊小寶寶的「拉撒」的話題。現在年齡比較小的孩子,一般家長都會給他們穿上紙尿褲,尿了拉了及時更換就行了。這樣相對來說,乾淨衛生,孩子少受罪,家長也省心省力。但是,孩子也不能一直穿著紙尿褲。通常情況,家長會在寶寶大一些時候讓其學習自己上廁所,尤其是即將上託兒所或幼兒園的寶寶,能夠「自己上廁所」就會成為一項必備的自理能力。

孩子到了一定年齡,進行自主如廁訓練這件事就必須提上日程了。夏天氣溫高,孩子穿的衣服比較少,方便穿脫,偶爾尿濕也不會凍到孩子,而且尿濕的衣服清洗後很快就晾乾了。所以,每年的夏天都是家長們給孩子進行如廁訓練的高峰期。

如廁訓練是寶寶成長路上的必須課,誰都逃不過。所以,家有適齡的寶寶,家長們都會默默的訓練起來。但是,有的家長訓練了很久,孩子還是很抗拒,甚至經常尿床,尿褲子,讓家長們非常苦惱。而有的家長,似乎沒費多大勁兒,孩子就很順利的掌握了自主如廁的技能。

非常欣慰的是,我就是後一種,我家若蘭只用了一個星期(確切的說,是5天),就完全戒掉了紙尿褲(晚上也不需要了),並且能夠順利完成「自己上廁所」的所有「流程」。

若蘭媽咪現身說法:寶寶一周戒掉紙尿褲,真的很簡單

今天是若蘭進行如廁訓練的第9天。正坐在蓆子上搭積木的若蘭,突然站起來往小馬桶跟前跑,我就知道她想尿了,趕緊跟過去,只見若蘭揭開馬桶蓋,自己把褲子褪到膝蓋上面一點的位置,坐在了小馬桶上。

尿完之後,若蘭自己把褲子提好,轉身端著小馬桶的內膽,倒進了大的抽水馬桶里,並且給自己的小馬桶里倒了水,涮了一下,也倒進了大馬桶里,然後把小馬桶內膽放回原處,蓋好蓋子,自己去用香皂洗了手,繼續坐在蓆子上搭積木。

若蘭的整個如廁過程,做的非常順手,而我全程只是看著,什麼也沒做。因為從開始訓練的第5天起,除了拉臭臭之後,需要我幫忙擦屁股之外,其他的事情,她都已經不需要我幫忙了。

而且,我是「一步到位」,從第5天晚上,我就給她徹底的脫掉了紙尿褲。包括晚上睡覺的時候,也不穿紙尿褲了。即便是睡著了,有了尿意,若蘭會自己醒來並起床去小馬桶解決。

截止目前為止,若蘭除了第一天和第二天尿濕過褲子,第6天晚上尿床1次之外(這個後面我會再說),沒有出現過任何「狀況」。

選對時間,讓如廁訓練效果事半功倍!

寶寶學會自己上廁所是寶寶成長過程中的一個標誌性事件。關於如廁訓練的年齡說法不一,有的說18個月開始,有的說2歲以上。

其實,每個孩子的成長階段都不同,這是件水到渠成的事兒,不應該有既定時間點,也不應該制定啥進展計劃。自主如廁訓練,重點應該是「自主」,而不是「訓練」,理應等到寶寶自己準備好了,知道自己要尿要拉了,並且好奇地願意把這當回事去做的時候,家長才開始輔助ta進行訓練

我家若蘭即將滿周歲的時候,帶回老家辦「抓周禮」,老媽就讓我給若蘭脫掉紙尿褲,我說太早了,沒到時候呢,老媽說我懶,圖自己省事。

我也沒辦法跟老媽解釋清楚,1歲的寶寶,他的生理髮育都還沒有達到能夠自主控制排尿的程度呢,只能靠大人給「把尿」,這就違背了讓寶寶學習「自主」如廁的初衷。

而且,如果家長總是把屎把尿,最終的結果就是寶寶排便、排尿的時候,往往不是因為自主的意願,而是由於大人的動作,做出的條件反射。寶寶習慣了把屎把尿,自己感受不到便意、尿意,不會自我控制排便,會影響寶寶往後的如廁訓練。

反正我們也就回去了幾天,就又返回西安了,老媽只能在電話里念叨幾句,我堅決反對,她也鞭長莫及。這件事也就沒了下文。

去年夏天,若蘭1歲半了,我曾經動過給若蘭進行如廁訓練的念頭,給她買好了專用的小馬桶,打算讓若蘭先穿著紙尿褲,在那個小馬桶上坐一坐,熟悉一下。

結果,若蘭很調皮,坐在上面故意往前撲,我一時沒抱住,若蘭一下子撲到了地上。這一跤讓若蘭對那個小馬桶產生了抗拒心理,不肯再坐了。於是,這件事又不了了之了。

去年快過年的時候,若蘭2歲了。從生理髮育的角度來說,這時寶寶的大腦神經系統已經發育成熟到一個新的階段,開始對充盈的膀胱、直腸有良好的感覺,即便有了便意自己也能夠嘗試控制,這是可以開始如廁訓練的先決條件之一。

另外,若蘭開始對「看著我上廁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每次我上廁所的時候,若蘭非得要跟著擠進衛生間。然後,我坐在大的抽水馬桶上,她就穿著褲子(是褲子,不是紙尿褲),坐在她的小馬桶上。等我上完廁所,她還要搶著去按那個沖水的按鈕。

我知道該到了開始給若蘭進行如廁訓練的時候了。不過,那時候我們準備回老家過年,而那時候正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老家又沒有暖氣,我計劃著等我們從老家回來,就正式啟動給若蘭的如廁訓練計劃。

但是,計劃趕不上變化。我們回老家的第二天,就傳來了武漢因疫情「封城」的消息。第三天,我們老家所在的村子也「封路」了。於是,我們被「困」在老家整整2個月,才得以返回西安。自然,若蘭的如廁訓練計劃也就一直擱置著。

3月中旬回西安的時候,暖氣已經停掉了,天氣乍暖還寒,我就想著等夏天的時候再開始訓練。這一下就拖到了5月份。我鄭重其事的給若蘭挑選了好幾條小內褲(脫掉紙尿褲,就必須穿上小內褲了),又一次性買了4條新褲子(準備著她尿濕了褲子,有乾淨的可以更換),還買了一套如何進行如廁訓練的遊戲書。

萬事俱備,訓練馬上開始了,若蘭卻給我來了一個措手不及:若蘭竟然十分抗拒脫掉紙尿褲!而且,因為我說了,若蘭長大了,以後就不穿紙尿褲了,若蘭變得對「脫掉紙尿褲」這件事超級敏感。每當她的紙尿褲濕了,需要更換的時候,我必須在脫掉濕的紙尿褲之後,立刻換上乾淨的,哪怕我動作慢了一點,若蘭就會害怕我這是不打算給她再穿上紙尿褲了,就會哭的天搖地動。

若蘭一向乖巧,很少有哭鬧到那麼厲害的情況。一方面是心疼若蘭,不忍心看著她哭鬧成那樣,另一方面,繪本上說了,如廁訓練應該「以孩子為中心」,等孩子準備好了再開始。如果孩子不願意,家長強迫訓練,不但起不到效果,還會讓孩子對這件事產生抗拒心理。於是,在寶爸的埋怨聲(寶爸怪我沒有在去年冬天,若蘭對「坐馬桶」感興趣的時候開始訓練)中,我堅決暫停了對若蘭的如廁訓練計劃。

雖然暫時停止了對若蘭的如廁訓練計劃,但是我會時不時的把那套如廁訓練的遊戲書拿出來,和若蘭一起玩一玩。我在等待若蘭自己告訴我,她「準備好了」。

就在9天前的早上,我像往常一樣,給若蘭穿好了紙尿褲,讓她翻著那本遊戲書玩,我在電腦上碼字。若蘭突然跑過來對我說:「媽媽,我已經長大了,是個大姑娘了,把紙尿褲脫掉吧」。

我雖然很驚訝,但並不意外,立刻幫若蘭脫掉了紙尿褲,並從衣櫃里拿出早已準備好的小內褲,給若蘭換上。自此,若蘭正式踏上了她的如廁訓練之路,並且在第5天的時候,徹底的脫掉了紙尿褲,完全實現了「自主如廁」。

有不少家長都在說給孩子進行如廁訓練,不但是一場「攻堅戰」,還是一場「持久戰」,而我只用了5天時間,就取得了「勝利」。

一般來說,寶寶在生理上、心理上都準備好了,就可以讓寶寶學著上廁所了。在開始如廁訓練前,一定要搞清楚,你家寶寶是否已經準備好開始如廁訓練了。當寶寶還沒有興趣或是沒有能力做到時,此時過早進行如廁訓練,會引起他們強烈的反抗情緒,而且會延長整個學習過程,甚至讓寶寶更遲才學會如廁。只有選對時間,才能讓如廁訓練效果事半功倍!

掌握2個小竅門,讓孩子不知不覺告別紙尿褲!

學會自主如廁是寶寶成長中重要的「里程碑」,代表著孩子向自理邁進一步。訓練孩子自主如廁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一步,對家長和寶寶都是重要的一步。孩子能夠學會自己上廁所,這不僅有利於寶寶的護理,而且可以減輕爸媽的辛勞。

那麼,寶爸寶媽應該如何訓練寶寶自主上廁所呢?通過給若蘭進行如廁訓練的實踐經驗證明,其實這個並不難,只要掌握了這2個小竅門,就能讓孩子在不知不覺告別紙尿褲!

1、以孩子為中心,尊重孩子的意願。

在這篇文章的第二部分,我特彆強調了「選對時間」,可以讓如廁訓練效果事半功倍!那麼,什麼是「對的時間」呢?

首先,孩子是否能自主如廁,主要取決於他的生理髮育。一般來說,18~24個月左右,寶寶的神經、肌肉、膀胱發育已經趨於成熟,同時也具備了一定的認知能力,在一切條件成熟的基礎上,家長可以有意識的進行引導。

其次,家長平時要多觀察寶寶的行為,看懂寶寶如廁「信號」。當你發現寶寶對馬桶或者對大人上廁所的行為產生興趣,知道大人坐在馬桶上是在上廁所,想上廁所時會通過動作、語言來表達,提前告訴大人,有固定排便規律,可以自己控制便尿,而不是「想尿就尿」... ...當寶寶發出這些「信號」,就可以給寶寶做如廁鍛鍊啦!

最後,以孩子為中心,尊重孩子的意願。既然是給寶寶進行如廁訓練,那麼,寶寶才是這件事的「主角」,家長只是起到「輔助」的作用。所以,必須要以孩子為中心,尊重孩子的意願。就算是前面兩條都具備了,只要孩子不願意,那就說明還不到最恰當的時機。

就拿若蘭來說,在她剛剛2歲的時候,她的生理髮育已經趨於成熟,而且也已經給出了明確的「信號」,但是,她從心理上抗拒脫掉紙尿褲這件事,訓練就進行不下去。所以,我暫停了訓練計劃。後來,她主動提出了要脫掉紙尿褲,這一次訓練進行的異常順利,不到一個星期,若蘭就熟練掌握了自主如廁的技能,成果非常顯著。

2、引導方式要得當,家長心態要平和。

當然,訓練孩子自主如廁是必須的,千萬不能指望等孩子長大了,自己就會自主如廁了。給寶寶進行如廁訓練這件事,除了寶寶本身要配合,寶寶的身體準備好了之外,更重要的也要爸爸媽媽引導得當。

有的家長是行動派親自為孩子演示廁所的使用方法。這是幫助孩子通過模仿來學習如廁的好辦法。

男寶寶和女寶寶在生理結構上是不同的,如廁的方式也是有差異的,一般建議讓同性別的家長來給寶寶演示如廁的過程。所以,給寶寶進行如廁訓練,不是寶媽一個人的事,如果是男寶寶,寶爸一定要擔起這項重任。

當然,也有的家長是學術派,他們選擇給孩子準備一些繪本,引導寶寶學會自己上廁所。我選擇的是兩種方式相結合。

自主如廁並不是越早越好,要適時根據孩子發出的信號來引導,自主如廁的早晚也不代表孩子能力的強弱,父母要放平心態,不可強制性要求孩子什麼時候和多久學會自主如廁。

回想若蘭學會自主如廁的過程,還算是比較順利的,因為很早就看過相關的經驗和理論,對寶貝如廁這件事,我始終沒有很焦慮,我想這也是她能比較快的實現自主如廁的主要原因吧。

自主如廁是寶寶生理髮育的過程,無需求「早」,也不用求「快」。自主如廁是一個過程,父母放平心態,慢慢引導孩子形成良好的如廁習慣,享受這一歷程的樂趣。當孩子不願意、不配合或者尿褲子的時候,家長一定不要發脾氣和責罵,以免給孩子帶來挫敗感。多給孩子一些行動和精神獎勵,才能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如廁習慣。相信只要爸爸媽媽用正確的方式去引導寶寶如廁,寶寶一定能更快速地掌握如廁訓練的技能,學會自主如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