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約 | 梁杏
繼月初政治局會議後,本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傳達積極信號,2024年仍有降准降息以及財政政策加碼的空間。同時產業政策也是本次會議所聚焦的點,以往提及的雙碳、數字經濟等內容,對於未來的投資有指引性作用。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
穩增長力度有望加強
每年12月,市場都會進入政策預期較強階段,特別是政治局會議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往往預告接下來一年經濟工作重點。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本周在京舉行,全面總結了2023年經濟工作,並明確2024年工作目標。整體來看,會議定調積極,既提到市場關注問題,又指出明年經濟工作方向。
對於明年的工作目標,會議延續了政治局會議提出的「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本次會議提到的穩主要是「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而去年則是「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針對社會預期偏弱的問題,穩預期的重要性提升明顯。
同時,最新披露的11月社融信貸數據,新增社融2.45萬億元,同比多增4556億元。但結構上,主要是靠政府債凈融資支撐。11月政府債淨髮行1.15萬億元,顯著高於去年同期的6520億元,原因是四季度增發國債以及地方特殊再融資債的大規模發行帶來的支撐。
數據上看,11月居民貸款新增2925億元,同比多增298億元。其中短期貸款、中長期貸款分別新增594億元和2331億元,同比分別多增69億元和228億元。居民中長期貸款連續第三個月同比多增,但改善的幅度在逐步降低。
另外11月非金融企業貸款新增8221億元,同比少增616億元。企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少增2907億元,下滑較多,同時也是連續第五個月同比少增。這和當前企業預期偏弱、融資需求不強有關,包括近期的PMI、CPI等數據也反映了這樣的現象。
因此針對宏觀政策,本次會議強調「宏觀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強政策工具創新和協調配合。」綜合考慮今年四季度增發國債提升赤字率,明年財政政策可能會穩步擴張;貨幣政策上,後續也仍有降准、降息的可能性。
科技重要性提升
科創行情或將引領市場
此外,產業政策也是會議重點關注的方向,相比去年重點工作第一點是擴大國內需求,今年則是「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在宏觀政策發力的同時,產業政策中科技行業的重要性在提升。
具體提到的領域包括數字經濟、人工智慧、生物製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在經濟發展轉型背景下,相關科技成長行業有望迎來重大發展機遇。
從人工智慧來看,此前10月17日,美國更新了對中國大陸晶片出口管制條款,進一步收緊了對華晶片出口管制。英偉達、AMD、英特爾等高性能晶片(包括英偉達A100、A800、H100、H800、L40S等)均禁止向中國大陸市場出售。
即使後續英偉達繼續推出改良晶片,其單卡性能也會大幅下降,使得晶片算力性比價顯著變低。算力晶片作為整個AI產業的基石,算力的供給安全不可逆,國產替代勢在必行。同時,隨著國產廠商的產品疊代,兩者的性能差距將越來越小。算力對應的晶片ETF、半導體設備ETF、集成電路ETF等受益顯著。
醫藥行業方面,近期2023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正式發布。本次醫保談判中,對於觸發簡易續約降價機制的創新藥,允許企業申請重新談判,重新談判確定的降幅可小於簡易續約的降幅,從而使臨床使用量較大的創新藥能夠以相對較小的價格降幅繼續與醫保續約。
另外2023年25個創新藥參加了醫保目錄談判,23個談成,成功率高達92%,與整體水平相比,成功率高7.4個百分點,平均降幅低4.4個百分點,通過談判多數創新藥有望出現銷售量和銷售金額的攀升。整體來看醫保政策持續支持創新藥發展,產業投資機會凸顯,對應的標的有生物醫藥ETF、創新藥滬深港ETF等。
(本文已刊發於12月16日《證券市場周刊》。文中基金僅做舉例,不做買入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