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寧生物業績超預期 利潤持續釋放

2024-05-06     紅刊財經

原標題:川寧生物業績超預期 利潤持續釋放

「五一」節後首個交易日,A股三大指數飄紅,在節前就備受資金青睞的合成生物概念板塊更是延續了強勁上漲的勢頭,其中行業龍頭川寧生物再度漲停實現連板,股價迭創新高。

根據日前川寧生物發布的2023年年報和2024年一季報顯示,2023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8.23億元,同比增長26.24%;實現歸母凈利潤9.41億元,同比大增128.56%;實現扣非歸母凈利潤9.36億元,同比大增109.55%。同期經營性現金流凈額12.92億元,同比增長86.9%,核心財務指標均雙位數快增。

高速增長的業績表現在2024年得到了持續,川寧生物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5.23億元,同比增長19.96%;實現歸母凈利潤3.53億元,同比增長100.98%,實現扣非歸母凈利潤3.52億元,同比增長101.87%,業績不斷超出市場預期。

基於此,中信建投、東吳證券等機構紛紛給予川寧生物「買入」「推薦」等看多評級。有機構在研報中表示,公司業績在2023Q4到2024Q1開始再加速,主要因為疫情放開後需求端和原料藥價格的提升,公司作為行業龍頭受益。盈利能力方面,由於規模效應的體現疊加原材料成本下降,公司Q4毛利率環比提升3.18個百分點至36.31%。期間費用率隨著收入增長而下滑;凈利率同比提升15.2個百分點至24.2%,規模效應體現,盈利能力不斷增強。

核心產品產量居全球前列

擁有百億級產業平台支撐

公開資料顯示,依託得天獨厚的區域資源優勢,通過多年的研發突破和技術積累,川寧生物在抗生素中間體領域已經建立起規模化的工業生產體系,產品涵蓋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及廣譜類抗生素的主要中間體,其中硫氰酸紅黴素、頭孢類中間體、青黴素類中間體產量均位居全球前列。

作為全球生物發酵技術產業化的頭部企業,川寧生物的規模優勢相當穩固及突出。2023年公司整體經營情況呈現向好態勢,其中硫氰酸紅黴素實現營業收入占比34.32%,頭孢類中間體實現營業收入占比為21.32%,青黴素類中間體實現營業收入占比42.86%,總體而言,公司核心產品呈現量價齊升的良好發展態勢。

據了解,川寧生物始終堅持發展「生物發酵」與「合成生物學」雙輪驅動戰略,目前主要從事生物發酵技術和合成生物學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其中公司生物發酵項目占地1,319畝,總投資已逾80億元,建設有硫氰酸紅黴素生產線一條、頭孢系列中間體生產線二條、熊去氧膽酸粗品生產線一條,總產能約為16,000噸/年,主要產品包括硫氰酸紅黴素、頭孢類中間體(7-ACA、7-ADCA、D-7ACA)、青黴素類中間體(6-APA、青黴素G鉀鹽)、熊去氧膽酸粗品、輔酶Q10菌絲體等,是國內抗生素中間體領域規模領先、產品類型齊全、生產工藝較為先進的企業之一。

不僅如此,川寧生物也是目前業內為數不多的完成了合成生物學從選品—研發—大生產的企業。公司合成生物學「綠色循環產業園」項目則占地591畝,分2期建設,預計總投資為10億元,一期項目建設有化妝品原料、保健品原料柔性生產線2條,主要產品包括紅沒藥醇、5-羥基色氨酸、依克多因、紅景天苷、麥角硫因等。

可以看到,川寧生物憑藉其雄厚的資本和技術實力,精心構建了一個百億級的產業平台,不僅展現了公司在研發、生產和市場布局上的全面實力,更為其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通過百億級平台,川寧生物成功推動了技術創新,實現了大生產規模,加深了市場滲透,並極大地提升了品牌影響力。從更高的視角來看,作為行業龍頭的川寧生物也將依託強勢平台,為全球生物科技產業的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資源優勢突出

擁有獨特的技術優勢

川寧生物地處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是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經濟帶核心區域,可以通過跨境貿易的方式從國外採購生產所需的原材料,進一步降低公司運營成本。同時公司目前享受霍爾果斯經濟特區「五免五減半」的稅收優惠政策。此外,公司充分利用新疆伊犁地區的地理、資源優勢,從多維度降低生產成本,使公司產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更具成本優勢。比如在氣候方面,當地具有適合生物發酵的溫度、濕度等氣候條件,適宜的氣候條件能夠提高發酵水平,進而降低公司的生產成本。又比如在能動方面,公司建有火力發電廠並且靠近煤炭產地,且整個新疆地區煤炭、能源成本相對較低,公司能源成本具有明顯優勢,能源成本相較內地便宜50%以上。

不僅如此,公司還擁有獨特的技術優勢,比如在生物發酵技術創新方面,公司通過自主創新、技術引進、技術集成,在核心技術、關鍵環節、重點領域實現了多項突破。川寧生物獨創的500m³發酵罐為目前全球範圍內抗生素最大發酵罐,單批次產量和效率大幅度提高,規模化效益顯著。此外公司注重創新投入,破解「卡脖子」難題,率先打破國外技術壁壘成為我國首家酶法生產7-ADCA產品的企業,新工藝大幅降低產品生產成本,提高公司經濟效益。

這背後,無疑是川寧生物強大的創新能力。公司始終走在合成生物學的研發前沿,在上海設立研究院。作為川寧生物的全資子公司,上海銳康生物定位為合成生物製造高端研發創新中心,圍繞高端化妝品原料、保健品原料、高附加值天然產物、生物基材料等領域進行布局,並採用前沿的合成生物學技術,打造了完整的合成生物學技術平台。

進一步來看,公司研究創新性和先進性在於通過搭建了計算生物學菌種從頭設計平台、自動化高通量菌種構建和篩選平台、多尺度發酵過程優化平台及大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平台,來智能高效地完成菌種的設計、構建、測試和學習的工程閉環,通過多輪的疊代,選育出性能優良,能完全滿足工業化生產的工程菌,克服傳統生物育種的局限性,並極大提高研發效率。2023年銳康生物已通過自主研發向川寧生物交付紅沒藥醇、5-羥基色氨酸、麥角硫因、肌醇、角鯊烷、依克多因等諸多產品。

截至2023年年末,公司共申請158項專利(發明專利108項、實用新型49項),其中有72項專利已獲授權(發明專利32項、實用新型40項)。

川寧生物的成功,究其原因是對科倫「冠軍基因」的深刻傳承與卓越發揚。這種基因不僅孕育了持續的創新精神,前瞻性的領導力,高效的團隊協作,持續的學習文化,更蘊含著對社會責任與企業使命的堅守。這些特質共同構築了川寧生物獨特的競爭力,使其在領域內屢創佳績,成為行業的佼佼者。

在業內人士看來,合成生物的政策預期依然有較大的想像空間,市場發酵仍未充分釋放。合成生物有望成為繼2024年重點工作任務中提及的AI、低空經濟之後的又一「新質生產力」賽道。作為行業領跑者,川寧生物將繼續秉持這份冠軍精神,不斷超越自我,為社會和行業的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免責聲明: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廣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7a411005a3de722cc09bcf6901179a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