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電海外增量重心轉移 東南亞南美及非洲是新三叉戟?

2023-04-25     藍科技網

原標題:中國家電海外增量重心轉移 東南亞南美及非洲是新三叉戟?

【藍科技觀察】被稱為「史上最大規模」的第133屆廣交會在廣州閉幕以後,有一種聲音認為廣交會的歐美用戶在減少,對外貿業務未來預期較為謹慎。

站在全球背景下看廣交會,以家電產品為例,中國家電外貿業務依然向好。只是相較於過去更加聚焦歐美,如今越來越多中國家電企業將視線瞄準東南亞、南美及非洲市場。

以海爾智家為例,近期在東南亞、非洲市場動作不斷,預計2023年將在東南亞建設幾百家品牌體驗店。此外,海爾智家前不久舉行了海爾埃及生態園奠基儀式,為面向非洲腹地的擴張邁下重要一步。

這並非個案。美的集團在埃及、巴西正在提速;TCL同樣在東南亞、南美等地區加速擴容;而海信則在今年1月成立了東協區總部,鞏固歐美日市場的同時,繼續擴大海信電視在亞太市場的業務,在東協市場將會黑電白電雙輪驅動。

種種跡象表明,隨著歐美市場外部環境的多變和不確定性,中國家電品牌正在全球構建完善的供應鏈來保持穩健增長的確定性。

中國家電東南亞市場擴容

去年,由於整個全球經濟環境的惡化,中國家電出口受到了頗為嚴峻的影響。隨著經濟環境逐漸回暖,如何把握好行業發展趨勢、在第一時間抓住增長紅利就成為所有家電企業需要共同面對的問題。

進入2023年,一個明顯的變化是中國家電企業正不約而同把東南亞市場作為發展重心。海爾、海信、美的、長虹、TCL、格力、格蘭仕、老闆電器等開始全方位提速。

從歷史上看,中國家電的「東南亞熱」有其深層次的環境與現實基礎。

一方面,東南亞趨於穩定的環境和數量龐大的人口基數讓它具備很強的消費潛力,再加上與中國毗鄰,無論是從文化還是消費行為等方面,都有很多相似之處,這使得東南亞市場成為很多中國企業出海的第一站。

另一方面,中國與東南亞的產業協同具備非常大的想像空間。時間來到2023年,隨著東南亞國家大多都取消管控、促進經濟的策略,為中國企業向東南亞市場出口提供了良好基礎。相對穩定的東南亞市場相比於近年來下降幅度較大的北美、歐洲等熱門市場來說,無疑是中國企業出海更現實的選擇。

更重要的是,隨著中國加入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且中國企業在面向東南亞市場的競爭合作中存在優勢,預計東協與中國的協同態勢會持續升溫,進而會帶來大量的出口與進口機會,中國家電企業面前東南亞市場加大開發與投入力度也就理所當然了。

南美、非洲布局廣泛,「新三叉戟」格局顯現

東南亞市場之外,近期中國家電企業對南美、非洲市場的開發熱度也頗大,這讓東南亞、南美及非洲成為中國家電獲得海外增量的「新三叉戟」。

針對非洲,中國「白電雙雄」在埃及的布局最為典型。

前不久,海爾智家投資的海爾埃及生態園舉行了盛大的奠基儀式,幾乎就在同一時間,美的在埃及的洗碗機工廠得到埃及總理穆斯塔法·馬德布利一行的視察。此外,康佳、萬和電氣等在埃及先後進行投資。

通過北非國家埃及所擁有的獨特地緣優勢,中國家電企業可以加快進入中東、非洲、歐洲市場的步伐,中國智能製造面向全球化的縱深發展將更值得期待。

有一組數據也佐證了埃及所輻射的非洲、中東等市場的增長潛力。根據今年三月召開的中國機電進出口商會家電分會的公開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對阿拉伯國家聯盟(埃及牽頭成立)家電出口額同比增幅達到11%。

至於南美市場,格力計劃在巴西拓展商用空調業務、TCL計劃在巴西推進冰洗等白電和光伏業務的落地、美的巴西Midea Industria do Brasil(MIDB)新工廠正式奠基…以巴西為代表的南美地區已經成為中國家電企業海外重要的戰略市場之一。

很明顯,中國家電巨頭中意並收穫高增長的東南亞、南美及非洲這「新三叉戟」的重要性凸顯。隨著這些重點區域的打通,中國家電企業的全球化浪潮將會由點及面、邁向更高質量的發展階段。

當然,在東南亞、南美及非洲之外,並不代表其它地區不重要。

比如前幾年中國企業的出海熱門目的地歐洲、北美等市場,儘管歐洲因為俄烏戰爭存在著很多不確定性,北美市場又因美國的強勢而面臨掣肘,但它們仍然是中國企業面向全球發展的必經之地。只是在目前,綜合種種環境因素考量,大家會把視線更加著眼於「新三叉戟」身上。

而在東南亞、南美和非洲市場當中,中國家電企業其實很早就有了相對完善的布局,這一輪的加速更多是提升確定性。未來,中國家電將藉助這些新興的增量市場,為全球消費者帶去更多更好的中國產品與服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d2d9d30633aac9e846f072d6eb0dca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