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白矮星周圍有戴森球,我們應該能夠探測到它們

2022-05-10     科技大咖控

原標題:如果白矮星周圍有戴森球,我們應該能夠探測到它們

尋找戴森球、環或群仍然是許多天文學家的當務之急。如果有任何東西,它們最終會被發現,而這樣做的人或研究團隊將因為做出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發現之一而載入史冊。如果您有興趣為自己贏得這一榮譽,那麼白矮星周圍可能是一個絕佳的觀察地點。至少,這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現已退休的天體物理學教授班傑明·祖克曼在一篇新論文中提出的理論。

戴森球是高度先進文明的材料。通常認為是圍繞整顆恆星的人造球體。然而,如果它們真的被建造出來,它們更有可能表現為一個部分完成的球體,甚至是圍繞著它們的主星的小棲息地的一個環或「群」。祖克曼博士統稱為 DSR,這些配置中的任何一種都會有一個獨特的標誌——它們會改變那顆恆星的紅外特徵。

這是 Zuckerman 博士工作的重點。他的理論側重於掃描不同的白矮星以尋找異常的紅外特徵,這些特徵可能表明它們周圍有人造結構。但為什麼是白矮星?除了相當普遍之外,它們還具有像我們這樣的恆星的最終狀態的區別。

太陽質量天體的生命周期將經歷「主序列」,例如我們目前所處的階段,然後膨脹到紅巨星階段,可能會吞噬該系統同時積累的許多行星。然後它會將基地坍塌成一顆白矮星,並在其中存在數十億年,然後可能退化為一顆低能量的黑矮星。

雖然白矮星還活著,但它們會發出高達幾千開爾文的熱輻射,這些熱輻射可能會被吸收並重新用於為 DSR 供電。然而,正如 Zuckerman 博士所指出的那樣——這顆恆星很可能必須在圍繞它們建造任何此類物體之前發展出一種技術文明,因為任何能夠創造 DSR 的文明都可能對圍繞任何特定的白色建造一個不感興趣矮人,除了他們在軌道上長大的那個。

Zuckerman 之前的工作指出,如果銀河系中確實存在技術先進的文明,那麼至少其中一些文明會經歷它們的主星變成白矮星。如果他們對這一潛在災難性事件的反應是在他們現在更穩定的恆星周圍建立一個 DSR,那麼我們應該能夠使用我們的新紅外望遠鏡看到它們。

事實上,WISE 和斯皮策都開展了觀察活動。他們都看著白矮星的質量圍繞著我們期望我們自己的太陽變成的樣子。他們甚至注意到一些異常紅外特徵的發生。然而,研究人員認為灰塵是這些異常的最可能原因,並且沒有任何 DSR 的證據。

天文數據中從未有任何證據表明存在 DSR,這讓外星獵人非常懊惱。但缺乏證據並不是不存在的證據——它只是有助於限制可能性。根據 Zuckerman 博士的說法,根據我們已經進行的觀察,我們可以進行統計計算,不到 3% 的圍繞恆星運行並最終變成白矮星的宜居行星在它們周圍建立了 DSR。誠然,目前估計 G 型恆星周圍可能最終演化成白矮星的宜居行星數量為 3 億——因此仍有超過 900 萬個文明圍繞其白矮星母星建立了 DSR。

關注我,了解更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d283961a2ccbe1c70779546bb443164d.html